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到抖音,《风起陇西》中一个片段,心中十分不满。
内容大致如下:李严收到刘禅的衣带诏(估计是编剧实在是没有东西可用啦,直接照搬三国演义刘协衣带诏)说:“朕自即位以来,加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尊为相父朝中事无巨细咸据于亮。然三江未固,两川未安,朕寝不安席,而亮愈益骄横。国之大事皆不奏本,太后即欲召亮于太庙问治。而亮竟擅立张飞之女为后,朕不得不从。昔献帝之于曹贼未尝受此辱。先帝曾对亮言,君才十倍曹丕,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是先帝疑亮也”
我看到以后,我感觉十分难以想象,诸葛亮历代以来备受追崇,皆是因为大权在握,而无有篡逆之举,甚至对后主更是以臣对君,而非父对子。如此贤者今日竟受如此污蔑之事。我实在是不能理解。
当然有人说是反间计,这一点我在最后说明,为什么不可能有这样的事情。
现在便对上面的几点做一下说明:
1、《三国志·蜀志·后主传》建兴元年夏是……是岁,立皇后张氏。
十五年夏六月,皇后张氏薨。延熙元年春正月,立皇后张氏。
前一句后主即位之初即封张飞之女为后,可以看出并非诸葛擅立,而是刘备已经对此事有了安排,只是还没有付诸行动。后一句皇后张氏薨,次年即以前皇后之妹(同为张飞之女)为后。如此有何言擅立之事。
张飞的相貌如何在史书中未有明确书写,不敢妄断。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二十五年,魏文帝称尊号,改年曰黄初。或传闻汉帝见害,先主乃发丧制服,追谥曰孝愍皇帝。
《三国志·魏书·明帝记》三月庚寅,山阳公薨,帝素服发哀,遣使持节典护丧事。己酉,大赦。夏四月,大疫。崇华殿灾。丙寅,诏有司以太牢告祠文帝庙。追谥山阳公为汉孝献皇帝,葬以汉礼。
以此为据,当称刘协为孝愍皇帝,而非献帝。时刘协尚未崩,魏国更是以山阳公相称,献帝从何而来。再者汉为正统,后世为区分称其为蜀汉,所以再怎么着也会用自己所上的谥号,而非是敌国叛逆所上的谥号。
晋王司马炎的帝位是魏元帝曹奂的禅让(逼迫),所以晋朝所承认的正统为曹魏,而非是汉。所以自此以后刘协为孝献帝而非孝愍帝。
《三国志·魏书·武帝记》
五年春正月,董承等谋泄,皆伏诛。(此所谓的奉诏讨贼)
十九年十一月,汉皇后伏氏坐昔与父故屯骑校尉完书,云帝以董承被诛怨恨公,辞甚丑恶,发闻,后废黜死,兄弟皆伏法。(弑后)
二十年春正月,天子立公中女为皇后。(这才是擅立皇后)
二十一年春二月,夏五月,天子进公爵为魏王。(有违白马盟誓,昔太祖高皇帝杀白马盟誓,非刘氏不可为王,非功高不可为侯,天下共讨之)
《后汉书·孝献帝记》
五年春正月,车骑将军董承、偏将军王服、越骑校尉种辑受密诏诛曹操,事泄。壬午,曹操杀董承等,夷三族。
十八年夏五月丙申,曹操自立为魏公,加九锡。
十九年十一月丁卯,曹操杀皇后伏氏,灭其族及二皇子。
二十年春正月甲子,立贵人曹氏为皇后。
诸葛亮权利与曹操一样,可是行事大有不同。即便是糊涂人也会希望掌权者是诸葛亮而非曹操。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景耀六年春,诏为亮立庙於沔阳。【襄阳记曰:亮初亡,所在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於道陌上。言事者或以为可听立庙於成都者,后主不从。步兵校尉习隆、中书郎向充等共上表曰:“臣闻周人怀召伯之德,甘棠为之不伐;越王思范蠡之功,铸金以存其像。自汉兴以来,小善小德而图形立庙者多矣。况亮德范遐迩,勋盖季世,王室之不坏,实斯人是赖,而蒸尝止於私门,庙像阙而莫立,使百姓巷祭,戎夷野祀,非所以存德念功,述追在昔者也。今若尽顺民心,则渎而无典,建之京师,又偪宗庙,此圣怀所以惟疑也。臣愚以为宜因近其墓,立之於沔阳,使所亲属以时赐祭,凡其臣故吏欲奉祠者,皆限至庙。断其私祀,以崇正礼。”於是始从之。】
