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西柏坡精神走进大学校园走近青年一代
-------------------------------------------------------------------------------- 双击自动滚屏 文章来源: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2009-11-26 17:29:02 阅读:364次
什么是“西柏坡精神”?众所周知,其核心是“两个务必”。“西柏坡精神”经过建国60年来的传承和发展,在社会主义道德风气的熏陶下,在学校课堂里教科书的教育下,通过各级各类部门和组织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西柏坡老一辈的革命精神正在一代又一代青年人身上薪火相传,已经深入到新时期各行各业劳动者的骨子里,在当代人的心里、身体里生根,成为新一代人的“性格”,其内涵和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只是“西柏坡精神”一直在那里“沉睡”,还没有被“唤醒”,没有被明确提出,也没有外部力量的启发、引燃和引爆。“西柏坡精神”还没有在整个社会得以全面“迸发”。“西柏坡精神”是一座精神宝藏,就深藏在、活跃在各行各业的创业者、普通劳动者和精英模范人物身上。那么,通过让大学生进行广泛深入的寻访活动,目的是让“西柏坡精神”走进高校,走近大学生,走进青年一代,同时,在寻访过程中,让大学生主动挖掘、参悟出新时代的“西柏坡精神”,以及西柏坡精神在新的时代里如何演化,正在以一种什么形式出现。因为,现代的“西柏坡精神”,更能贴近青年一代,更能激发青年一代。
“西柏坡精神”应该成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象征。外译开展寻访“西柏坡精神”活动,为的是点燃“西柏坡精神”的火种,让“西柏坡精神”更加发扬光大。
一、寻访西柏坡精神系列活动创意的提出
1.创意的源头。特别自然,特别真实,这是一个真实的例子。外译是几个创业者不拿工资,租了一间房,大家一起睡地板“睡”出来的。为什么能坚持到现在,是创办者孙建中院长组织几个创业者去了一次西柏坡,大家去了以后,一直深深地被西柏坡精神激励着。直到现在,外译还把当初租住的那间房子叫做“外译的西柏坡”。西柏坡精神与外译有着“不解之缘”。西柏坡精神不是突然被外译提起来的。创业者们通过寻访革命圣地西柏坡,每一个创业者身上都流淌者“西柏坡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外译的事业一步一步取得了成功。同时,也正是这种精神使外译在对大学生的教育方式上有了新的探索。
外译认识到,必须利用好身边的精神宝藏——西柏坡精神,广泛挖掘西柏坡精神的实质。同时,还要用外译艰苦创业的发展史,用外译领导、老师的忠诚敬业的奋斗史去教育我们的学生。用身边的例子更具有说服力和教育力。
2.根据西柏坡精神的启发,外译核心教育理念和校园文化大都与西柏坡精神相吻合。后来,通过外译与西柏坡的联系增多,建立了实习基地,更发现我们对学生的教育离不开西柏坡。那么,把西柏坡的什么教给学生呢?针对当前高校的教育现状,大多数高校都实行“不坐班制”,教授讲完课就走,只是讲理论知识,不教技能,更别说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辅导员一个人辅导上千个学生,学生一两个月也见不着他。那么,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成长,全凭“自我”教育。或者说,仅靠党、团组织开展的一些教育活动,大多也是“阵雨似”的,不够形成一个载体,对学生进行持续性的教育。可以说,这一代大学生的道德滑坡就始于此。外译在办学实践中已经感受到了这个问题。力争想改变这种现状。但要仅靠我们的说教,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很难接受这种形式。因此,我们引进“西柏坡精神”,后来又衍生出来升国旗、团旗,建红色图书馆,给学院各个楼群、街道命名。
3.大学生毕业之后进行的就业和创业,跟老一辈革命家在西柏坡时遇到的现实是相似的。老一辈革命家在西柏坡指挥了著名的“三大战役”,描绘了新中国的建设蓝图,做好了建立新中国的准备工作。就跟大学生一样,他们从学校步入社会,将要拥有自己的岗位和事业,打拼属于自己的天空,实现心中的宏伟蓝图。在未来道路上,同样有着不可预知的困难和挫折,好比当年要建设一个新中国。需要大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克服各种困难的毅力和精神。所以,用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来指引现在的大学生,容易成为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和挖掘的触发点和激励点。
