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创作者为了下一个工作阶段能全心投入,总是会选择将自己从原有的生活抽离,暂时体验另外一种生活,接著将新体验的所有感动带回到原有的生活中。我想想,自己也该有这样的动力与魄力,先放下一切,回头找寻在脑海中盘旋的那些想法,不管是早已根深蒂固的,还是只有些许成形的,都值得在接下来的探索过程中一一检视。
这也是我决定造访荷兰的原因,到梵高的家乡,去走梵高曾经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去体会荷兰到底是如何为梵高酝酿出生生不息却又有沉重思绪的画作背景。
这是一趟追寻的旅程,为了梵高,也为了我尚未完成的梦想。
如今我就踏在荷兰的土地上,这片国土四分之一都由海埔新生地组成的低地国,如果没有亲身体验,很难明白这里的人们是怎样与天争地,怎样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荷兰人即使低调,看似在世界的角落与世无争,但其实骨子里也实实在在充满著不认输的精神,这点与我的个性也有点相像,所以我始终觉得我和荷兰,或许除了母亲自小灌输的异国想象之外,真的也有那么一点莫名的情感连结呢!
阿姆斯特丹位于荷兰北方,是荷兰首都。历史与人文兼容并蓄的氛围在在影响著城市的发展,一直到今天,阿姆斯特丹仍以独特的包容性与卓越的地理位置为荷兰开启一扇又一扇新奇的视野。
目的地的第一站是博物馆广场(Museumplein),国立博物馆、梵高博物馆跟阿姆斯特丹市立美术馆就在广场旁等待光临。
提到博物馆广场,最为人熟知的就是装饰艺术地标「I am sterdam」了,红白撘配的装置艺术除了强调在地人的自信,也有些纯洁简单的意涵在里头,我不禁为荷兰人面面俱到的执著感到亲切。后头的国立博物馆正被鹰架包围,进行数十年来最大规模的外观整修,好像宣告著进入艺术的国度不需要被暂时的工程表象给阻挡,用心体会才是与创作合而为一的最高境界。
从「I am sterdam」前延伸的水池在阳光下闪著碎玻璃般的光芒,好象是通往艺术殿堂的红地毯,水池在冬天的时候会结冰被当成溜冰场使用,几百公尺长的水池变身成为运动场,也是这座城市多变样貌的一面,要是我造访的时间是飘雪的冬天,我猜行李中增加的肯定不是厚重的棉帽大衣,而是一双溜冰鞋!
我在水池边的台子上行走,视野顿时高了许多,眼前除了三三两两的路人与早起的旅人,最多的是结伴飞行的雁群,它们有时在稀疏的树枝上休息,有时拍拍翅膀,就近落在洒有面包屑的石子路上吃些点心,惬意得很,就像我现在走的步调,走个一步,就可以停个一步,球鞋还可以和著耳边电车路过的声响,轻轻打著不成调的节拍。
阳光正好,广场前绿地如茵,踩惯了没有声响的绿草地,就移动脚步到碎石子路上与觅食中的鸽子们互相应和吧!要不,累了找张没人的椅子歇歇,享受「I am sterdam」,今日我也是荷兰人,彻底享受旅人生活的第一天。(更多精采内容,请详见凯特文化《梵高与我:汪东城的字.画.像》)
2010-5-27 20: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