5、《三国志·蜀书·李严传》九年春,亮军祁山,平催督运事。秋夏之际,值天霖雨运粮不继,平遣参军狐忠、督军成藩喻指,呼亮来还;亮承以退军。平闻军退,乃更阳惊,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欲以解己不办之责,显亮不进之愆也。又表后主,说“军伪退,欲以诱贼与战”。亮具出其前后手笔书疏本末,平违错章灼。平辞穷情竭,首谢罪负。於是亮表平曰:“自先帝崩后,平所在治家,尚为小惠,安身求名,无忧国之事。臣当北出,欲得平兵以镇汉中,平穷难纵横,无有来意,而求以五郡为巴州刺史。去年臣欲西征,欲令平主督汉中,平说司马懿等开府辟召。臣知平鄙情,欲因行之际偪臣取利也,是以表平子丰督主江州,隆崇其遇,以取一时之务。平至之日,都委诸事,群臣上下皆怪臣待平之厚也。正以大事未定,汉室倾危,伐平之短,莫若褒之。然谓平情在於荣利而已,不意平心颠倒乃尔。若事稽留,将致祸败,是臣不敏,言多增咎。”
辄解平任,免官禄、节传、印绶、符策,削其爵土。
十二年,平闻亮卒,发病死。平常冀亮当自补复,策后人不能,故以激愤也。
李严贻误军机即使处死,亦不为过,更何况只是轻罚。其子李丰依旧受到重用,我自问我做不到,不知道各位如何?诸葛亮去世后,李严听到消息,知道自己如果诸葛亮还在的话,还有可能会被启用,诸葛亮一去,自己再也不会被人启用,情绪激愤而逝。
《三国志·蜀书·杨戏传》十二年,亮卒,后主素服发哀三日,邈上疏曰:“吕禄、霍、禹未必怀反叛之心,孝宣不好为杀臣之君,直以臣惧其偪,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今亮殒没,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后主怒,下狱诛之。
刘禅杀李邈,可以说是没有走程序,直接就做了。可想而知刘禅对诸葛亮是何等尊敬,功臣死后被抄家的不是没有,问都不问直接杀足以决定诸葛亮在刘禅心中的到位。刘禅的女儿是诸葛瞻的夫人,诸葛瞻大婚的时候,诸葛亮已经去世啦,如此照顾臣属的,很少见。
最后为什么说反间计这样设置的不合适。诸葛亮本身不同于其他人,诸葛亮与李严的关系再不好,李严也不可能看到一封这样的信,而做出其他行为。为了戏剧冲突而妄加的情节实在是让人难以下咽。
以上仅是个人观点,谢谢。
内容大致如下:李严收到刘禅的衣带诏(估计是编剧实在是没有东西可用啦,直接照搬三国演义刘协衣带诏)说:“朕自即位以来,加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尊为相父朝中事无巨细咸据于亮。然三江未固,两川未安,朕寝不安席,而亮愈益骄横。国之大事皆不奏本,太后即欲召亮于太庙问治。而亮竟擅立张飞之女为后,朕不得不从。昔献帝之于曹贼未尝受此辱。先帝曾对亮言,君才十倍曹丕,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是先帝疑亮也”
我看到以后,我感觉十分难以想象,诸葛亮历代以来备受追崇,皆是因为大权在握,而无有篡逆之举,甚至对后主更是以臣对君,而非父对子。如此贤者今日竟受如此污蔑之事。我实在是不能理解。
当然有人说是反间计,这一点我在最后说明,为什么不可能有这样的事情。
现在便对上面的几点做一下说明:
1、《三国志·蜀志·后主传》建兴元年夏是……是岁,立皇后张氏。
十五年夏六月,皇后张氏薨。延熙元年春正月,立皇后张氏。
前一句后主即位之初即封张飞之女为后,可以看出并非诸葛擅立,而是刘备已经对此事有了安排,只是还没有付诸行动。后一句皇后张氏薨,次年即以前皇后之妹(同为张飞之女)为后。如此有何言擅立之事。
张飞的相貌如何在史书中未有明确书写,不敢妄断。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二十五年,魏文帝称尊号,改年曰黄初。或传闻汉帝见害,先主乃发丧制服,追谥曰孝愍皇帝。
《三国志·魏书·明帝记》三月庚寅,山阳公薨,帝素服发哀,遣使持节典护丧事。己酉,大赦。夏四月,大疫。崇华殿灾。丙寅,诏有司以太牢告祠文帝庙。追谥山阳公为汉孝献皇帝,葬以汉礼。
以此为据,当称刘协为孝愍皇帝,而非献帝。时刘协尚未崩,魏国更是以山阳公相称,献帝从何而来。再者汉为正统,后世为区分称其为蜀汉,所以再怎么着也会用自己所上的谥号,而非是敌国叛逆所上的谥号。
