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金砖的个人体验终评可能会冒犯一大批认为黑砖(无论新旧)是金砖(无论新旧)低阶平替品的以价论声者——以我个人的耳机搭配和曲目体验,新金砖在我这里更接近老黑砖,而新黑砖更接近老金砖。以价论声者先不要急,这个听感的前提是:
1、在我这里,黑金,无论新旧,仅仅是两种不同调音取向,而绝无低阶高阶之分;
2、新金砖更接近老黑砖,而新黑砖更接近老金砖——“接近”仅仅指让我联想到后者,而非等同于后者,实际上,新黑金已经各自呈现了与自己前代迥然不同的两种新声音。
今天是单次聆听时间最长的一次,也是第四次听新金砖。带上了老金老黑和常用耳机,以及装载了部分和老砖中相同曲目的数据卡,以便直接AB对比同样曲目在新老两砖上的呈现效果。
之前初次接触时就被新黑砖惊艳到(试听古典音乐时搭配金宝+榭蓝图,试听流行和电子乐时搭配4.4原线的ier-z1r),我认为这是一种全新的全能之声,演绎大型管弦乐时空旷的声场、弦乐组压迫性的线条质感、铜管组棱角分明的形体感都给人一种“推力增大”的丰沛能量感(曲目为奥曼迪在RCA录制的西贝柳斯第七交响曲),而演绎流行歌曲和电子乐时各频段间——低频回弹敏捷干净、中频形体感和距离感适中,高频明亮清丽——不着修饰、恰到好处又浑融自发的乐感看似平平无奇,实际上这种完成度很高的调音足以让人忘记机器的存在(试听曲目:一口甜《麋鹿森林》、苏打绿《游乐》、foxtail-grass studio《氷だらけのアイスコーヒー》)。“美即真,真即美”,我认为这是一种境界,当然也不是监听意义的“真”,与其说真实,不如说生动。今天再听新黑砖,对它的好印象没有改变,这样一种让人乐而忘机的普适、素朴、自发乐感,我能联想到的是AKG的K612和N5005。
新金砖的声音则一直让我迷惑,它留给我的总体印象恰恰走向了新黑砖的反面(搭配耳机:4.4原线下的ier-z1r)——完成度不高,适配性有限。具体来说,它提供了一种频段相对均衡没有短板,但整体齐头并进、各自罗列,最终导致一种平铺直叙中带有割裂感的声音(这种频段分布特点有点像ier-z1r的状况,但z1r三频各自实在太华丽和耀眼,在惊人的张力中达致一种有趣的尽善尽美,而新金砖的三频调音我认为远远不及),而不是整体向内,指向为一种圆融状态,协同提供一种尽善尽美的乐感(这是新黑砖已做到的)。新黑砖的各个频段最终达成的效果是圆融内指的,新金砖的效果则是平行铺排的。
不可否认新金砖在均衡中仍保持了独特的音染,在我听来最显著的染色集中在高频,一种梦幻的、富有科技感(这又是一个新金砖发出新声的佐证:新金砖的音染较之前代也变换了风格)的华丽高频,为演绎电子乐或背景音乐配器复杂的流行歌曲提供了优势(试听曲目:emaru《宇宙のこども》),然而中频显得过于平庸,也是新金砖最终让我失望的最主要特点,人声距离远,纤细、平淡、线条感过强、数码味过重、颗粒质感弱——当然一些配器复杂的电子乐背景歌曲中,比如《宇宙のこども》这样的acg作品,听者很可能在五光十色的背景乐和相对平淡的人声交相辉映中忽略了上述人声特点,但换到个人最爱的一些抒情人声“试金石”级别曲目(朵芊《夕暮》、朵芊《雪白脚印》)时,和老金砖AB,我着实是当场一耳朵摘下耳机。低频较之老金砖干净些,数码味增加,和高频存在某种呼应,也是合情合理的。电子乐、acg等曲目应该说是新金砖的一个强项。至于古典音乐,声场分列上与新老黑砖一脉相承,整体声音较之老金砖少了一点金光灿灿的华丽感,而更向素朴、真实靠拢(试听曲目:希拉里·哈恩与朱叶的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DG出版;内田光子演奏肖邦第三钢琴奏鸣曲慢乐章,Philips出版;穆拉文斯基指挥列宁格勒爱乐演奏柴可夫斯基《胡桃夹子》组曲中“在雪中松林”选段,Philips出版),从而同样倾向于给人一种“乐而忘机”的境界——而今天在试听从CD自抓的穆拉文斯基的《胡桃夹子》选段时也确实当场落了泪——新金砖演绎古典音乐在我听来是不错的:考虑到价格,评价只能止步于“不错”(基本可以说值这个价)。
