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我们的孩子在劳动中成长、在感恩中生命活;感恩于赋予我们生命的父母,感恩于给我们知识的老师,感恩于帮助、关心和爱护我们同学,感恩于大自然……感恩地活着,如此教育,我们的孩子才会发觉这个世界是如此的美好、岂有不珍惜友谊、不珍惜生命之理? 现在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要求是什么呢?
一、父母为何说:孩子学习好就行,家里啥事也别做?
现在的父母为何说:孩子你好好学习就行,家里什么事情也不用你做?
因为,在一些家长看来,孩子的唯一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好是成才的唯一条件。
事实果真如此吗? 不做家务的孩子学习会好吗?
下面,我们一个看例子:
一个70后的孩子母亲,在2015年2月份,她告诉我,说她“ 是一个在溺爱中长大的女孩子,在家里,由于母亲喜欢我,可以这样形容我,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我两个哥哥就不行,我干什么坏事,只要推到两个哥哥身上,他准得挨一顿臭揍,两个哥哥往往成了我淘气的替罪羊,说一个特别简单的例子吧,有一次我把碗打烂了,我说是大哥,母亲就二话不说就打大哥,大哥委屈的不得了,说是我,我却躺在地上哭着说哥哥的冤枉我;还有,那就是我在家从来‘不做饭、不刷碗、不洗衣、不扫地’等家务,这是我母亲教育理念,母亲说我姨的家的表妹18岁了,吃捞面条还是她母亲给调好以后端到面前吃的,小孩子吗,该读书时就读书,只要读书好什么就好,家务不用学,学它干什么?长大自然而然就会干了,在母亲的教育下,长大后,我懒惰的什么都不想干,可是,读书也没有读好,复习两年才考上了一个专科……”
她还说,我有时候,也想帮助母亲做家务,可是母亲嘴上总是说,“ 一边去,好好学习,闺女在家里就是要想娘的福”,结果,我根本就不想学习。
闺女在家里就是要想娘的福。
这是什么教育理念?
这是不正确的教育理念。
不过,现在,很多父母根本就不让孩子做家务,认为做家务耽误孩子的学习,孩子只有做家务,就不会学习好。
于是,一些父母,经常这样教训孩子:如果你现在不好好学习,那么长大了没出息,就让你去扫马路、去当工人!
由此可见在孩子心目中,伟大的“劳动”就成了“**”的代名词。
这不,问题就出现了——当初怕影响孩子学习,不让他做家务,可最终的结果是书没念好,倒是养出一条“懒虫”,好逸恶劳、好吃懒做的坏习惯,只知道上网打游戏、吃饭、睡觉、发脾气……
事实上,孩子天生并不懒,孩子当孩子刚刚学会说话、走路,逐渐有了自我意识之后,其参与意识和模仿意识是很强的。
见大人扫地,他(她)就会抢走你的笤帚,非要自己扫;见妈妈洗碗,他(她)会卷起袖子学着你的样子动手干;见爸爸修电视机,孩子也会拿着修理工具跃跃欲试; 在小孩子们看来,如果和大人一起干活儿,就像做游戏、过家家、玩玩具一样有趣、幸福、快乐。
此时此刻,如果这时我们的家长因势利导,鼓励孩子的积极性,并对孩子进行具体的指导,孩子会很高兴的。
这种举动具有一举两得的效果,既培养了孩子的劳动习惯,又可以在将来通过孩子承担家务而减轻自己的负担。
因此,对孩子的劳动教育越早越好。
如果我们真正了解了孩子,认真反省自己的失误,或许可以从转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开始,来教育孩子从小“热爱劳动、学会劳动”,进而改变孩子的“懒”的行为,而更为重要的是让孩子们从小就练就他们立足社会的真正本领。 家庭教育怎样让孩子们从小就练就他们立足社会的真正本领?
那就是,教育始于劳动,如何让孩子们爱劳动呢?
在中国一句话说的是“天道酬劳”,榜样的力量无穷的,孩子的劳动教育家长为何要学会“偷懒”?
一、父母为何说:孩子学习好就行,家里啥事也别做?
现在的父母为何说:孩子你好好学习就行,家里什么事情也不用你做?
因为,在一些家长看来,孩子的唯一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好是成才的唯一条件。
事实果真如此吗? 不做家务的孩子学习会好吗?
下面,我们一个看例子:
一个70后的孩子母亲,在2015年2月份,她告诉我,说她“ 是一个在溺爱中长大的女孩子,在家里,由于母亲喜欢我,可以这样形容我,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我两个哥哥就不行,我干什么坏事,只要推到两个哥哥身上,他准得挨一顿臭揍,两个哥哥往往成了我淘气的替罪羊,说一个特别简单的例子吧,有一次我把碗打烂了,我说是大哥,母亲就二话不说就打大哥,大哥委屈的不得了,说是我,我却躺在地上哭着说哥哥的冤枉我;还有,那就是我在家从来‘不做饭、不刷碗、不洗衣、不扫地’等家务,这是我母亲教育理念,母亲说我姨的家的表妹18岁了,吃捞面条还是她母亲给调好以后端到面前吃的,小孩子吗,该读书时就读书,只要读书好什么就好,家务不用学,学它干什么?长大自然而然就会干了,在母亲的教育下,长大后,我懒惰的什么都不想干,可是,读书也没有读好,复习两年才考上了一个专科……”
她还说,我有时候,也想帮助母亲做家务,可是母亲嘴上总是说,“ 一边去,好好学习,闺女在家里就是要想娘的福”,结果,我根本就不想学习。
闺女在家里就是要想娘的福。
这是什么教育理念?
这是不正确的教育理念。
不过,现在,很多父母根本就不让孩子做家务,认为做家务耽误孩子的学习,孩子只有做家务,就不会学习好。
于是,一些父母,经常这样教训孩子:如果你现在不好好学习,那么长大了没出息,就让你去扫马路、去当工人!
由此可见在孩子心目中,伟大的“劳动”就成了“**”的代名词。
这不,问题就出现了——当初怕影响孩子学习,不让他做家务,可最终的结果是书没念好,倒是养出一条“懒虫”,好逸恶劳、好吃懒做的坏习惯,只知道上网打游戏、吃饭、睡觉、发脾气……
事实上,孩子天生并不懒,孩子当孩子刚刚学会说话、走路,逐渐有了自我意识之后,其参与意识和模仿意识是很强的。
见大人扫地,他(她)就会抢走你的笤帚,非要自己扫;见妈妈洗碗,他(她)会卷起袖子学着你的样子动手干;见爸爸修电视机,孩子也会拿着修理工具跃跃欲试; 在小孩子们看来,如果和大人一起干活儿,就像做游戏、过家家、玩玩具一样有趣、幸福、快乐。
此时此刻,如果这时我们的家长因势利导,鼓励孩子的积极性,并对孩子进行具体的指导,孩子会很高兴的。
这种举动具有一举两得的效果,既培养了孩子的劳动习惯,又可以在将来通过孩子承担家务而减轻自己的负担。
因此,对孩子的劳动教育越早越好。
如果我们真正了解了孩子,认真反省自己的失误,或许可以从转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开始,来教育孩子从小“热爱劳动、学会劳动”,进而改变孩子的“懒”的行为,而更为重要的是让孩子们从小就练就他们立足社会的真正本领。 家庭教育怎样让孩子们从小就练就他们立足社会的真正本领?
那就是,教育始于劳动,如何让孩子们爱劳动呢?
在中国一句话说的是“天道酬劳”,榜样的力量无穷的,孩子的劳动教育家长为何要学会“偷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