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食用菌产业实现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为进一步推动科技赋能产业发展,山东通过产学研结合,协同创新和示范应用,食用菌产业科技创新和转化推广成效显著。随着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山东食用菌产业进入新发展时期。
需求拉动消费,食用菌迈入产业黄金期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结构变化,带有独特保健功能的菌类食品受到消费者的广泛青睐,成为餐桌“常客”。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农业总产值7.17万亿元,其中食用菌产业占4.8%。
巨大的市场需求,带动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为迎合消费者更多消费需求,食用菌深加工技术不断发展,在提高产品多样性的同时,增加食用菌产品的附加值,为产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食用菌品类众多,从产量结构上来看,以蘑菇、黑木耳、平菇、双孢蘑菇、金针菇、杏鲍菇和毛木耳为主,占我国食用菌总产量的70%以上。
作为我国黑木耳主要生产地,多年来,铜仁市万山区助力食用菌产业发展,大力促进产销融合,推动乡村振兴。在黑木耳生产培育上,当地打造生态智慧农场,推动标准化、智能化生产;在黑木耳生产过程中,采用立体挂袋模式,既节约土地资源,又提高单位产能。为培育多种食用菌,当地采用菌棚“轮种”,最大限度提升土地的使用效益。
为健全食用菌产业发展链条,万山区推出“党支部+龙头企业+生态智慧农场+村集体经济+农户”的组织方式,整合产业资源;引入专家团队提供技术支撑,围绕“降成本、抗风险、增产值”的产业方向,开展菌种研发、产品精深加工、废旧菌棒综合利用等科研工作,为当地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持久动能。
食用菌在生产过程中“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独特的产业优势为耕地资源匮乏的古田县带来生机。作为我国“食用菌之都”,古田山多地少的农业劣势,却给食用菌的生长提供了自然条件。目前当地已开发生产食用菌品种37种,产业链产值突破百亿,其中,银耳作为主栽产品,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同时作为当地精准扶贫产业,银耳收入占村民总收入的70%以上。
在古田银耳产业发展上,当地着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健全银耳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助力优质高端银耳加工、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技术服务、高新企业孵化和人才培养有效衔接;为助力企业打造具有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高端银耳品牌,形成了产、学、研、用深度结合的长效机制。
“种产品”到“树品牌”,“小蘑菇”助力乡村振兴
山东是我国食用菌生产大省,地处北温带,气候适宜,雨热同期,域内地形复杂,为菌类提供优越的生长条件,也为山东食用菌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世界蘑菇看中国,中国蘑菇看邹城。作为山东食用菌产业的主力军,多年来,邹城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着力打造“一核、两翼、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形成政府引领、科技支撑、标准化发展、品牌推动、龙头带动的良好局面。
截至目前,邹城市食用菌种植总面积达2460万平方米,涉及金针菇、杏鲍菇、蟹味菇等20多个优良品种,年产鲜菇达38万吨,产值35亿元,其中金针菇产量约占全国工厂化产量的14%。
在“邹城蘑菇”的培育上,当地以自动机械代替人工,用智慧科技赋能生产。与传统作坊式的劳动密集型生产不同,当地食用菌企业采用工厂化栽培,运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大规模使用机械化、自动化工业装备,将现代工业与“邹城蘑菇”种植实现完美融合。厂区育菇车间采用中央智能化控制,集散控制系统智能设置温、湿、水、光、氧等育菇要素最佳参数值,智能预警系统对菇房内各参数进行监督,保证育菇水平。
在产品销售方面,当地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手段,整合本地已有的信息资源,同时采集国内食用菌协会、市场价格等数据资源,集中展示各地食用菌的产量和产值,建立食用菌全产业链购销数据展示窗口,打造以线下实体为主,线上电商辅助创新的食用菌销售新模式,在为本地食用菌发展提供监测服务的同时,也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和结构的优化调整。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邹城将食用菌产业纳入“一把手”工程,为推进产业发展,当地成立领导小组和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心,编制、出台相关规划和意见,建成食用菌产业发展服务平台,为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保障;当地将食用菌产业培植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任务之一,设立专项资金予以扶持。
为提升“邹城蘑菇”知名度,当地先后承办“2013中国食用菌产业化推进大会暨第二届全国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会议”、“2021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大会暨邹城蘑菇峰会”,邀请全国各地食用菌专家、企业,进行交流学习;积极组织当地企业参加各类农产品交易会,食用菌博览会,专题推介“邹城蘑菇”,提高品牌影响力。
多年来,“邹城蘑菇”先后获得“山东农产品知名区域公用品牌”、“全国绿色农业十佳蔬菜地标品牌”等荣誉,成功注册地理标注证明商标4个,3家企业品牌被评为山东省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9个食用菌产品获得全国生态原产地保护认证。
