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招吧 关注:77贴子:346
  • 0回复贴,共1

在教师资格笔试中,注意的品质作为重点内容,考查的频率非常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教师资格笔试中,注意的品质作为重点内容,考查的频率非常高。纵观以往的考查题型,这部分内容主要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相对来说并不难理解,但在学习时,大家却普遍存在着诸多误解。以下便是对注意的品质这一部分内容的梳理,希望大家能够结合例题加以理解。
1.注意的范围
注意范围也称注意的广度,指在瞬间被人的意识所把握的客体的数目。如果说一个人在瞬间把握到的客体数目很多,则此人注意范围广;若把握的客体数目少,则此人注意范围窄。
例:一目十行(注意范围广)VS一目一行(注意范围窄)。
2.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稳定性也称注意的持久性,指注意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这是注意的时间特征。如果说一个人能够长时间将注意维持在某一对象上,则此人注意稳定性好;若无法长时间将注意维持在某一对象上,则此人注意稳定性差。
例:有的人听课30分钟依旧认真(注意稳定性好)VS有的人听课10分钟便“神游天外”(注意稳定性差)。
同注意稳定性相反的状态是注意的分散。
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分心”。
例:上课若有所思,发呆走神、东张西望、交头接耳。
3.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一边……一边……。
例:小明一边吃薯片,一边看电视
老师一边讲课一边板书
司机开车时,眼、耳、手、脑并用
自弹自唱
4.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人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一事物转到另一事物上去。也就是说当我们做完某件事后,主动的将注意力转移到另一事物上。
例:听完一节精彩的语文课,自觉投入下一节数学课学习
下课时尽情玩闹,上课铃响后主动投入学习
以上就是教师资格笔试中注意的品质的相关内容,接下来将会为大家呈现一道例题,来检验一下大家的学习效果。


1楼2022-04-18 08:5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