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奋斗别无选择吧 关注:71贴子:2,781
  • 12回复贴,共1

梁山伯与祝英台【要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0-05-24 01:17回复
    《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其中,梁祝传说是我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惟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惨爱情所感染。《梁山伯与祝英台》也有着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另有戏剧、电影、电视剧、歌曲等以此为名。


    2楼2010-05-24 01:18
    回复
      戏曲
           吴凤花饰梁山伯 陈飞饰祝英台的《梁祝》基本信息
           越剧[1]《梁山伯与祝英台》因电影版的广泛传播而成为这一题材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名剧。      1945年,袁雪芬[2]与范瑞娟[3]初演《梁祝哀史》。      1951年,华东越剧实验剧团重排该剧,增尾“化蝶”,剧本由袁雪芬、范瑞娟口述,徐进等执笔,黄沙导演,陈捷、薛岩音乐整理,幸熙、苏石风布景设计。范瑞娟饰梁山伯、傅全香[4]饰祝英台、张桂凤饰祝公远、吕瑞英饰银心、魏小云饰四九、金艳芳饰师母。      1952年该剧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剧本奖、演出一等奖、音乐作曲奖、舞美设计奖,主演范瑞娟和傅全香获演员一等奖、张桂凤获演员二等奖、吕瑞英获演员三等奖。      1953年,这个剧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成第一部国产彩色戏曲艺术片,由徐进、桑弧编剧,桑弧、黄沙导演,袁雪芬和范瑞娟主演。      川剧《柳荫记》也1952年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的演出,荣获剧本奖,陈书舫获演员一等奖,袁玉昆和刘成基获演员二等奖。      京剧关于梁祝的故事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其中以马彦祥根据川剧移植的《柳荫记》和程砚秋晚年的名作《英台抗婚》流传最广。      《柳荫记》由王瑶卿设计唱腔,杜近芳、叶盛兰在1953年首演。全剧分10场,重要场次有“英台别家”、“柳荫结拜”、“书馆谈心”、“山伯送行”、“英台思兄”、“祝庄访友”、“祭坟化蝶”。此剧最大的特色在唱词方面,典雅华丽,优美隽永,许多语句打破京剧传统的七字、十字句,给人以清新脱俗的艺术美感,同时在唱腔设计上很是精致,无论是曲调的选择,还是板式的变换,即保持了传统韵味,又出新求变。被公认为是建国初期戏曲推陈出新的代表作。      1954年,京剧大师程砚秋参考其它剧种的相关剧目编演了一部不朽的程派名剧《英台抗婚》,此剧是程砚秋解放后编演的唯一一部大戏,也是他一生中最后的作品。此剧剧情无变,包括“告别”、“结拜”、“书馆”、“相送”、“惊聘”、“拒婚”、“祭坟”、“化蝶”等场次,后来,因觉前部结构较散,便从“惊聘”开始了。这出戏的唱词和唱腔有很多突破性的创造。以唱词看:“望爹爹退婚礼随我愿,使我嫁梁君,你是我亲爱的老严亲”,“却为何你执意要把女儿我嫁与一个陌生生不识之人”……这样几乎等同于散文诗的句子竟然被大师“装”进唱腔,且严丝合缝,感人至深,不能不让人叹服大师的功力。李世济曾在建国10周年献礼演出时上演此剧。      芗剧传统剧目《山伯英台》由邵江海编剧,源出“锦歌”唱本。剧本保留了“锦歌”唱多白少、通俗易念的特色,几乎每一场都有大段独唱或对唱。