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三年
【历史表、竹书纪年】韩魏交换土地,魏得轵(轵道,今河南济源一带)。一说此事在公元前357年。
公元前358年,秦孝公四年
韩昭侯元年,秦败韩于西山(今河南熊耳山)【秦国可能在此战后夺取了卢氏】。
【竹书纪年】魏龙贾筑长城于西边。郑【韩】取屯留、尚子(长子)、涅。
公元前357年,秦孝公五年
宋取韩黄池,魏取韩朱(地望不详)【韩世家】。
魏攻韩,围韩宅阳。韩与魏平丘、户牖(音有)、首垣、轵道,魏与韩鹿。韩魏遇巫沙(今河南荥阳北),魏归釐与韩。【竹书纪年】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六年
魏惠王十五年,鲁、卫、宋、郑(韩)君来朝。赵与齐、宋会平陆(今山东汶上北)。与燕会阿(西阿,又名:葛,又名:安,今河北保定东)。
公元前355年,秦孝公七年
秦孝公与魏惠王会杜平(今陕西澄城)。魏侵宋黄池,宋复取之。【黄池最终还是属魏,年份不详】
公元前354年,秦孝公八年
邯郸伐卫,取漆、富丘,城之。【竹书纪年】
魏惠王十七年,魏伐赵,围邯郸。秦攻魏,取元里、少梁。
公元前353年,秦孝公九年
魏拔邯郸。赵请救于齐,齐使田忌、孙膑救赵,败魏桂陵。韩伐东周,取陵观,廪丘(邢丘)【韩世家】。【邢丘后来属魏,年份不详,参见公元前266年】。
公元前352年,秦孝公十年
秦卫鞅为大良造,将兵围魏安邑,降之。楚攻魏,至睢水、濊水(今河南商丘以南的豫东皖西一带)。魏伐楚,取上蔡【竹书纪年】。齐、宋卫联军围魏襄陵,被魏击败。魏筑长城,塞固阳。
【以上据《史记》、《战国策》、《竹书纪年》综合得出】公元前351年,秦孝公十一年
秦卫鞅围魏固阳(地望不详),降之。秦军攻赵,至蔺。魏将邯郸归还赵国。【肥、列人有可能一起归还赵国】
【竹书纪年】晋取玄武(泫氏)、濩泽。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十二年
魏攻秦,围定阳(今延安东南)【战国策】,秦求和,魏与秦会彤(今陕西华县西南)。秦迁都咸阳。
公元前344年,秦孝公十八年
诸侯会盟于浊泽(逢泽)(今开封东南)。赵伐齐,取高唐(山东禹城西南)。【赵世家】【后高唐仍属齐】
公元前343年,秦孝公十九年
周天子封秦孝公为西伯。赵公子刻攻魏首垣。
公元前342年,秦孝公二十年
诸侯毕贺。秦使公子少官率师会诸侯逢泽(参见前344年),朝天子。【秦本纪】
公元前341年,秦孝公二十一年
魏攻韩,齐救韩,败魏于马陵(今山东范县西南,一说河北大名东南),虏魏太子申,杀将军庞涓。其後三晋之王皆因田婴朝齐王於博望,盟而去。
公元前340年,秦孝公二十二年
秦卫鞅击魏,虏魏公子卬,取河西地。魏正式迁都大梁。
魏城济阳【竹书纪年】。
公元前339年,秦孝公二十三年
秦攻魏岸门(今山西河津南),虏其将魏错。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二十四年
秦孝公死,秦惠文王立,诛杀卫鞅。【魏国开始反攻河西。】
公元前335年,秦惠文王元年
楚、韩、赵、蜀人来朝。
公元前335年,秦惠文王二年
周天子贺秦。
公元前335年,秦惠文王三年
秦攻韩,拔宜阳【此后宜阳又归韩国,年份不详】。齐宣王、魏惠王会甄【鄄,此时属齐】。
公元前334年,秦惠文王四年
周显王致文武胙於秦惠王。齐宣王、魏惠王与诸侯会徐州,史称“徐州相王”。
公元前333年,秦惠文王五年
赵围魏黄(内黄,今河南内黄西),不克。赵筑南长城。楚威王伐齐,败之於徐州,【《田齐世家》载:楚围我徐州,可见楚未能夺取徐州】。
楚灭(杀/败)越王无疆。《越王句践世家》王无彊时,……原魏以聚大梁之下,原齐之试兵南阳莒地,以聚常、郯之境……,可知,此时郯城已经属齐多年。但楚灭越则是楚怀王时。公元前332年,秦惠文王六年
齐与魏伐赵,赵决河水灌齐、魏,兵罢。魏纳阴晋于秦,阴晋更名宁秦。
公元前331年,秦惠文王七年
秦大良造公孙衍与魏战雕阴(陕西甘泉南),虏其将龙贾,斩首八万【魏世家作四万五千】。义渠内乱,秦庶长操将兵定之。
公元前330年,秦惠文王八年
秦樗里疾伐魏,围焦、曲沃,取曲沃(河南三门峡西南)。魏割让河西于秦。
公元前329年,秦惠文王九年
