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公司晨间会议,同事分享的题材是中国教育发展,从古代的现代,同事分享的时候谈到文革时期的教育时直接略过,说这个问题比较敏感就不谈了。让我想到了一个老电影片段,文革后刚刚放开大学考试,一个妈妈带着孩子去考试,一个同志问她学习了哪些知识,那位准备考试的妈妈直接说毛主席思想万岁,那位招生的同志直接激动地热泪盈眶说:“你被录取了”。不知道当时的情况真的是这样还是电影效果。
但我主要想的是现代教育问题,印象里十年前吧,教育系统一直提出避免幼儿园小学化,坚决抵制幼儿园学一些拼音算数之类的,教育局的人还会到幼儿园突击检查,看教室的黑板是否有写相关题目,但悲催的是入小学都要考试,考的都是20以内加减法和阅读类,所以之后衍生出一个机构叫幼小衔接。真正的有效衔接是主要是孩子心理、生活和能力上的准备,但实际的幼小衔接是完全背道而驰,为了应付入学考试会在这一年中突击学习小学知识,我个人很反感这种方式,毕竟提前预学完这么多上课专注力会不够,前三年肯能靠吃老本成绩还不错,但三年级之后会影响很大。虽然个人不喜欢成年人的世界多了一些无可奈何,我们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因为有自己想要奋斗的目标,未来也有着无限的期待这种方式,但为了孩子能上个好一点学校,被迫内卷。如果不学入学考试不会可能会落选,进入小学同学都学过,老师讲课速度会很快,孩子也跟不上,所以为啥那么多新闻视频家长辅导作业气出病。这种卷才刚刚开始,当年的孩子进入初中成绩不好,要么花大价钱请家教,要么就被老师放弃坐在角落里,所以逼迫家长不得不焦虑,最后自己的焦虑又转嫁到孩子身上,孩子们可能觉得学习不是快乐是痛苦的。我国教育和德国、芬兰教育相比简直是天差地别,也可能是人口大国的问题。如果没有润出去的计划,孩子逃脱不了这个现实问题,从在妈妈肚子里就开始胎教到出生后的早教,家长都想自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导致中国教育不停内卷,最后高考两天决定命运,但内卷并未到此结束,毕业后又是一个循环,真的很无力。#学校教育##海外教育#
但我主要想的是现代教育问题,印象里十年前吧,教育系统一直提出避免幼儿园小学化,坚决抵制幼儿园学一些拼音算数之类的,教育局的人还会到幼儿园突击检查,看教室的黑板是否有写相关题目,但悲催的是入小学都要考试,考的都是20以内加减法和阅读类,所以之后衍生出一个机构叫幼小衔接。真正的有效衔接是主要是孩子心理、生活和能力上的准备,但实际的幼小衔接是完全背道而驰,为了应付入学考试会在这一年中突击学习小学知识,我个人很反感这种方式,毕竟提前预学完这么多上课专注力会不够,前三年肯能靠吃老本成绩还不错,但三年级之后会影响很大。虽然个人不喜欢成年人的世界多了一些无可奈何,我们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因为有自己想要奋斗的目标,未来也有着无限的期待这种方式,但为了孩子能上个好一点学校,被迫内卷。如果不学入学考试不会可能会落选,进入小学同学都学过,老师讲课速度会很快,孩子也跟不上,所以为啥那么多新闻视频家长辅导作业气出病。这种卷才刚刚开始,当年的孩子进入初中成绩不好,要么花大价钱请家教,要么就被老师放弃坐在角落里,所以逼迫家长不得不焦虑,最后自己的焦虑又转嫁到孩子身上,孩子们可能觉得学习不是快乐是痛苦的。我国教育和德国、芬兰教育相比简直是天差地别,也可能是人口大国的问题。如果没有润出去的计划,孩子逃脱不了这个现实问题,从在妈妈肚子里就开始胎教到出生后的早教,家长都想自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导致中国教育不停内卷,最后高考两天决定命运,但内卷并未到此结束,毕业后又是一个循环,真的很无力。#学校教育##海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