其中“英台哭灵二十四拜”最为突出,一百多句唱词缠绵悱恻,曲牌使用了芗剧的所有哭调,一拜一调,连接紧密和谐,组成了类似曲牌联缀体的成套唱腔。在“安童买菜宴山伯”、“楼台宴请十二盘”等出中,从菜名、菜谱到俗例、俗语都来自闽南特有的民情风俗。“讨药”一出,山伯相思病重,英台剪青丝、割裤带寄赠,也属闽南风俗。全剧情节不同于其他剧种。如英台无父而有母张氏,马俊也同在杭城求学,无“十八相送’,而有游春见景暗喻。“英台祭墓”一出着重表现英台奔丧哭灵。幕表戏尚有“山伯英台游地狱见证前身”、“还魂生子征番”等情节,较有特色的是“山伯相思哭更”,尽情倾吐了梁山伯爱、恨、恋、怨的复杂心情。1978年岁陈德根根据邵江海本、台湾歌仔戏和越剧演出本综合整理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由漳州市芗剧团演出,在一个剧场曾连续上演三百场。1979年,钱天真、洪彩莲分别扮演祝英台、梁山伯,获得福建省优秀青年演员的称号。      另外,豫剧、评剧等几乎所有的大小剧种都有该剧的整本或折子戏传世。


      4楼2010-05-24 01:20
      回复
        相关目录
             1、全国《梁祝》戏曲剧种现有目录总汇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越调:梁山伯下山、马文才迎亲      △昆曲吹腔:访友      △京剧:英台抗婚、送行、逼婚、园会、祭坟△京剧:惊聘      △定县秧歌剧:金砖记      △东北二人转:梁山伯相思、拉鞠(拉君)      △秦腔:双蝴蝶、结拜、踏青、远行      △河北梆子:祭坟      △河南梆子:梁山伯下山、祝九红出嫁      △豫剧:楼台会      △河南曲剧:梁山伯上学、梁山伯送友      △五调腔:窦二毛添箱、祝英台哭坟      △晋剧:十八里相送      △洪洞戏:梁山杯(伯)全本      △洪洞戏:梁山杯(伯)探朋      △楚剧:东楼会      △楚剧:梁山伯访友      △川剧: 柳荫记、英台骂媒、祝庄访友      △滇剧:柳荫记      △吕剧:梁山伯下山      △淮剧:园会      △江淮剧:梁山伯      △扬剧:梁山伯下山      △锡剧:十八里相送      △沪剧:蓝桥十送      △绍兴文戏:梁山伯藕池      △宁波戏(四明戏):梁山伯祝英台回文送友      △宁波滩簧:梁山伯与祝英台      △睦剧:梁母求药方      △赣剧:梁祝姻缘      △粤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楼台相会、山伯临终      △闽剧:相送      △宜黄腔:两世缘      △罗卷戏:梁山伯      △湘剧:同窗记      △四股弦:大隔帘      △落子腔:红罗山攻书、劝九红      △彩调剧:山伯临终恋英台      △琼剧:楼台会      △梨园戏:四九弄      △迷糊:要嫁妆      △豫南花鼓:东楼会、西窗会、讨药引、讨砚水      △豫剧:梁祝情      △元戏文辑本:祝英台 △明传奇《同窗记》 河梁分袂、山伯赛槐荫分别、访友△明徽池调《还魂记》英伯相别回家      潮剧:十八相送、楼台会、梁山伯与祝英台      2、全国《梁祝》曲艺现有目录总汇      △弹词开篇:梁山伯与祝英台      △弹词: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相送、送兄      △莲花落:英台山伯      △扬州清曲:十八相送、英台吊孝、化蝶      △淮北花鼓调:山伯访友      △山东琴书:梁祝下山      △湖南三棒鼓:山伯送友、访友      △湖北小曲:山伯访友      △四川清音、长城调:山伯送行      △锦歌:楼台会      △木鱼书:英台回乡      △道情:英台下山      △南音:牡丹记      △走书:祝九红扑墓      △鼓词:新刻梁山伯祝英台夫妇致书还魂团圆记      △木鱼书:山伯访友      △鼓词:柳荫记、还魂团圆记      △木鱼书:牡丹记      △竹板歌:梁山伯与祝英台      △弹词:双蝴蝶、新编金蝴蝶传      △弹词:新编东调大双蝴蝶      △宝卷:梁山伯      △鼓子曲:祝英台上学、山伯访友、英台拜墓      3、梁祝故事篇目及流传地      △梁山伯与祝英台等43则 浙江(其中宁波22则,其中有畲族)      △山伯琴剑英台扇等15则 江苏      △三蝶奇缘等8则 广西(其中有壮族、瑶族)      △尼山姻缘来世成等6则 河南      △梁祝同化白蝴蝶等3则 福建      4、梁祝歌谣及流传地      △梁祝叙事山歌 2885行 流传于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      △梁山伯与祝英台 2845行 流传于全国各地      △梁山伯与祝英台结义兄弟攻书传 2500行 流传于全国各地      △柳荫记 676行流传于全国各地      △英台恨 800行流传于全国各地      △梁山伯重整姻缘传 889行 流传于全国各地      △梁山伯祝英台还魂团圆记后传 1865行 流传于全国各地      △游地府后生结夫妻 1050行 流传于全国各地      △山伯英台游十八地狱全歌 400行 流传于全国各地 


        5楼2010-05-24 01:21
        回复
          5、小说目录      张恨水、赵清阁、顾志坤这三位作家写过同名小说《梁山伯与祝英台》。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梁祝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楼2010-05-24 01:22
          回复
            小提琴协奏曲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有小标题。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      全曲大概二十八分钟,首先五分钟叙述梁祝爱情主题,然后是快乐的学校生活,接着十八相送。从十一分钟开始进入第二段,祝英台回家抗婚不成,楼台会,最后哭灵。第二段和第一段长度差不多,也是十一分钟。最后一段则是化蝶,可说是整曲再现。      曲子开始几声拨弦声接着长笛,好像在云端的感觉,以此来揭开序幕,有如从天上俯瞰人间,拨开云层,人物景象由模糊慢慢变得清楚。首先由小提琴奏出主题,二长二短加上一个结束句,绵绵长长,幽幽远远,彷佛祝英台在身旁说着昔日的故事。然后在低音重复一次主题,回到人间落了实。      管弦乐总奏主题,景象全明白了。大提琴代表的梁山伯也出现了,两人情意绵绵,大小提琴和鸣奏著主题,渐渐的小提琴主导旋律并引进管弦乐再强调一次。等乐音渐歇,木管接续旋律慢慢落下。小提琴独奏深情舒缓带点内省的音色,表示祝英台对将来疑虑不安,但还是坚定相信自己。勇敢去爱吧!情绪轻快,笛声嘹亮,大提琴也婆娑起舞,有如风光明媚三月天两人春游。小提琴展现技巧,风华绝代。      相聚虽好总有分别,快乐情绪之后就是离情依依十八相送。将主题变奏缓缓奏出,有如迈不开的步履,却终究不得不离去。大小提琴二重奏,紧密结合难分难舍。在这段末尾由弦乐第一次奏出哭调主题,预言悲剧结局,这构成了全曲的呈示部「相爱」。      第二段发展部里面有三小段: 强、弱、强,也就是快、慢、快。开始如大浪涌来的管弦乐声代表祝父的反对,连续几个小节下行乐句,好像在说:不可以!不可以!小提琴则猛烈与之抗衡,两者冲突渐渐上升,最后全体合奏梁祝主题表示恋情曝光,一波波涌来浪潮终将这主题给淹没。      楼台会小提琴委婉的诉说情意,大提琴拨奏聆听。轮到大提琴倾诉爱意,小提琴一旁随和。突然,音乐急转而下,运用越剧中嚣板的「紧打慢唱」手法,梁山伯因过度悲伤绝望而病逝。      祝英台在被迎娶过门途中,停在梁山伯坟前哭灵,小提琴以凄厉声调哭出:梁兄呀!碎奏、断奏哀痛欲绝旋律,有哭声,有跪行,其中还有些回忆片段。渐渐的泪眼开了,哭声歇了,心意已决,在悲愤低音锣声中,纵身投入突然爆开坟墓中自尽,音乐同时推向最高潮。      乐曲的最终部份是再现部「化蝶」,在轻盈飘逸的弦乐衬托下,爱情主体再现,梁山伯与祝英台从坟墓中化为一对蝴蝶,在花间欢娱自由飞舞,永不分离。 彩虹万里百花开 花间彩蝶成双对 千年万代分不开 梁山伯与祝英台


