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吧 关注:2,742,172贴子:66,761,373
  • 1回复贴,共1

陪诊创业深度分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去年年中开始,经过媒体放大了个别陪诊员的陪诊经历以及他们的收入,突然这行业就火了。目前不管从小红书还是抖音上都有相当数量的陪诊员或者陪诊公司存在,介入的人和企业也越来越多。但是从目前的市场体量上来说,还容纳不下太多的公司,俗话就是狼多肉少。
先从大环境来分析一下,陪诊创业是否是一个好的项目,未来前景是否明朗。
先来看下一组数据:
历次普查人口年龄构成
从图表上不难看出,60岁以上人口占比阶梯式增长,而且增长速度普遍在3%到5%之间,那么,至少在未来五年内,这个比例还会持续且增长比例会越来越高。
而目前国内的医疗相对紧缺,且这种状况至少短时间内不会有一个大的改善,来看一下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截至2020年每千人所用要的医疗专业人员的数据
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
从数据表上不难看出,每年的数据都会有一个微小的涨幅,但是还是处于相当低的一个水平。
同时,再看下国家统计局的国民经济数据:
城镇居民人居收支数据
从中不难看出,每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处于一个递增的状态,在20年末已经达到了4.3w人民币。
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结论:一:人口老龄化持续增长,在未来五年内,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二:人均医疗资源短缺,且短时间内无法改善,同时加上人口持续往中大型城市集中,更制约了人均医疗资源的改善;三:人均可支配收入在未来五年内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增幅,相对应的,医疗卫生的支出涨幅将超过同类支出;
那么从结论上来看陪诊创业的是否有一个好的前景,就已经可以得出一个清晰的结论了。从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当前陪诊的市场体量不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未来三五年内,陪诊行业必然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前景。
通过大环境数据上的分析再确认了前景后,再从微观角度来分析下陪诊场景的需求合理性,同样的,分析也会从多方面的角度来做一个解读。
先看一组浙江省的就诊数据:
浙江省诊疗人次数据汇总
以浙江省为例,每年的就诊人次大约在2.5亿人次左右,按照一个万分之一这样低的比例计算需求量,再从中取得一个更低比例有付费意愿的数据,可以得出,光浙江省一个省份拥有付费能力及意愿有需求的就诊者的需求量不下每年万人次。
从需求合理性上来说,当前社会,大家庭模式渐渐消逝,取代之的是更多的城市中的三口,四口之家这种小家庭单位。对于就医的时候,更多的也会需要第三方的服务介入,而不是寻求家族,亲朋的帮助。
同时,从老龄化的加深,造成的一个现象是,二三线城市独居老人将会越来越多,而子女不在身边的情况也会越来越多。这个时候,父母需要就医却无法完成整个就医流程,那专业陪诊员出现的合理性得到了一个真实需求存在的保证。而对于子女来说,请假回家带着父母去医院的成本是相当高的,不光是经济成本,更多的包含了就业方面的一些隐形成本,所以哪怕父母辈的付费意愿并没有那么高,针对子女来说,他会更愿意寻求第三方服务的帮助,从而降低他们的成本。
再说另一个角度,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数据,截至今年,全国灵活用工的数量达到了2.5亿人,这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说2.5亿个个体是没有正式的全职的职业的,其中包含了数量庞大的外卖配送员,对于这个群体来说,他们的就业是通过灵活用工的方式来保证他们的收入的。也就是说,愿意从事陪诊员这个行业的人是相当多的,筛选后,高质量的陪诊员并不在少数,甚至包含了一部分的医护人员。
从目前市场上收集到的信息来看,绝大部分的团队都是私人团队,真正上线运营的平台型团队并不多,能够服务全国的就更少了,所以从这点来看,至少短时间内还不会出现一家头部企业。同时,私人团队存在的前提是供需双方的信息差不会被打破,若各个平台通过不断的运作去打破了这个信息差,对于私人团队来说,他们目前的这种依靠熟人介绍为主的模式将会越来越难。
所以,得出个结论吧,陪诊创业前景很好,但是目前市场体量不大,虽然市场体量不大,可是介入的时间够早,才能伴随市场的拓展而成就自己的成长。以私人团队的形式去介入,短时间内也许问题不大,但是从长期来看,并不是一个好的注意。那么还是建议有志于这一行业的人可以尝试自己成立公司,以平台形式运作,或者选择一家公司尝试以城市合伙人的方式加入,比如杏仁帮平台,公司注册于杭州,目前也是在招募合伙人的,但是他们对于合伙人的招募有一定的条件。以合伙人这种方式去介入到这个行业,跟着平台一起成长,一起赚钱。


IP属地:浙江1楼2022-03-22 18:0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