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国语》中的“劳则思,思则善心生”,到《朱子治家格言》中的“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再到《习惯说》中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诸多古训格言皆彰显着对劳动的看重。人们通过劳动,收获的不只是某种技能或果实,还包括体悟劳动的深厚内涵,激发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
现代社会随着技术高度发展,劳动形态极大变迁,社会上“重脑力劳动、轻体力劳动”的风气较浓,甚至有人认为“体力劳动已经过时”。但事实上,体力劳动是劳动的基础,劳动教育仍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决不能以“智育”取而代之。一段时间以来,作为五育之一的“劳动教育”被弱化淡化,很多家长生怕孩子累着苦着、耽误学习,将孩子排除在劳动之外。再看某些学校,在“唯分数”的错误指挥棒下,埋头读书被当成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事项,劳动教育“口头上重视、课程上忽视”。久而久之,许多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缺乏基本的劳动观念及能力,考上大学甚至走出校门再匆匆学习洗衣、做饭、整理房间的不在少数。更值得警惕的是,鲜有体会劳动的酸甜苦辣,便难知敬惜物力;对于劳动缺乏认同和敬畏,便容易看不见劳动的价值。凡此种种,显然已经违背了“学以成人”的初衷,极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现代社会随着技术高度发展,劳动形态极大变迁,社会上“重脑力劳动、轻体力劳动”的风气较浓,甚至有人认为“体力劳动已经过时”。但事实上,体力劳动是劳动的基础,劳动教育仍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决不能以“智育”取而代之。一段时间以来,作为五育之一的“劳动教育”被弱化淡化,很多家长生怕孩子累着苦着、耽误学习,将孩子排除在劳动之外。再看某些学校,在“唯分数”的错误指挥棒下,埋头读书被当成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事项,劳动教育“口头上重视、课程上忽视”。久而久之,许多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缺乏基本的劳动观念及能力,考上大学甚至走出校门再匆匆学习洗衣、做饭、整理房间的不在少数。更值得警惕的是,鲜有体会劳动的酸甜苦辣,便难知敬惜物力;对于劳动缺乏认同和敬畏,便容易看不见劳动的价值。凡此种种,显然已经违背了“学以成人”的初衷,极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