            7楼2010-05-24 01:22
            回复
              剧情简介
                   好动活泼的女孩祝英台,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女扮男装到学校去上课。在前往学校的途中,英台遇到了新同学梁山伯,英台对清秀斯文又富正义感的梁山伯一见钟情,两人结伴同行。      英台与山伯在学校认真辛勤的读书,下课后,也经常一起出游。每日的相处,让两人的感情越来越好。对英台而言,这是段最甜蜜的时光,而她对山伯的心意也越来越坚定。      三年后,英台家里不断催促她返家,挂念家里的英台在临行前晚,对山伯表白了自己的身份与情感,两人私下互许终身。但这一切,都被躲在一旁的纨绔子弟马文才偷看到了。      回到家中的英台却发现自己将被许配给马文才,英台不从,却是无法抵抗强势的马太守,为了父亲与母亲,英台只能在内心默默祈祷山伯快快来访。      憨直的山伯原意要修习完课程再到英台家中拜访,在师母点醒之下,他决定提早结束学业,先行前往英台家中拜访。一到英台家,山伯才知道英台已经许配马文才,黯然憔悴离开祝家,虚弱的山伯终因不堪悲伤而死去。      山伯的死讯传来,英台内心哀痛不已,她穿戴成美丽的新嫁娘,偷偷离家来到了山伯的墓前。就在此时,墓碑崩裂,山伯温柔微笑牵引着她,缓缓走入墓中,两人化成翩翩彩蝶,双双飞向天际……
              主题曲
                   《蝴蝶》刘若英   人为什么凭感动生死相许      拥抱前离别后是否魂梦就此相系      人为什么有勇气一见钟情      人海里这一步走向另一段长旅      给你承诺一句如果生命在这秒化灰烬      可还我原来天地在相爱那一季      梦里蝴蝶翩然舞起      我也愿意因感动生死相许      拥抱前离别后与你魂梦就此相系      我也可以凭勇气一见锺情      人海里这一步走向另一段长旅      给我承诺一句就算生命在这秒化灰烬      可还我原来天地我们相爱那一季      梦里蝴蝶翩然舞起      继续我要我们的爱在明天      继续就算流泪也在所不惜      有多少四季能浪费在      思念和犹豫后来此恨绵绵无尽期      给我承诺一句就算生命在这秒化灰烬      可还我原来天地我们相爱那一季      梦里不只蝴蝶翩然舞起


              9楼2010-05-24 01:24
              回复
                1963版
                     中文片名:梁山伯与祝英台      英文片名:The Love Eterne      出品地区:香港      片长:129分钟      首映时间:1963年4月3日      出品公司:邵氏兄弟有限公司      语言:国语对白      片种:黄梅调/故事片      导演:李翰祥      编剧:李翰祥      执行导演:高立 王月汀 胡金铨      监制:邵逸夫      演员:乐蒂 凌波 任洁 李昆      剧情简介:      天资聪颖的祝英台求学心切,祝员外无奈勉强应允女儿女扮男装赴杭求学。英台途遇书生梁山伯一见钟情,草桥亭上两人义结金兰。梁、祝同窗三载,英台深爱山伯,山伯却不知英台是女子。祝员外催英台速归,英台、山伯依依难舍。十八里相送途中,纯朴的山伯始终不懈英台屡屡暗示的爱情。后来,山伯听得师母介绍的实情,赶往祝家庄求婚,怎料祝员外已将英台许配大守之子。楼台相会,梁、祝柔肠寸断。不久,山伯忧郁成疾而死,英台被迫出嫁。花轿行至山伯墓前,英台抚碑痛哭失声。墓裂,英台跃入墓内,送亲人想抓住祝英台,可是只抓住一片衣襟,梁山伯和祝英台化为一对蝴蝶,飞翔在百花丛中。


                11楼2010-05-24 01:25
                回复
