长魁台理玄寺考辩
周从勤
奎台,又名长魁台,据清光绪十九年《德平县志》记载:“按前志载,长魁台在德平县东十五里,高可十丈,周四百余步,地产朱茅,传为盘古生人处”。就是说此地为开天辟地之神盘古的出生地,大禹治水时又建起庙宇,供奉盘古。土台形成似龟,取鼋鼍驮负之意。
世上万物,其命名皆有缘由,今就“长魁台”其名略作考证,望有关专家学者及知情人士予以指正。
一、关于“长魁台”其名:
据查有关资料对“长”字 的解释:《笺》:长,犹久也。《康熙字典》解释:远也,常也。这很符合清《德平县志》的记载“传为盘古生人处”。另外,据笔者实地考察,奎台地形南北略长“魁”字之前冠以“长”字,也符合此台的地形地貌。
再看“魁”字的解释:
《传》魁,帅也。
《注》魁,地斗第一星也。
《博雅》魁,大也。
从以上可以看出“魁”具有高大魁威及首领之意。
综上所述,此台是一座年代久远,高大魁威的台。并因其地理居北斗第一星所指方位,更因开天辟地的盘古在这里降生,故命名为“长魁台”。
二、自然地形地理位置考:
长魁台北靠金堤(又称鲧堤);据考:古代,金堤西南从德平南部入境,经杨安镇斜深至铁营进入阳信境内;南滨滳河,古称商河,宋代以后因黄河水流经河道淤沙,遂改称沙河;东临武定府(今惠民);西有长河(古运河)。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此台形似神龟,南首北尾。在古代,将北斗七星视为龟蛇想盘,名为玄武,主管北方,北方属水,《九章怀句》云:天龟水神。据《康熙字典》解:魁,指北斗七星之第一或第一至第四星,魁星即二十八宿之一的“奎宿”,魁又与龟同音,故又名“奎台”。
三、长魁台形成考:
有关长魁台的形成,因年代久远,可查资料甚少。今列举下列说法以供参考;
自然形成说:按《德平县志》记载:“传为盘古生人处”当为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就有此台,也就是说是自然形成的。
另据三国时期《三五历记》记载:禹治黄河,于下游疏通支脉,当理沟盘河河水肆虐,难以服道。禹即筑高台,修大殿,塑盘古像供于期内,借盘古之神力镇服水患,庙成水遂顺轨。以此资料来看应是人工筑起。
此外,民间传说为神牛拉土筑起,才有“丈二梢瓜打金牛”之说,此说已在《平昌新风》2009.4.20刊登。另外还有本地著名学者刘公明先生所著《白头翁笑谈录》中也有有关记载,不一而是。(未完待续)
周从勤
奎台,又名长魁台,据清光绪十九年《德平县志》记载:“按前志载,长魁台在德平县东十五里,高可十丈,周四百余步,地产朱茅,传为盘古生人处”。就是说此地为开天辟地之神盘古的出生地,大禹治水时又建起庙宇,供奉盘古。土台形成似龟,取鼋鼍驮负之意。
世上万物,其命名皆有缘由,今就“长魁台”其名略作考证,望有关专家学者及知情人士予以指正。
一、关于“长魁台”其名:
据查有关资料对“长”字 的解释:《笺》:长,犹久也。《康熙字典》解释:远也,常也。这很符合清《德平县志》的记载“传为盘古生人处”。另外,据笔者实地考察,奎台地形南北略长“魁”字之前冠以“长”字,也符合此台的地形地貌。
再看“魁”字的解释:
《传》魁,帅也。
《注》魁,地斗第一星也。
《博雅》魁,大也。
从以上可以看出“魁”具有高大魁威及首领之意。
综上所述,此台是一座年代久远,高大魁威的台。并因其地理居北斗第一星所指方位,更因开天辟地的盘古在这里降生,故命名为“长魁台”。
二、自然地形地理位置考:
长魁台北靠金堤(又称鲧堤);据考:古代,金堤西南从德平南部入境,经杨安镇斜深至铁营进入阳信境内;南滨滳河,古称商河,宋代以后因黄河水流经河道淤沙,遂改称沙河;东临武定府(今惠民);西有长河(古运河)。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此台形似神龟,南首北尾。在古代,将北斗七星视为龟蛇想盘,名为玄武,主管北方,北方属水,《九章怀句》云:天龟水神。据《康熙字典》解:魁,指北斗七星之第一或第一至第四星,魁星即二十八宿之一的“奎宿”,魁又与龟同音,故又名“奎台”。
三、长魁台形成考:
有关长魁台的形成,因年代久远,可查资料甚少。今列举下列说法以供参考;
自然形成说:按《德平县志》记载:“传为盘古生人处”当为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就有此台,也就是说是自然形成的。
另据三国时期《三五历记》记载:禹治黄河,于下游疏通支脉,当理沟盘河河水肆虐,难以服道。禹即筑高台,修大殿,塑盘古像供于期内,借盘古之神力镇服水患,庙成水遂顺轨。以此资料来看应是人工筑起。
此外,民间传说为神牛拉土筑起,才有“丈二梢瓜打金牛”之说,此说已在《平昌新风》2009.4.20刊登。另外还有本地著名学者刘公明先生所著《白头翁笑谈录》中也有有关记载,不一而是。(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