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吧 关注:296贴子:1,096
  • 8回复贴,共1

说“贲”的字源和正确读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要理解“贲”字,首先要搞清楚甲骨文“屮、艸、芔、茻”这一组字的本义。
屮,意为草木始生;艸,意为草丛,引申为草木总称,即草之初义;芔,艸上生屮,意为草木繁盛,引申为众多、繁盛,即卉之初义。茻,艸上加艸,意为众草成原。


IP属地:四川1楼2022-04-05 18:48回复
    贲(bì),无甲骨文,《说文解字》曰“飾也。从貝卉聲。”这是不准确。从造字角度看,从貝从芔,其本义为贝壳众多。引申为众多、更多、增加,见《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贲然来思。”指忽然添加的思绪,此句后人不明造字本义,曲解甚多。又引申为装饰、华美,《易·序卦》曰“贲者,饰也。”虎贲,以虎为贲也,其本义为以虎作为甲衣的纹饰,故《书·立政》曰“綴衣虎賁”,象征勇士,是上古虎部豹部的某种延续;后人误解通“奔”,是不明造字本义的曲解。又《詩·大雅》曰“賁鼓維鏞。”本为鼖,本义为鼓面横置,需多人齐敲的大鼓,后人写作贲,实为错字。


    IP属地:四川2楼2022-04-05 18:50
    回复
      “贲”之本义,最早见《山海经·北次三经》的贲闻之山,至少四千年前就有此字。贲闻,即贲之闻也,意为此山脉周边贝壳或河蚌众多,随处可见的地貌特征。可见造字之初,贝是非常重要的货币资源,而非饰物,古人不惜专为此造字。又《山海经·海内南经》曰“ 桂林八树,在贲禺东”,可见殷商时期本义尚在。又《荀子·强国》曰“百姓讙敖,则从而执缚之,刑灼之,不和人心。如是,下比周贲溃以离上矣。”贲溃,意为如贝壳四散般溃散,此义有些走样;但后人误解通“奔”,更是大谬。


      IP属地:四川3楼2022-04-05 18:54
      回复
        引申为众多,见《书·汤诰》:“天命弗僭,賁若草木,兆民允殖。”又引申为更多、增加,见《诗·小雅·白驹》曰“皎皎白驹,贲然来思。”朱熹《诗集传》注:“贲然,光采之貌也。或以为来之疾也。”《康熙字典》注:“贲,饰也。”然而,不明造字本义,皆是曲解。因为《白驹》是武王饯送箕子的一首帝王诗,三千年来竟无人能正确理解。


        IP属地:四川5楼2022-04-05 18:56
        回复
          商周时,用贝壳作为装饰风行,故引申为纹饰,即《诗·鲁颂·閟宫》所云“贝胄朱綅”,新石器时期遗址中有大量贝饰出土,故《易·序卦》曰“贲者,饰也。”《易·贲卦》,以及虎贲、旅贲、贲士,皆从此义。后人误解通“奔”,是不明造字本义的歪理邪说。


          IP属地:四川6楼2022-04-05 18:57
          回复
            虎贲(bì),以虎为贲也,其本义为以虎纹作为甲衣的纹饰,故《书·立政》曰“綴衣虎賁”。其象征勇士组成的精锐部队,这是上古虎部豹部的继承和延续。《书·牧誓序》曰“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书·顾命》又曰“以二干戈,虎贲百人,逆子钊于南门之外。”《左传》曰“虎賁以勇力事王”,故虎贲是周王专属军队。《周礼·夏官·虎贲氏》曰“掌先後王,而趨以卒伍。”即虎贲氏是执掌周王前后近卫军的统兵将领。


            IP属地:四川7楼2022-04-05 18:58
            回复
              因此,“贲”应读作bì,这是古音。凡是读bì的贲姓,是最古老的本家。其它读音的贲姓,都是后来改姓的,至于是什么朝代改姓的,可以根据相关的古籍错字追本溯源。


              IP属地:四川9楼2022-04-05 19:03
              回复
                同奔, 秦小篆 ,下九鼎上六马 ,指为王驾车之人,如王贲,虎贲。


                10楼2022-12-06 22:57
                回复
                  哎 血脉不纯啊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5-13 08: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