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现代竞技体操的开展
(1953年—1958年)
1953年到1958年,是我国现代竞技体操运动蓬勃开展的阶段。参加体操运动的人数之多,报考体育院校体操专业人数之众,体操专业干部成长之速,体操技术水平提高之快等等,都是建国前所不能比拟的。
第一节 战略措施的制定和骨干力量的培养
建国初期,中央体委为了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展体操运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953年10月首次举行全国田径、体操、自行车运动大会,同时邀请了苏联国家体操队来华访问表演,这对推动我国体操运动的开展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1953年11月成立了国家体操集训队;1955年6月,派体操运动员和教练员去苏联学习,并于同年8月首次参加了国际体操比赛。这些措施对普及体操运动,培养体操骨干力量都具有战略意义。
苏联体育代表团(即苏联国家体操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来访的外国体操队。全团共30人,集中了苏联体操界的精华。从1953年9月13日起至10月26日止,对我国进行了友好访问。
代表团团长爱·格拉玛德斯基,是苏联卫生部体育运动总署科学方法部主任。总教练谢里、男子教练普洛特金、女子教练波列热烈夫和亚历山德罗夫,都是苏联国家体操队著名教练。
女运动员共12名,其中有1952年第十届奥运会平衡木冠军柏查洛娃。男运动员共10名,其中有第十五届奥运会男子个人全能冠军、功勋运动员朱卡林等。全部是苏联运动健将。苏联国家体操队,先后在北京、天津、沈阳、南京、上海、广州和汉口共4个城市,表演20场,观众共计519000人,前来参观的体育工作者有6400人。苏联国家体操队在我国还做了示范练习4次,报告会7次,听众6500人。在北京开座谈会3次,参加者130人。在长达一个半月之久的访问中,给我国带来了现代体操运动的新信息和先进的训练经验。苏联体操队的来访,标志着我国近代体操运动的结束,现代体操运动的开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