晋王司马炎的帝位是魏元帝曹奂的禅让(逼迫),所以晋朝所承认的正统为曹魏,而非是汉。所以自此以后刘协为孝献帝而非孝愍帝。
《三国志·魏书·武帝记》
五年春正月,董承等谋泄,皆伏诛。(此所谓的奉诏讨贼)
十九年十一月,汉皇后伏氏坐昔与父故屯骑校尉完书,云帝以董承被诛怨恨公,辞甚丑恶,发闻,后废黜死,兄弟皆伏法。(弑后)
二十年春正月,天子立公中女为皇后。(这才是擅立皇后)
二十一年春二月,夏五月,天子进公爵为魏王。(有违白马盟誓,昔太祖高皇帝杀白马盟誓,非刘氏不可为王,非功高不可为侯,天下共讨之)
《后汉书·孝献帝记》
五年春正月,车骑将军董承、偏将军王服、越骑校尉种辑受密诏诛曹操,事泄。壬午,曹操杀董承等,夷三族。
十八年夏五月丙申,曹操自立为魏公,加九锡。
十九年十一月丁卯,曹操杀皇后伏氏,灭其族及二皇子。
二十年春正月甲子,立贵人曹氏为皇后。
诸葛亮权利与曹操一样,可是行事大有不同。即便是糊涂人也会希望掌权者是诸葛亮而非曹操。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景耀六年春,诏为亮立庙於沔阳。【襄阳记曰:亮初亡,所在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於道陌上。言事者或以为可听立庙於成都者,后主不从。步兵校尉习隆、中书郎向充等共上表曰:“臣闻周人怀召伯之德,甘棠为之不伐;越王思范蠡之功,铸金以存其像。自汉兴以来,小善小德而图形立庙者多矣。况亮德范遐迩,勋盖季世,王室之不坏,实斯人是赖,而蒸尝止於私门,庙像阙而莫立,使百姓巷祭,戎夷野祀,非所以存德念功,述追在昔者也。今若尽顺民心,则渎而无典,建之京师,又偪宗庙,此圣怀所以惟疑也。臣愚以为宜因近其墓,立之於沔阳,使所亲属以时赐祭,凡其臣故吏欲奉祠者,皆限至庙。断其私祀,以崇正礼。”於是始从之。】
5、《三国志·蜀书·李严传》九年春,亮军祁山,平催督运事。秋夏之际,值天霖雨运粮不继,平遣参军狐忠、督军成藩喻指,呼亮来还;亮承以退军。平闻军退,乃更阳惊,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欲以解己不办之责,显亮不进之愆也。又表后主,说“军伪退,欲以诱贼与战”。亮具出其前后手笔书疏本末,平违错章灼。平辞穷情竭,首谢罪负。於是亮表平曰:“自先帝崩后,平所在治家,尚为小惠,安身求名,无忧国之事。臣当北出,欲得平兵以镇汉中,平穷难纵横,无有来意,而求以五郡为巴州刺史。去年臣欲西征,欲令平主督汉中,平说司马懿等开府辟召。臣知平鄙情,欲因行之际偪臣取利也,是以表平子丰督主江州,隆崇其遇,以取一时之务。平至之日,都委诸事,群臣上下皆怪臣待平之厚也。正以大事未定,汉室倾危,伐平之短,莫若褒之。然谓平情在於荣利而已,不意平心颠倒乃尔。若事稽留,将致祸败,是臣不敏,言多增咎。”
辄解平任,免官禄、节传、印绶、符策,削其爵土。
十二年,平闻亮卒,发病死。平常冀亮当自补复,策后人不能,故以激愤也。
李严贻误军机即使处死,亦不为过,更何况只是轻罚。其子李丰依旧受到重用,我自问我做不到,不知道各位如何?诸葛亮去世后,李严听到消息,知道自己如果诸葛亮还在的话,还有可能会被启用,诸葛亮一去,自己再也不会被人启用,情绪激愤而逝。
《三国志·蜀书·杨戏传》十二年,亮卒,后主素服发哀三日,邈上疏曰:“吕禄、霍、禹未必怀反叛之心,孝宣不好为杀臣之君,直以臣惧其偪,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今亮殒没,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后主怒,下狱诛之。
刘禅杀李邈,可以说是没有走程序,直接就做了。可想而知刘禅对诸葛亮是何等尊敬,功臣死后被抄家的不是没有,问都不问直接杀足以决定诸葛亮在刘禅心中的到位。刘禅的女儿是诸葛瞻的夫人,诸葛瞻大婚的时候,诸葛亮已经去世啦,如此照顾臣属的,很少见。
最后为什么说反间计这样设置的不合适。诸葛亮本身不同于其他人,诸葛亮与李严的关系再不好,李严也不可能看到一封这样的信,而做出其他行为。为了戏剧冲突而妄加的情节实在是让人难以下咽。
以上仅是个人观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