秦继续攻魏,取汾阴(山西万荣西南)、皮氏(河津西)、焦(河南三门峡西)。魏伐楚,败之陉山(河南漯河东)。
魏献上洛于秦【战国策】。
公元前328年,秦惠文王十年
张仪相秦。秦公子华(公子桑)与张仪伐魏,取蒲阳(山西隰县),魏割上郡于秦。
秦攻赵,杀赵疵于河西,取蔺、离石【赵世家】。【此后不久,二城仍属赵国】
公元前327年,秦惠文王十一年
秦县义渠(今甘肃宁县西北)。归魏焦、曲沃。义渠君为臣。更名少梁曰夏阳。
赵将韩举与齐、魏战,死于桑丘(又名乘丘,今山东巨野西南)【赵世家】。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十三年
秦张仪伐取陕,出其人与魏。【秦本纪】【陕县从此属秦】
公元前324年,秦惠文王更元元年
公元前323年,秦惠文王更元二年
秦相张仪与齐、楚大臣会齧桑(啮桑)(今江苏沛县西南)。楚使柱国昭阳将兵而攻魏,破之於襄陵,得八邑。又移兵而攻齐。赵城鄗。【六国年表】
公元前322年,秦惠文王更元三年
秦伐魏,取曲沃(山西闻喜东北)、平周(山西介休西)【魏世家】。
公元前321年,秦惠文王更元四年
齐封田婴于薛【田敬仲完世家、六国年表】。
公元前320年,秦惠文王更元五年
秦惠文王游至北河。
秦伐义渠,取郁郅(今甘肃庆阳)。【后汉书·西羌列传】【历史表】
公元前319年,秦惠文王更元六年
秦攻韩,败之于鄢(陵)。楚城广陵。【六国年表】
公元前318年,秦惠文王更元七年
五国攻秦至函谷关。
公元前317年,秦惠文王更元八年
五国联军撤退,秦使樗里疾追击,战修鱼(河南原阳西南),败赵公子渴、韩太子奂,斩首八万二千。齐与宋攻魏、赵,败之观泽(观津,今河南清丰南)。
义渠击败秦军于李帛。【张仪列传】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
秦伐蜀,破蜀军于葭萌(四川剑阁东北)、灭蜀(今成都)、苴(四川昭化东南)、巴(今重庆)。
【《史记·苏秦列传》及《战国策·燕策二·秦召燕王》楚得枳而国王,齐得宋而国亡。据此有学者认为:巴国残余在枳,后为楚国所灭,在公元前280年之前。】秦攻赵,取中都(今山西平遥西南)、西阳(一做中阳,今山西中阳)。
公元前315年,秦惠文王更元十年
【竹书纪年】韩割阳、向与魏。阳更名河雍,向更名高平。——此后高平仍属韩国,年份不详。河雍在公元前289年被秦将司马错攻取。
公元前314年,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
燕国内乱,齐匡章伐燕【中山趁机攻燕,夺取大片疆土,据地图推断有:葛、阳城、武垣、鄚、易等。赵灭中山后,上述各城属赵】。秦伐义渠,取二十五城;樗里疾攻魏焦,降之,拔曲沃,归其人,败韩岸门(今河南许昌西北),斩首万,其将犀首走。秦公子通封於蜀。【焦、曲沃从此属秦】
公元前313年,秦惠文王更元十二年
秦樗里疾攻赵,虏赵将庄【庄豹】,拔蔺(蔺阳)。
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
楚围韩雍氏(河南禹县东北)。秦将魏章、樗里疾、甘茂伐楚,破楚军于丹阳,斩首八万,又攻取汉中郡。齐攻魏,秦樗里疾助韩魏,在濮上大败齐军,杀(虏)齐将赘子(声子),齐将匡章败走。楚复伐秦,破武关,至蓝田(今陕西蓝田)。韩魏趁机伐楚,至邓(湖北襄樊北,春秋邓国所在地),楚军被迫撤退【韩占据穰城】。宋君偃称王。《越王句践世家》楚三大夫张九军,北围曲沃、於中,杨宽《战国史》认为是前312年,秦韩魏联军对峙齐军于濮上时的情况,根据《水经·河水注》引《竹书纪年》,越王派使者以“乘舟”、战船三百艘、箭五万支,支援魏国。这样运送大批军用物资到魏国都城大梁,必须从长江经过邗沟、淮水、泗水、濉水和鸿沟。可见越国此时尚能控制邗沟和淮水一带的航行。越国欲伐齐,齐国派人游说越王,越王转而伐楚,结果被楚打败【《越世家》误以为是楚威王时期】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
秦伐楚,取召陵(河南郾城东)【召陵后属魏】。蜀侯通【《华阳国志》作“蜀侯通国”】、蜀相陈壮反秦,蜀相杀蜀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