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贾宝玉心路历程和情感世界的揭示和呈现,是《红楼梦》故事的中心内容。第五回中,警幻仙子将这一“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的“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形容为“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的“意淫”。甲戌本旁批对此进一步阐释道“按宝玉一生心性,只不过是体贴二字,故曰‘意淫’”;第8回眉批又以“体贴”解释宝玉在警幻情榜中“情不情”的含义为“凡世间之无知无识,彼俱有一痴情去体贴”。“体贴”的情感意味着身心的投入和推己及人的品格,甚至是忘我的情怀,与“皮肤滥淫”的占有欲有云泥之别。然而在《红楼梦》叙述者的眼中,这类看似无瑕的情感同样会因内在分寸的紊乱而引发尖锐的矛盾,以至出现尴尬的结果。小说第二十一、二十二回均写到,当贾宝玉陷入与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袭人、麝月等人之多重误解与纠葛之时,先后两次在《庄子》和传奇戏文的启发下产生了弃绝全部情感、斩断所有情缘的念头,“说不得横心只当他们死了,横竖自然也要过的。便权当他们死了,毫无牵挂,反能怡然自悦”。庚辰本第二十一回回前脂批曾通过对一首佚名读者题诗的引录,表达了批书人对贾宝玉由多情而陷入悖反状态的感慨:
有客题《红楼梦》一律,失其姓氏,惟见其诗意骇警,故录于斯:“自执金矛又执戈,自相戕戮自张罗。茜纱公子情无限,脂砚先生恨几多。是幻是真空历遍,闲风闲月枉吟哦。情机转得情天破,情不情兮奈我何?”凡是书题者不少,此为绝调。
脂批进而点明,此诗之“警拔”在于“深知拟书底里”,而此回文字之妙处也在于和后文“薛宝钗借词含讽谏 王熙凤知命强英雄”一回的参照,预示“今日之玉犹可箴,他日之玉已不可箴”的情节对比将尤为悲凉。在该回正文中,脂批将其描述为“情极之毒”:
宝玉之情,今古无人可比固矣。然宝玉有情极之毒,亦世人莫忍为者,看至后半部,则洞明矣。此是宝玉三大病也。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为之毒,故后文方有“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玉一生偏僻处。
有客题《红楼梦》一律,失其姓氏,惟见其诗意骇警,故录于斯:“自执金矛又执戈,自相戕戮自张罗。茜纱公子情无限,脂砚先生恨几多。是幻是真空历遍,闲风闲月枉吟哦。情机转得情天破,情不情兮奈我何?”凡是书题者不少,此为绝调。
脂批进而点明,此诗之“警拔”在于“深知拟书底里”,而此回文字之妙处也在于和后文“薛宝钗借词含讽谏 王熙凤知命强英雄”一回的参照,预示“今日之玉犹可箴,他日之玉已不可箴”的情节对比将尤为悲凉。在该回正文中,脂批将其描述为“情极之毒”:
宝玉之情,今古无人可比固矣。然宝玉有情极之毒,亦世人莫忍为者,看至后半部,则洞明矣。此是宝玉三大病也。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为之毒,故后文方有“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玉一生偏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