综合体验下来,个人对新金砖的兴趣止步于此了。
1、在我这里,黑金,无论新旧,仅仅是两种不同调音取向,而绝无低阶高阶之分;
2、新金砖更接近老黑砖,而新黑砖更接近老金砖——“接近”仅仅指让我联想到后者,而非等同于后者,实际上,新黑金已经各自呈现了与自己前代迥然不同的两种新声音。
今天是单次聆听时间最长的一次,也是第四次听新金砖。带上了老金老黑和常用耳机,以及装载了部分和老砖中相同曲目的数据卡,以便直接AB对比同样曲目在新老两砖上的呈现效果。
之前初次接触时就被新黑砖惊艳到(试听古典音乐时搭配金宝+榭蓝图,试听流行和电子乐时搭配4.4原线的ier-z1r),我认为这是一种全新的全能之声,演绎大型管弦乐时空旷的声场、弦乐组压迫性的线条质感、铜管组棱角分明的形体感都给人一种“推力增大”的丰沛能量感(曲目为奥曼迪在RCA录制的西贝柳斯第七交响曲),而演绎流行歌曲和电子乐时各频段间——低频回弹敏捷干净、中频形体感和距离感适中,高频明亮清丽——不着修饰、恰到好处又浑融自发的乐感看似平平无奇,实际上这种完成度很高的调音足以让人忘记机器的存在(试听曲目:一口甜《麋鹿森林》、苏打绿《游乐》、foxtail-grass studio《氷だらけのアイスコーヒー》)。“美即真,真即美”,我认为这是一种境界,当然也不是监听意义的“真”,与其说真实,不如说生动。今天再听新黑砖,对它的好印象没有改变,这样一种让人乐而忘机的普适、素朴、自发乐感,我能联想到的是AKG的K612和N5005。
新金砖的声音则一直让我迷惑,它留给我的总体印象恰恰走向了新黑砖的反面(搭配耳机:4.4原线下的ier-z1r)——完成度不高,适配性有限。具体来说,它提供了一种频段相对均衡没有短板,但整体齐头并进、各自罗列,最终导致一种平铺直叙中带有割裂感的声音(这种频段分布特点有点像ier-z1r的状况,但z1r三频各自实在太华丽和耀眼,在惊人的张力中达致一种有趣的尽善尽美,而新金砖的三频调音我认为远远不及),而不是整体向内,指向为一种圆融状态,协同提供一种尽善尽美的乐感(这是新黑砖已做到的)。新黑砖的各个频段最终达成的效果是圆融内指的,新金砖的效果则是平行铺排的。
不可否认新金砖在均衡中仍保持了独特的音染,在我听来最显著的染色集中在高频,一种梦幻的、富有科技感(这又是一个新金砖发出新声的佐证:新金砖的音染较之前代也变换了风格)的华丽高频,为演绎电子乐或背景音乐配器复杂的流行歌曲提供了优势(试听曲目:emaru《宇宙のこども》),然而中频显得过于平庸,也是新金砖最终让我失望的最主要特点,人声距离远,纤细、平淡、线条感过强、数码味过重、颗粒质感弱——当然一些配器复杂的电子乐背景歌曲中,比如《宇宙のこども》这样的acg作品,听者很可能在五光十色的背景乐和相对平淡的人声交相辉映中忽略了上述人声特点,但换到个人最爱的一些抒情人声“试金石”级别曲目(朵芊《夕暮》、朵芊《雪白脚印》)时,和老金砖AB,我着实是当场一耳朵摘下耳机。低频较之老金砖干净些,数码味增加,和高频存在某种呼应,也是合情合理的。电子乐、acg等曲目应该说是新金砖的一个强项。至于古典音乐,声场分列上与新老黑砖一脉相承,整体声音较之老金砖少了一点金光灿灿的华丽感,而更向素朴、真实靠拢(试听曲目:希拉里·哈恩与朱叶的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DG出版;内田光子演奏肖邦第三钢琴奏鸣曲慢乐章,Philips出版;穆拉文斯基指挥列宁格勒爱乐演奏柴可夫斯基《胡桃夹子》组曲中“在雪中松林”选段,Philips出版),从而同样倾向于给人一种“乐而忘机”的境界——而今天在试听从CD自抓的穆拉文斯基的《胡桃夹子》选段时也确实当场落了泪——新金砖演绎古典音乐在我听来是不错的:考虑到价格,评价只能止步于“不错”(基本可以说值这个价)。
综合体验下来,个人对新金砖的兴趣止步于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