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京剧脸谱大考》的夭折及《金少山艺事考》的面世难
江洵 (京剧秘辛与脸谱大考公众号)
最近发生了一件挺让我失望而惭愧的事情,就是我的《中国京剧名伶名票脸谱艺术大考》(第一卷)因为申报某项扶持资金不成功,没有了资金来源,就此夭折了。
这部书,我从2006年大学刚毕业就开始备稿,2017年正式着手第一卷的撰写及绘谱,直到2021年6月份,首卷才基本完稿。向出版社交稿后,又随着有新的发现和心得,进行了一系列补充完善。到现在,仅这第一卷“玉圭金臬”,就收录了80位老辈名伶名票的脸谱摹稿近600幅,脸谱原手稿100余幅,剧照800余幅,共33万字,真是倾注了我数年心血,耗费了我无尽精力,其中苦乐滋味,旁人又有谁知?
本来希望这一卷能够有机会面世,然后我再趁热打铁继续做完后边的七卷,以我个人之魄力,在有生之年建立一部以京剧脸谱为骨架、以伶票评传为血肉的“梨园廿四史”,现在只好就此打住。而本来计划同步进行的《北方昆弋脸谱集成》,想来也会是同样下场,真让我恍如做了一场婆娑春梦,到头来不过是万事皆空。
虽然梦想破灭,我倒很坦然,随后也很快释然。毕竟曾经追求过、努力过,对得起自己;毕竟还守护着海量坊间不传的脸谱秘珍和京剧文献,也对得起平生所爱。有这两个“对得起”,即可不愧不怍,自安自足了。
事后我跟许多帮助过我的师友们报告了这个情况。大家很是为我惋惜,鼓励我不要轻言放弃,宽慰我日后一定还有机会。还有的朋友,帮我找渠道、提建议,令我十分感动。在此向每位帮助过我的师友表示衷心感谢!
只是,《脸谱大考》是宏篇巨制,成本之高,难以估量,如果没有国家资金扶持,仅凭我个人或民间力量,恐怕都无力实现出版的目标。我跟师友们解释之后,有人又提到了我的另一部新完成的文稿《金少山艺事考》。
这是我去年在整理《大考》第二卷的时候,利用半年时间插空写完的。主要是针对市面上有关金少山的虚假“史料”太多,对于金少山这位十全大净、一代奇伶的历史回溯歪曲太甚。吴钰璋老师生前就曾鼓励我,以我的搜索能力和文字功底,用严谨的史笔去还原一个真实的金少山,去伪存真,以正视听。我没有辜负他老人家的期望,我翻查了数以万计的文献资料,把金少山自清末至解放前夕去世的从艺和生活轨迹全部捋清,时间跨度很长,而且金少山的行迹又广,对于各个时期、各个地域的梨园旧习、风土人情都有所涉及,甚至于详细到金少山每个月、每个周、每一天演了什么戏、干了什么事,几乎都考证了出来,细之又细,精益求精,务求写实。
这本作品体量相对较小,全部只有28万字,计划收录金少山的剧照、生活照180张,笔者摹绘的金派脸谱40张。大家都以为,如果先考虑这本书的出版问题,可能会相对容易一些。
这个建议深获我心,只是,即使是本小部头的书稿,恐怕同样需要自费才能出版。朋友们帮我找了几家出版单位进行测算,所出的价格,同样是我这个工薪阶层所承担不起的——哪怕只有几万块钱。
可能众筹是个办法,但我还没有研究过,而且我对这书的受众面信心不足——毕竟金少山已无传人,而金派又几乎完全失传,这样一来,可能会筹不足资金。就我个人而言,出书是一件既费精力财力,又没有任何利好的事(我是基层公务员,不需要靠出书评职称),不出也罢。可是如果放弃了,总觉得是京剧艺术的损失,是我想办法不够。
我心虽无愧,但却很纠结。乞望关心支持我的朋友们,能否多给些建议和帮助,我们集思广益,说不定事情会向好的方向转变?虽然已经挫没了志气和信心,但终还有一点热忱和企盼。但愿吧……
江洵 (京剧秘辛与脸谱大考公众号)
最近发生了一件挺让我失望而惭愧的事情,就是我的《中国京剧名伶名票脸谱艺术大考》(第一卷)因为申报某项扶持资金不成功,没有了资金来源,就此夭折了。
这部书,我从2006年大学刚毕业就开始备稿,2017年正式着手第一卷的撰写及绘谱,直到2021年6月份,首卷才基本完稿。向出版社交稿后,又随着有新的发现和心得,进行了一系列补充完善。到现在,仅这第一卷“玉圭金臬”,就收录了80位老辈名伶名票的脸谱摹稿近600幅,脸谱原手稿100余幅,剧照800余幅,共33万字,真是倾注了我数年心血,耗费了我无尽精力,其中苦乐滋味,旁人又有谁知?