-------------------------------------------------------------------------------- 双击自动滚屏 文章来源: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2009-11-26 17:29:02 阅读:364次
什么是“西柏坡精神”?众所周知,其核心是“两个务必”。“西柏坡精神”经过建国60年来的传承和发展,在社会主义道德风气的熏陶下,在学校课堂里教科书的教育下,通过各级各类部门和组织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西柏坡老一辈的革命精神正在一代又一代青年人身上薪火相传,已经深入到新时期各行各业劳动者的骨子里,在当代人的心里、身体里生根,成为新一代人的“性格”,其内涵和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只是“西柏坡精神”一直在那里“沉睡”,还没有被“唤醒”,没有被明确提出,也没有外部力量的启发、引燃和引爆。“西柏坡精神”还没有在整个社会得以全面“迸发”。“西柏坡精神”是一座精神宝藏,就深藏在、活跃在各行各业的创业者、普通劳动者和精英模范人物身上。那么,通过让大学生进行广泛深入的寻访活动,目的是让“西柏坡精神”走进高校,走近大学生,走进青年一代,同时,在寻访过程中,让大学生主动挖掘、参悟出新时代的“西柏坡精神”,以及西柏坡精神在新的时代里如何演化,正在以一种什么形式出现。因为,现代的“西柏坡精神”,更能贴近青年一代,更能激发青年一代。
“西柏坡精神”应该成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象征。外译开展寻访“西柏坡精神”活动,为的是点燃“西柏坡精神”的火种,让“西柏坡精神”更加发扬光大。
一、寻访西柏坡精神系列活动创意的提出
1.创意的源头。特别自然,特别真实,这是一个真实的例子。外译是几个创业者不拿工资,租了一间房,大家一起睡地板“睡”出来的。为什么能坚持到现在,是创办者孙建中院长组织几个创业者去了一次西柏坡,大家去了以后,一直深深地被西柏坡精神激励着。直到现在,外译还把当初租住的那间房子叫做“外译的西柏坡”。西柏坡精神与外译有着“不解之缘”。西柏坡精神不是突然被外译提起来的。创业者们通过寻访革命圣地西柏坡,每一个创业者身上都流淌者“西柏坡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外译的事业一步一步取得了成功。同时,也正是这种精神使外译在对大学生的教育方式上有了新的探索。
外译认识到,必须利用好身边的精神宝藏——西柏坡精神,广泛挖掘西柏坡精神的实质。同时,还要用外译艰苦创业的发展史,用外译领导、老师的忠诚敬业的奋斗史去教育我们的学生。用身边的例子更具有说服力和教育力。
2.根据西柏坡精神的启发,外译核心教育理念和校园文化大都与西柏坡精神相吻合。后来,通过外译与西柏坡的联系增多,建立了实习基地,更发现我们对学生的教育离不开西柏坡。那么,把西柏坡的什么教给学生呢?针对当前高校的教育现状,大多数高校都实行“不坐班制”,教授讲完课就走,只是讲理论知识,不教技能,更别说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辅导员一个人辅导上千个学生,学生一两个月也见不着他。那么,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成长,全凭“自我”教育。或者说,仅靠党、团组织开展的一些教育活动,大多也是“阵雨似”的,不够形成一个载体,对学生进行持续性的教育。可以说,这一代大学生的道德滑坡就始于此。外译在办学实践中已经感受到了这个问题。力争想改变这种现状。但要仅靠我们的说教,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很难接受这种形式。因此,我们引进“西柏坡精神”,后来又衍生出来升国旗、团旗,建红色图书馆,给学院各个楼群、街道命名。
3.大学生毕业之后进行的就业和创业,跟老一辈革命家在西柏坡时遇到的现实是相似的。老一辈革命家在西柏坡指挥了著名的“三大战役”,描绘了新中国的建设蓝图,做好了建立新中国的准备工作。就跟大学生一样,他们从学校步入社会,将要拥有自己的岗位和事业,打拼属于自己的天空,实现心中的宏伟蓝图。在未来道路上,同样有着不可预知的困难和挫折,好比当年要建设一个新中国。需要大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克服各种困难的毅力和精神。所以,用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来指引现在的大学生,容易成为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和挖掘的触发点和激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