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泵也是胰岛素的一种给药方式,它主要由泵主机、埋于皮下的针头和连接针头与泵体的导管组成,大小类似个小手机,可以挂在腰间随身携带。胰岛素泵能够按照设定的速率,把储药罐里的胰岛素药液缓慢地经导管注入皮下,这个过程无需人力,而是靠马达自动完成的。因此,比起自己用注射器或注射笔来注射,要更加省事。
胰岛素泵的优点:
l改善血糖控制水平:
胰岛素泵独特的输注系统使其更接近生理性胰岛素分泌,减少了血糖波动,实现血糖全面达标,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而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l跟“黎明现象”说拜拜:
据统计“黎明现象”发生于近89%的1型糖尿病患者身上,是指睡前血糖控制良好,仅于黎明一段时间出现高血糖的现象。胰岛素泵可以在前半夜较低速率输注胰岛素,避免发生夜间低血糖,而后半夜适当增加输注速率,从而有效降低凌晨时的高血糖。
l可调节性好,避免发生低血糖:
胰岛素泵使用短效或速效胰岛素同一部位小剂量持续输注,减少皮下蓄积,克服了传统的胰岛素注射法存在的短效和中效(或长效)胰岛素作用重叠和胰岛素吸收差异等问题。同时胰岛素泵可以快速方便地对基础胰岛素输注量进行编程,还可以根据需求的变化来适时中断或修改输注剂量,使输注量与需要量相匹配。统计表明严重低血糖的发生率在使用胰岛素泵治疗后第一年平均降低85%。
l减轻心理压力:
佩戴胰岛素泵治疗非常简便且效果明显,由于可以灵活地控制胰岛素泵的输注,所以可以灵活选择就餐时间,让某些上夜班、经常加班和生活不规律的糖友能够更好地控制血糖,有效避免低血糖的发生;而且如果使用得当,完全可以将血糖调节到正常人的水平。这极大增强了糖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缓解精神和心理压力。
一般来说,胰岛素泵主要适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那些血糖难以控制、波动大的脆性糖尿病患者,但同样也适合有以下情况的2型糖尿病患者:
1)需要短期胰岛素治疗控制高血糖的患者,如血糖很高的初诊患者、围手术期、应激性高血糖、妊娠期糖尿病或糖尿病合并妊娠。
2)需要长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血糖波动大,虽采用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案,血糖仍无法得到平稳控制者;无症状性低血糖或频发低血糖者;黎明现象严重者;作息时间不规律,不能按时就餐者;需要提高生活质量者;胃轻瘫或进食时间长的患者。
即便是1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存在以下情况,也不适合使用胰岛素泵:
1)发生酮症酸中毒等循环障碍的情况。
2)对皮下输液管过敏者。
3) 不愿长期皮下埋置输液管或不愿长期佩戴泵者。
4) 患者及其家属缺乏胰岛素泵使用相关知识,接受培训后仍无法正确掌握如何使用胰岛素泵者。
5) 有严重的心理障碍或精神异常者。
6)无监护人的年幼或年长患者,生活无法自理者。

胰岛素泵的优点:
l改善血糖控制水平:
胰岛素泵独特的输注系统使其更接近生理性胰岛素分泌,减少了血糖波动,实现血糖全面达标,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而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l跟“黎明现象”说拜拜:
据统计“黎明现象”发生于近89%的1型糖尿病患者身上,是指睡前血糖控制良好,仅于黎明一段时间出现高血糖的现象。胰岛素泵可以在前半夜较低速率输注胰岛素,避免发生夜间低血糖,而后半夜适当增加输注速率,从而有效降低凌晨时的高血糖。
l可调节性好,避免发生低血糖:
胰岛素泵使用短效或速效胰岛素同一部位小剂量持续输注,减少皮下蓄积,克服了传统的胰岛素注射法存在的短效和中效(或长效)胰岛素作用重叠和胰岛素吸收差异等问题。同时胰岛素泵可以快速方便地对基础胰岛素输注量进行编程,还可以根据需求的变化来适时中断或修改输注剂量,使输注量与需要量相匹配。统计表明严重低血糖的发生率在使用胰岛素泵治疗后第一年平均降低85%。
l减轻心理压力:
佩戴胰岛素泵治疗非常简便且效果明显,由于可以灵活地控制胰岛素泵的输注,所以可以灵活选择就餐时间,让某些上夜班、经常加班和生活不规律的糖友能够更好地控制血糖,有效避免低血糖的发生;而且如果使用得当,完全可以将血糖调节到正常人的水平。这极大增强了糖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缓解精神和心理压力。
一般来说,胰岛素泵主要适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那些血糖难以控制、波动大的脆性糖尿病患者,但同样也适合有以下情况的2型糖尿病患者:
1)需要短期胰岛素治疗控制高血糖的患者,如血糖很高的初诊患者、围手术期、应激性高血糖、妊娠期糖尿病或糖尿病合并妊娠。
2)需要长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血糖波动大,虽采用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案,血糖仍无法得到平稳控制者;无症状性低血糖或频发低血糖者;黎明现象严重者;作息时间不规律,不能按时就餐者;需要提高生活质量者;胃轻瘫或进食时间长的患者。
即便是1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存在以下情况,也不适合使用胰岛素泵:
1)发生酮症酸中毒等循环障碍的情况。
2)对皮下输液管过敏者。
3) 不愿长期皮下埋置输液管或不愿长期佩戴泵者。
4) 患者及其家属缺乏胰岛素泵使用相关知识,接受培训后仍无法正确掌握如何使用胰岛素泵者。
5) 有严重的心理障碍或精神异常者。
6)无监护人的年幼或年长患者,生活无法自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