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井文学社吧 关注:101贴子:1,256
  • 9回复贴,共1

浪井文学社简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浪井,因井中可观长江之浪而得名,因心中可容大海之涛而得艺。自1977至今,浪井文学社以这一九江名胜为文化依托,风雨兼程、励精图治,在校团委的领导和学社联的管理下,由单薄走向强势,由稚嫩走向成熟。
     30余年的历史征程,本社始终本着“繁荣校园文化,活跃校园生活,培养文学新人”的宗旨,针对会员及文学爱好者开展一系列活动:编印《浪井》文学报,出版阶段性文学作品集,举办有奖征文大赛,专题文学讲座,并在庐山东林大峡谷成立浪井文学社的首个采风基地。同时还不断与外校友好社团进行稿件交流,向各报刊社投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为止,浪井文学社成员在各级报刊上已累计发表作品千余篇,成绩卓越。
     这其中,一大批实力雄厚的青年作家和文学新人孕育而生,分布在九江和江西各地区,乃至海内外。有如旅居日本任教的86界社长刘燕子女士,中国文艺评论界赫赫有名的摩罗先生,香港《文汇报》主编吴洪森先生,《江西日报》责任编辑陈前,还有知名作家余国振、罗龙炎、邓星明、陈忠、杜方乔等等。
     金秋九月,桔桂飘香。浪井文学社编辑部、宣传部、策划部等六大部门将在而立之后的首个收获季节以启程者的姿态欢迎新一届社员加入我们,共同为创造校园的的纯文学境地而打拼奋斗。



1楼2010-05-31 12:35回复
    • 123.180.83.*
    浪井文学社是真的吗4922858


    2楼2010-05-31 13:59
    回复
      能在贴吧中找到浪井文学社的字样 非常开心。期待每一届会员能用心经营好曾经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大家庭、发挥网络力量 用心推广文学影响力。浪井加油……
                                                             浪井28届社长 胡顺玉
                                                                   记于义乌


      4楼2011-06-18 11:46
      收起回复
        您也有空上贴吧啊 而且还来浪井
        最近生意可好啊


        5楼2011-07-09 20:14
        回复
          真的。


          6楼2011-08-21 14:54
          回复
            浪井一员,深夜逛吧,浪井之情,心中深存,远走他乡,还念浪井。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2-10-29 00:30
            回复
              浪井


              9楼2012-12-18 12:25
              回复
                浪井文化  九江市区西园路浪井巷内,有一座方亭护着一口古井,井圈上绳痕深嵌,井壁上青苔斑驳,井底下泉水清澈,平鉴宜人。这就是九江最早的文物,浪井,又称灌婴井、瑞井。   据晋张鉴的《浔阳记》记载:次井是西汉名将灌婴在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领兵屯扎九江时开凿的,故称灌婴井。后年久湮塞。三国时,孙权曾住九江令人掘井。适得故处,并有石函井铭,文曰:“汉六年颖阴侯开。”下云:“三百年当塞,塞后不满百年当为应运者所开。”孙权大喜,以为瑞兆,遂名瑞井。   瑞井与市内诸井不同之处在于,“每遇江涛汹涌,人闻井有浪声,李白颇信此说,他在《下浔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一诗中写道:浪动灌婴井,浔阳江上风。”宋代诗人苏辙不信此话:“胡为井中泉,浪涌时惊发。”“浪井涛声”旧时是九江的十景之一。   李白的说法,认为井近长江,地下有泉眼相通,因而江上有浪,井中有涛。苏辙的说法是:井底下有泉眼,地下水上冒井水才有涛声。孰是孰非,千余年来无人深入考究。明代桑乔在《庐山纪事》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嘉靖年间,浔阳北门内有人掘井挖到泉眼,井水涌现波涛,汹汹有声,且与江涛相应。其势泛溢不可止,此人惧而将井填塞。看来,如能挖到泉眼,就可以形成浪井,浪井之谜似乎找到了答案。   千载悠悠,古井长存,但不知从何时起,井底已听不到涛声了。据说是由于江岸筑堤,垒石护坡,地下通道被堵的缘故;也有的说是地下水位下降,泉水无力翻涌作浪,孰是孰非,又代识者考证。   九江师专82级中文一班的学生思想活跃,受到过团中央的表彰。班主任是杨振雄教授(最后一年是钟明立教授和沈明明教授)。全班有半数以上的人热衷于文学创作。当时的一些科任教师,对同学们的创作热情表示极大地鼓励,除教写作的杨振雄外,还有教授现代文学的罗龙炎。当代文学的崔健南、文学理论的申家仁教授、中文系的陈忠教授、李彪教授、邓明星教授对我们班创作之风表示肯定,经常进行指导。   受到78级叮咚文学社的启示(说明:叮咚文学社受当时左的政治气候影响,只存在一届,即到80级为止),1984年3月,我和同一寝室的盛青、韩胜球、陈晓、李冬生、陈健达、陶为民、江斌八位同学发起成立了“叩门”文学社,大家推荐我担任社长,出了唯一的一期刊物,即班上的墙报文学创作展示。   “叩门”文学社成立之后,受到校团委、学生会的关注。按团委的设想,要成立一个全校性的文学团体。1984年10月,团委书记周曙派我到江西师大学习“庐风"文学社的经验,回来之后由我发起筹备全校的学生文学社。在各系推荐下,我物色理事22人,吸收各系会员48人。1984年12月2日,在理科试验楼召开成立大会。陈忠教授、杨振雄教授、申家仁教授、周曙书记参加了成立大会。陈忠教授在会上正式将文学社名称定为“浪井”。会议通过了章程,进行了选举,罗会珊任社长,陈晓、赵瑄为副社长。


                10楼2012-12-21 12:09
                回复
                  百度百科就可以了


                  IP属地:浙江13楼2012-12-22 10: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