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很简单,四四不好女色,所以对她们没多少感情,她们也没什么大贡献;而四四又注重规矩,所以,四四后宫中的女人想要得到地位,很难。
亲们说四四老婆还是太多。但实际上,即使四四不愿意多也是没办法的。
在那种等级森严的时代,一个人的地位决定了一个人的待遇。即使本人不见得有多喜欢这种待遇,但是外表的架势必须做足。
在周礼被执行的最严格的西周、春秋时代,一个人的地位,决定了他应该盖什么样的房子,门前种不种树、种几棵树,屋里铺几层席子,做饭用几个锅,吃饭听不听音乐、听什么样的音乐,身上带几串玉佩,等等。这些种种,超过自身地位所决定的规格,是越礼;达不到自身地位所决定的规格,一样是越礼。
所以,四四必须有这么些个老婆。
首先,选秀必须按期举行。
其次,如果选秀之时,四四后宫一个都人都不添,那么朝臣百姓的看法无非就两样:1、皇后善妒,无容人之量。2、皇帝惧内,无人君之象。3、皇帝“不行”了。
有了这么多的老婆,但是地位不能乱给。
后宫是一个有规矩有法度的地方。后宫嫔妃的名位,跟朝廷的官位一样,是不能随便给的。
一样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寓言。说一个国君的裤子破了,让身边仆人拿去找人缝补。仆人说,您那么多裤子,补它干啥,不如赏我得了。国君说:如果你立了功劳,或者工作勤恳,我给你裤子,那是给你的奖励。现在你没有功劳,工作又一般,所以我不能给你裤子。如果因为我裤子多,就随便赏你裤子,那是违礼乱法。
四四继位之后,封封后宫。那拉氏以嫡妻身份正位皇后天经地义。而贵妃、熹妃、齐妃、裕嫔、懋嫔等等,皆是因为娘家地位、本身地位以及有无贡献(生下子女)等等所决定的。其他一些娘家没势力、自身没地位,又没生下儿女的就只能得到一些答应常在等等的封号了。
在之后历届选秀之中进宫的嫔妃,初入宫时,按照后宫法度,也只能得到一些答应常在的封号,之后能不能得到晋封,就看运气和本人手段了。
看四四的后宫,除了登基时所封妃嫔之外。
后面的一些女人,初入宫,差的就是答应,好的也只是常在;就一个人初封贵人,估计是品貌特突出,或者娘家有些势力。
过些日子,有还算得宠的,就晋封贵人。
之后能不能晋封为嫔,就看她生养不生养了。谦妃刘氏,初入宫号贵人(估计是品貌突出,特招四四喜欢,不然也生不出儿子),生了皇六子,才晋封为谦嫔。
裕妃耿氏,就是潜邸那位耿格格。四四登基时,因为有个儿子弘昼,所以封了嫔。到后来,估计是因为弘昼长大了,有了爵位,母以子贵,得以晋封为妃。
再之后,就看她们长命不长命了。等挨到四四驾崩,新皇继位,照例要晋封先皇有所出的后宫。所以,谦嫔才成了谦妃,裕妃才成了裕皇贵太妃。至于那些没能在雍正年间得到嫔及嫔以上地位的答应、常在、贵人们,就只有等死而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