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孙权对步夫人的态度与结局
1.史官陈寿的形容词——“宠冠后庭”,“久见爱待”,体现孙权对步夫人是特殊宠爱,且非常长情持久。再结合后面更年轻也生子的大王夫人也只能“宠次步氏”,可以推出步练师进门后长期稳居后宫恩宠top1。
2.孙权为其空置后位的反常举动:“权为王及帝,意欲以为后,而群臣议在徐氏,权依违者十余年,然宫内皆称皇后,亲戚上疏称中宫。”
这一点,很多人质疑,认为孙权是为了太子孙登的地位合法性更强,或者念及徐夫人,或另有属意,才不立皇后,总之,就是不承认是因为步夫人。
对于这些yy揣测可以秉持着自由宽容的态度看待,但结合当时江东的政治格局,孙权自身的权力并不是那种明清时期高度集中的君主皇权,当时江东士族的力量十分强大,孙氏皇权受到了很大限制,这也为后面孙权任用吕壹构陷群臣,利用二宫之斗清洗江东士族埋下伏笔。
再结合步夫人在世时没被册封为皇后,但“宫内皆称皇后,亲戚上疏称中宫”(享有皇后待遇与礼节)的反常情况,可以推出孙权在内廷私下授意过嫔妃与宫人,否则谁敢做这些僭越举动呢?只可能是孙权知情且默许。孙权后面自己也后悔,他说“朕恨本意不早昭显”,可见其本意就是要立步夫人为皇后,只是迫于局势为了政权稳定,不得已做了一个折中决定——不立皇后,进行制衡,为了步夫人的名分,孙权一直和群臣对抗着。
3.追封妾妃为皇后的首创之举
直到238年,步练师去世。孙权十分伤心,而大臣也顺水推舟退让一步。孙权终于按照自己的心愿,干了一件之前所有皇帝都没干过的事情,把爱妾步夫人追封为皇后,还专门写了册封皇后的策书,授予皇后印玺和绶带。
孙权写的这篇诏书,情真意切,和他在臣下面前的逗比幽默跳脱,或者对其他夫人的绝情淡漠截然不同,真的可以感受到孙权对步夫人的深厚特殊的感情,有同甘共苦的缅怀(惟后佐命,共承天地。虔恭夙夜,与朕均劳)、有才德兼备完美人妻的赞美(内教修整,礼义不愆。宽容慈惠,有淑懿之德。民臣悬望,远近归心)、有生时未封皇后的追悔(朕以世难未夷,大统未一,缘后雅志,每怀谦损……朕恨本意不早召显)、有永远离去的痛惜(伤后殂逝,不终天禄。愍悼之至,痛于厥心)
4.陪葬蒋陵,实现“生同襟死同穴”
蒋陵作为孙权的皇陵,步夫人第一个葬进去的,然后是太子孙登后面也从句容迁葬到蒋陵了。
因为相爱的人都是想要同葬,毕竟在这一世能够和自己爱的人相守已经非常幸福,但是走到了生命尽头以后,还想要有下一世,埋葬在一起就是希望在下一世还能够遇见,再续前缘,这两位家庭成员在孙权心中分量之重。
而孙权对之前的两位正室夫人,谢夫人与徐夫人,都没有做出迁葬或陪葬等特别举动,可见对这两段本就情缘不深的政治婚姻早已放下。
5. 对子女的疼爱反映出孙权对步夫人的特殊感情。
孙权一生有10个子女,步夫人只为其生下两个女儿,而这两个女儿的名与字在那个女子地位低的时代下,居然都被载入史册,可见这两个女儿在孙权家庭中的存在感之强(对比孙权中间那个女儿刘公主,生母不详姓名不详),也只有这两个女儿得到了孙权的“虎”字命名——大虎与小虎,看出孙权对她们的亲昵、殊宠与期许。
而在孙权晚年,步夫人的长女孙鲁班兴风作浪,凭一己之力拉下王夫人孙和,扶持孙亮上位,掌握朝政,权倾朝野,如果不是由于孙权的过于溺爱纵容与偏听偏信,孙鲁班作为一介女流,就算有通天的本事,也没法掀起这么大的波澜。而且,二宫之争落幕时,儿子孙和被废,孙霸被杀,而在里面一直兴风作浪的孙鲁班却没有遭受任何惩罚,这也恐怕离不开母亲步夫人的庇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