从“种产品”到“树品牌”,邹城实现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的双轮驱动,也实现了将“小蘑菇”培育成“大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来源】:36氪山东
需求拉动消费,食用菌迈入产业黄金期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结构变化,带有独特保健功能的菌类食品受到消费者的广泛青睐,成为餐桌“常客”。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农业总产值7.17万亿元,其中食用菌产业占4.8%。
巨大的市场需求,带动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为迎合消费者更多消费需求,食用菌深加工技术不断发展,在提高产品多样性的同时,增加食用菌产品的附加值,为产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食用菌品类众多,从产量结构上来看,以蘑菇、黑木耳、平菇、双孢蘑菇、金针菇、杏鲍菇和毛木耳为主,占我国食用菌总产量的70%以上。
作为我国黑木耳主要生产地,多年来,铜仁市万山区助力食用菌产业发展,大力促进产销融合,推动乡村振兴。在黑木耳生产培育上,当地打造生态智慧农场,推动标准化、智能化生产;在黑木耳生产过程中,采用立体挂袋模式,既节约土地资源,又提高单位产能。为培育多种食用菌,当地采用菌棚“轮种”,最大限度提升土地的使用效益。
为健全食用菌产业发展链条,万山区推出“党支部+龙头企业+生态智慧农场+村集体经济+农户”的组织方式,整合产业资源;引入专家团队提供技术支撑,围绕“降成本、抗风险、增产值”的产业方向,开展菌种研发、产品精深加工、废旧菌棒综合利用等科研工作,为当地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持久动能。
食用菌在生产过程中“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独特的产业优势为耕地资源匮乏的古田县带来生机。作为我国“食用菌之都”,古田山多地少的农业劣势,却给食用菌的生长提供了自然条件。目前当地已开发生产食用菌品种37种,产业链产值突破百亿,其中,银耳作为主栽产品,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同时作为当地精准扶贫产业,银耳收入占村民总收入的70%以上。
在古田银耳产业发展上,当地着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健全银耳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助力优质高端银耳加工、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技术服务、高新企业孵化和人才培养有效衔接;为助力企业打造具有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高端银耳品牌,形成了产、学、研、用深度结合的长效机制。
“种产品”到“树品牌”,“小蘑菇”助力乡村振兴
山东是我国食用菌生产大省,地处北温带,气候适宜,雨热同期,域内地形复杂,为菌类提供优越的生长条件,也为山东食用菌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世界蘑菇看中国,中国蘑菇看邹城。作为山东食用菌产业的主力军,多年来,邹城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着力打造“一核、两翼、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形成政府引领、科技支撑、标准化发展、品牌推动、龙头带动的良好局面。
截至目前,邹城市食用菌种植总面积达2460万平方米,涉及金针菇、杏鲍菇、蟹味菇等20多个优良品种,年产鲜菇达38万吨,产值35亿元,其中金针菇产量约占全国工厂化产量的14%。
在“邹城蘑菇”的培育上,当地以自动机械代替人工,用智慧科技赋能生产。与传统作坊式的劳动密集型生产不同,当地食用菌企业采用工厂化栽培,运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大规模使用机械化、自动化工业装备,将现代工业与“邹城蘑菇”种植实现完美融合。厂区育菇车间采用中央智能化控制,集散控制系统智能设置温、湿、水、光、氧等育菇要素最佳参数值,智能预警系统对菇房内各参数进行监督,保证育菇水平。
在产品销售方面,当地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手段,整合本地已有的信息资源,同时采集国内食用菌协会、市场价格等数据资源,集中展示各地食用菌的产量和产值,建立食用菌全产业链购销数据展示窗口,打造以线下实体为主,线上电商辅助创新的食用菌销售新模式,在为本地食用菌发展提供监测服务的同时,也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和结构的优化调整。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邹城将食用菌产业纳入“一把手”工程,为推进产业发展,当地成立领导小组和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心,编制、出台相关规划和意见,建成食用菌产业发展服务平台,为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保障;当地将食用菌产业培植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任务之一,设立专项资金予以扶持。
为提升“邹城蘑菇”知名度,当地先后承办“2013中国食用菌产业化推进大会暨第二届全国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会议”、“2021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大会暨邹城蘑菇峰会”,邀请全国各地食用菌专家、企业,进行交流学习;积极组织当地企业参加各类农产品交易会,食用菌博览会,专题推介“邹城蘑菇”,提高品牌影响力。
多年来,“邹城蘑菇”先后获得“山东农产品知名区域公用品牌”、“全国绿色农业十佳蔬菜地标品牌”等荣誉,成功注册地理标注证明商标4个,3家企业品牌被评为山东省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9个食用菌产品获得全国生态原产地保护认证。
从“种产品”到“树品牌”,邹城实现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的双轮驱动,也实现了将“小蘑菇”培育成“大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来源】:36氪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