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迁、东征、东归
与其说土尔扈特部东归还不如说是东迁,这样说更准确,因为一开始他们的意图并不是归(归顺)而是迁(或者说是征),只不过后来种种原因下不得已才归顺了乾隆时期的清朝,历史的真相总是复杂的,一定要理性看待不能带入个人情绪在里面,实事求是才能客观全面的读懂历史真相,这些之前我就说过,这里再说一遍,不喜勿喷,谢谢!
土尔扈特部17世纪初西迁至沃巴锡当首领时期的18世纪中期已经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时间,在俄国强大利亚下面临灭族、失去信仰、生存环境被蚕食等原因下他们的首领沃巴锡被迫举族东迁,其实伏尔加河流域地势平坦水草丰美,比他们东迁的目的地伊犁地区好很多,如不是万不得已谁会舍弃已经居住一百多年水草丰美的地区迁徙呢?当时让首领沃巴锡决心东迁的另一个原因是准噶尔汗国与大清的百年战争结束了,准噶尔汗国战败,因为之前准噶尔汗国太过分了,所以胜利后乾隆帝下令tu杀了整个准噶尔部族,这就导致了伊犁地区无人盘踞,沃巴锡觉得东迁到伊犁地区的机会来了,就秘密召开部族长老会议讨论东迁问题,一开始还是有部分人反对东迁的,毕竟是在此地居住了一百多年,特别是居住在伏尔加河西岸的部族人,他们西迁还要度过宽阔的伏尔加河极为不便,但首领沃巴锡通过多次会议说服了大部分的部族长老,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土尔扈特部大约17万部众在首领沃巴锡的带领下开始举家东迁,他们带上老少妇孺和牛羊帐篷的生活物资当然还有包括土枪在内的武器一起东返,因为他们知道俄国人肯定不会让他们轻易东迁的,后方有俄国人派出的哥萨克骑兵追击,前方有哈萨克人阻挡,但他们还是毅然决然的出发,并且在出发前烧毁了所有的房屋和宫殿,有点破釜沉舟的意思,当时首领沃巴锡的口号是:向祖先生活过的东方草原去,到达太阳升起的地方,建立我们的新家园!(这时候他们的目的很明确,不是东返归顺大清,而是回祖先生活过的伊犁地区去建立新家园),他们出发的时候在伏尔加河西岸的一小部分部族因为河水还没有结冰无法渡河加上有一部分人反对东迁而留在了原地;
不过整族的迁移想要保密是不可能的,当时的俄国皇帝是以冷血凶狠著称的著名女皇叶卡吉琳娜大帝,她下令哥萨克骑兵和哈萨克人阻击土尔扈特部人,由于土尔扈特部是举族搬迁速度比较慢很快就被哥萨克骑兵追上,九千名土尔扈特勇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离壮烈牺牲!之后大部队到达东返必经之路:奥琴峡谷,哥萨克骑兵抢先占据了这个山口准备来个守株待兔,面对强敌,渥巴锡镇定指挥,他组织骑兵从正面发起进攻,然后派出土枪队从后面包抄,两路夹击下哥萨克军队几乎全军覆没,顺利过关,之后进入哈萨克草原地区也遇到了素来与之不和的哈萨克人阻击,但在沃巴锡的指挥下大部分人还是顺利突围了,不过很快遇到大雪很多牲畜冻死,又爆发了瘟疫导致很多族人相继死去,等他们到达清朝边境的时候只剩下了7-8万人左右,一路损失了超过半数,物资补给也所剩无几,本来是打算东征的现在除了东归也别无他法了;
由于他们出发时是保密的,所以一开始清朝是不知道的,后来在通过往来的商队和俄国人通知才知道土尔扈特部东归的情况,但一代帝王乾隆帝不是傻子,他为了评估土尔扈特部的真正意图,命令伊犁将军派出使节几次去已经到达清朝边境许久的土尔扈特部驻地询问情况,面对伊犁将军的使节,渥巴锡一开始并没有认真对待,因为这时候的他还不是很想臣服清朝,还是想自立,但由于路上消耗太大了,再加上此时又爆发了瘟疫,整个土尔扈特部又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加上当时伊犁地区清军人数众多装备精良,本来还想有其他想法的渥巴锡也没了脾气,才想到跟清朝的使者表明是东归祖国,为了示好乾隆,他把祖上传下来的受明朝永乐八年汉篆束封玉印献上,以示投诚之意,在安顿好部族后还亲自去承德避暑山庄觐见乾隆,取得了乾隆的信任,而乾隆为了显示自己的天威,也愉快的接受了渥巴锡的土尔扈特部并且给与很多物资银两,双方各得其所,至此东迁(征)也就事实上变成了东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