                  剧情介绍      梁山伯自幼与寡母相依为命,读书勤奋,且生性乐善助人,赴杭城尼山书院求学。而祝公达则独霸一方,其女祝英台不仅聪颖敏慧,好学不倦。山伯与乔装的英台在城内遇上,惺惺相惜义结金兰,来到书院后,曾救他们的侠士路秉章亦前来求学,三人结为知己。英台屡次险被山伯发现其为女儿身,巧施妙计脱离。为掩人耳目,英台只好接受书院夫子程雍之女儿丁香的爱意。未料,山伯再次撞破英台扮回女装之身,山伯又被妙计所骗,但对英台的美貌留下深刻印象。      程雍向英台提亲被拒,丁香落落寡欢,执意寻死,英台有告知直相,丁香一时无法接受,但在情绪平复后,二人化为姊妹之情。祝威酒醉后无意向宜兴府太守马俊升之子马文才道出其妹英台秀丽脱俗,女扮男装到书院读书之事,使文才对英台起了好奇之心。      文才转来尼山书院读书,乍见英台虽女扮男装,却是俊秀脱俗,屡藉机亲近,一次,更于英台沐浴时,趁机潜入,迫英台就范,英台却言文才若要强占己身,但此心仍属山伯,文才暂且放过英台。文才表面装作友善,为英台保守秘密,内里妒火中烧,多次伺机陷害山伯。山伯中计险送命,与英台反而因患难而加深情谊。秋围试举揭榜,山伯高中魁首。英台、山伯均得回乡,英台暗示要山伯尽快来祝家提亲,迎娶九妹,山伯似懂非懂,直至师母言明英台身份,山伯才恍然大悟,待发派官职后,立往祝府提亲。      山伯偕母喜孜孜地来祝府提亲,未料却惊见公远夫妻竟是杀害山伯生父的仇人,梁母拉了山伯立刻离开祝家,梁母深怕二十多年的冤怨再起,遗害山伯前程,不愿说明。公远力阻英台与山伯见面,积极推动与马家亲事,并深锁英台于闺房内。      梁母见山伯非英台不娶,遂道出其身世,出伯原是姓赵,其父赵庆平为马俊升、祝公远联手杀害,山伯惊闻,决心重审二十多年前的杀父血案。英台获悉山伯义断情绝之意伤恸不已,悬梁自尽,幸及时获救。山伯夹在爱与恨之间,亦感矛盾痛苦。山伯知杀父之仇全是马家一手策划,欲法办马俊升,未料文才棋高一着,先一步扣山伯以贪污罪嫌。英台求救山伯,被迫答应文才。为除后患,文才暗中用杀手取山伯性命,梁母为保山伯而身受重伤,山伯亦奋不顾身保护母亲,其孝心感动杀手,因而放梁家一条生路。山伯巧遇英台,英台执意将梁母带回祝家疗伤。不料,被公远发现,文才欲亲自解决二人,幸梁家得以逃离。      英台在成亲前夕,竟与梁家一同患难,深感一切皆为天意。山伯与英台得到梁母与祝母的认同,躲在荒废的尼山书院。山伯与英台在书院内举行简单的婚礼,后得知丁香被赵中书所害而沦落风尘,决定设法赎出丁香。英台乔装回祝家拿钱,与祝母不胜感慨。英台回祝家之事被文才知道,并跟踪至尼山书院,幸山伯英台顺利逃脱,但文才继续穷追不舍。      文才带兵追捕,危急关头,已成为征西大将军的路秉章出现解救了他们,并将文才定罪,押解进京。赵中书假传圣旨,救下文才。文才立即带人赶往尼山书院,把山伯打成重伤,弃置荒野,后被丁香救回梁家。文才掳回英台将其玷污,发现英台非完璧之身,盛怒之下将其痛打,并丢在祝家门口。英台遭此巨变,神智错乱,六亲不认,只对山伯有好感。一日,山伯为英台试穿梁母所做的新衣,触动了英台的记忆,神智恢复。两家一笑泯恩仇,山伯择日前来迎娶。      祝威出差回到江南,认为文才能助他青云直上,要英台嫁入马家,遂向文才告密英台神智恢复。祝父母被文才抓走,而山伯英台等则逃离,丁香自愿前去与文才交涉,谎称山伯与梁母丢下英台径自逃命,英台心死,愿意嫁与文才为妻,救回祝父母。岂料文才发现新娘乃是丁香假扮,拦下了正欲逃走的山伯、英台等人。文才抓住英台,将山伯毒打至死。英台与山伯是否从此阴阳相隔,难难两人最终只能含冤化蝶。


                  14楼2010-05-24 01:27
                  回复
                    版本三