本来希望这一卷能够有机会面世,然后我再趁热打铁继续做完后边的七卷,以我个人之魄力,在有生之年建立一部以京剧脸谱为骨架、以伶票评传为血肉的“梨园廿四史”,现在只好就此打住。而本来计划同步进行的《北方昆弋脸谱集成》,想来也会是同样下场,真让我恍如做了一场婆娑春梦,到头来不过是万事皆空。
虽然梦想破灭,我倒很坦然,随后也很快释然。毕竟曾经追求过、努力过,对得起自己;毕竟还守护着海量坊间不传的脸谱秘珍和京剧文献,也对得起平生所爱。有这两个“对得起”,即可不愧不怍,自安自足了。
事后我跟许多帮助过我的师友们报告了这个情况。大家很是为我惋惜,鼓励我不要轻言放弃,宽慰我日后一定还有机会。还有的朋友,帮我找渠道、提建议,令我十分感动。在此向每位帮助过我的师友表示衷心感谢!
只是,《脸谱大考》是宏篇巨制,成本之高,难以估量,如果没有国家资金扶持,仅凭我个人或民间力量,恐怕都无力实现出版的目标。我跟师友们解释之后,有人又提到了我的另一部新完成的文稿《金少山艺事考》。
这是我去年在整理《大考》第二卷的时候,利用半年时间插空写完的。主要是针对市面上有关金少山的虚假“史料”太多,对于金少山这位十全大净、一代奇伶的历史回溯歪曲太甚。吴钰璋老师生前就曾鼓励我,以我的搜索能力和文字功底,用严谨的史笔去还原一个真实的金少山,去伪存真,以正视听。我没有辜负他老人家的期望,我翻查了数以万计的文献资料,把金少山自清末至解放前夕去世的从艺和生活轨迹全部捋清,时间跨度很长,而且金少山的行迹又广,对于各个时期、各个地域的梨园旧习、风土人情都有所涉及,甚至于详细到金少山每个月、每个周、每一天演了什么戏、干了什么事,几乎都考证了出来,细之又细,精益求精,务求写实。
这本作品体量相对较小,全部只有28万字,计划收录金少山的剧照、生活照180张,笔者摹绘的金派脸谱40张。大家都以为,如果先考虑这本书的出版问题,可能会相对容易一些。
这个建议深获我心,只是,即使是本小部头的书稿,恐怕同样需要自费才能出版。朋友们帮我找了几家出版单位进行测算,所出的价格,同样是我这个工薪阶层所承担不起的——哪怕只有几万块钱。
可能众筹是个办法,但我还没有研究过,而且我对这书的受众面信心不足——毕竟金少山已无传人,而金派又几乎完全失传,这样一来,可能会筹不足资金。就我个人而言,出书是一件既费精力财力,又没有任何利好的事(我是基层公务员,不需要靠出书评职称),不出也罢。可是如果放弃了,总觉得是京剧艺术的损失,是我想办法不够。
我心虽无愧,但却很纠结。乞望关心支持我的朋友们,能否多给些建议和帮助,我们集思广益,说不定事情会向好的方向转变?虽然已经挫没了志气和信心,但终还有一点热忱和企盼。但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