                         电视剧2007版《梁山伯与祝英台》      基本资料      剧名:《梁山伯与祝英台》      时长:41集      上映:2007年      总策划、出品人、总制片人:曹珩      总策划、总监制、文学编审:迎高第二部总导演:陈俊良      编剧:英俊 李或知      音乐顾问:何占豪      类型:连续剧      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国语      总发行:湖南时代明星传媒有限公司      主要演员      何润东 饰 梁山伯(配音:谢添天)      董   洁 饰 祝英台(配音:冯骏骅)      陈冠霖 饰 马文才      谢元真 饰 银心(配音:洪海天)      陈诚 饰 四九 (配音:沈达威)      寇振海 饰 王世玉(配音:刘彬)      岳跃利 饰 祝员外(配音:王肖兵)      邬倩倩 饰 祝夫人(配音:姜玉玲)      曲 鑫 饰 荀巨伯      晨辰 饰 王兰(配音:洪海天)      刘   芳 饰 梁   母      詹小楠 饰 谢道韫(配音:杨梦露)      贾兆冀 饰 陈子俊      车永莉 饰 师   母(配音:叶露)      剧组图片蔡昕窈 饰 谷心莲(配音:黄笑嬿)      林江国 饰 秦京生      姜鸿 饰 黄良玉      片头曲:《远方》 红布条 李悦君      片尾曲:《双飞》何润东      插曲《菱花镜》李悦君      剧中人物列表      祝英台——祝家庄小姐,才华横溢,喜爱读书,有自己的主见和思想。      梁山伯——饱读诗书,儒雅多情,对英台痴情一片。      祝老爷-- 英台的父亲,虽然疼爱女儿,但是不敢为女儿作主。      祝夫人—— 英台的母亲,威严,顽固,封建家长的代表,心里爱女儿表面却不露声色。      师母——祝英台和梁山伯的师母,慈爱,愿为有情人做媒人。      银心——祝英台的丫鬟,活泼机灵。      四九——梁山伯的书童,天真无邪。      荀巨伯——山伯英台在书院的朋友,幽默大胆,重义气。 


                    15楼2010-05-24 01:28
                    回复
                      剧情介绍      上虞士族小姐祝英台,排行第九,是父母唯一的女儿。生得聪明娇美、活泼灵秀、纯真执着。从小喜读诗书,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她不甘世俗,不让须眉,千方百计说服父母,女扮男装去杭州读书。出门不久,即遇上曾在月老祠邂逅的会稽穷书生梁山伯。      梁山伯出身平民,家道中落,幼时父亲因治水身亡,由母亲抚养成人。他性格耿直,憨厚笃诚,一心继承父志,经世济人。在去杭州尼山书院的路上遇到女扮男装的祝英台,两人意气相投,结为异姓金兰。在书院三载,又与英台“日同桌,晚同床”,相互照应,情深义厚。      尼山书院是享誉江南的士族子弟求学入仕的好地方。杭州太守之子马文才,太原王氏子弟王蓝田等也来到了这里。马文才风流倜傥,学识一流,加上一身出色的骑射功夫,在书院中雄冠群英。他仗着时任太守的父亲和自己的各种优越条件,在学友中聚集一班纨绔子弟,屡与梁山伯、祝英台作对。当山伯品状排名超过他时,竟对山伯痛下杀手;当窥探到英台为女且已爱上梁山伯时,他耍尽阴谋,誓欲夺到英台为妻。祝英台是吴越文化孕育出来的一朵奇葩。她性格倔强,为人正直,在书院这个特殊的男人世界卓然特立。她不喜欢马文才的杰傲,瞧不起王蓝田的猥琐,看不惯王大人的做作…她最爱梁山伯的憨厚。三载同窗,耳鬓厮磨,几番误会消除,几度生死相随。英台爱上了山伯。      但由于山伯不解风情,英台未能明说,文才从中作梗,使得两人从结缘到结拜、结怨、结恨,再到相知、相爱、相送、相许、相误、相会、相怨、相逼、相抗,直至最后相殉、化蝶,全剧演绎了一段曲折离奇、温馨浪漫、凄艳绝美的传奇爱情故事……


                      16楼2010-05-24 01:28
                      回复
                        版本比较
                        情节篇
                             吴奇隆杨采妮版(1994年)———开创经典      本部的切入点:打铃。开头就是那个开头———书生书童结伴而行;结尾也就是那个结尾———两只蝴蝶翩翩飞去。但是其间的故事却被导演徐克大大地发挥了一把,梁山伯、祝英台在书院里的生活被拍得妙趣横生,俨然一部爱情喜剧。这令影片后半部分的悲剧性转折更加撼动人心。该版本在影迷心中享有极高的地位,被誉为影视版《梁祝》中的经典。 本部的演员大都已经退出影视圈。      罗志祥梁小冰版(2000年)———轻松诙谐      《少年梁祝》上部以梁山伯、祝英台的求学生活为重点,加入了不少细节,比如祝英台跟男生一起踢球,还阴差阳错地吸引了老师的女儿丁香,发生一段“苦恋”,剧情幽默诙谐。下部悲情增添,令不少观众潸然泪下,演绎了一段最唯美浪漫的梁祝传奇。剧中的主题曲《快乐人儿》及各类插曲也红极一时,该版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其收视高达十三点。      何润东董洁版(2007年)———原汁原味      本部的切入点:蝴蝶 风筝。该版定位为大型古装正剧,风格凄艳绝美,突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忠贞不渝的凄美爱情。这部戏还邀请到经典乐曲《梁祝》的原创作者、著名音乐家何占豪老先生担任音乐顾问,更保证了“原汁原味”。在这部中的许多人物是在历史上有的人。本部共有41集,男装30集,女装11集。演员大多选用只演过几部电视剧的新人。略有模仿少年版的痕迹。
                        人物篇
                             梁山伯      吴奇隆——最书生气      1994年时的吴奇隆表演经验不多,但在徐克的调丶教下进步神速,把一个质朴清纯的书生梁山伯演绎得深入人心。很多网友表示,吴奇隆有一种书生气,无论是形象还是气质都很符合梁山伯的传统形象。      赵 擎——最傻最憨      1999民视的《梁祝》或许不为人知,可是这个梁山伯真的是傻到了家,也很憨厚很固执,他本身的长相也很符合梁山伯的气质。      罗志祥——最为到位      罗志祥演《少年梁祝》时还是一个新人,但是演技不俗,木讷的梁山伯被他演绎得很到位,很难想象现实中的他竟然擅长搞笑。剧中也突显了梁山伯的善良,可以说,罗志祥演绎非常到位。      何润东——最高最黑      与两位“前辈”相比,何润东扮演的梁山伯被认为气质“最现代”。根据一门户网站调查,有大约80%的网友认为该版本梁山伯“身材高大、脸形现代”。何润东辩解说:“我相信我只要把人物的感觉演出来,观众就会接受。我不是演给古人看的,是给21世纪的人看的。”他的表演确实得到了许多观众的认可:“他是有史以来最帅、最高大、最黑的山伯……那么高大,但是又懦弱——正因为有反差才有意思啊!”      祝英台      杨采妮——英气勃勃      备受推崇的一个“祝英台”形象。在徐克的巧妙设计下,祝英台变成一个阳光少女,学梁山伯敲钟的顽皮、补考时的狼狈、双手被烫时捏着耳朵倒吸冷气的娇俏——杨采妮都演得非常到位。有网友说:“这样的气氛,这样的轻快,我几乎忘记了这是一部悲剧了。”      贾静雯——淘气坚强      台湾的戏剧天后,正是凭借这部民视的戏,被许多导演看好,接演《飞龙在天》之后,红透半边天。她在戏中塑造的一个淘气的英台,甚至在前几集大闹婚堂。      梁小冰——活泼生动      17年前的港姐,上世纪90年代“无线”当红花旦。《少年梁祝》当年热播时,最高收视达到十三点,梁小冰唱的主题曲《快乐人儿》也成为红极一时的歌曲。而梁小冰演绎的“祝英台”形象活泼生动,非常到位,倍受观众喜爱。      董 洁——江南才女      董洁的气质温文柔弱,而在新版《梁祝》里,祝英台不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懂武功,这对于董洁来说是一次挑战。董洁说:“以往的祝英台更多的是注重悲情,我要尽量把她江南女子的才气展现出来。”目前已看过该版《梁祝》的观众对董洁印象不错:“董洁演得非常有才气 ,也非常勇敢。”      相关小说:《超时空元气一班》米朵拉


                        17楼2010-05-24 01:29
                        回复
                          以上来自百度百科


                          18楼2010-05-24 01: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