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吧 关注:348,383贴子:3,691,031
  • 7回复贴,共1

什么才是选择文科理科最重要的因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文科理科,向左、向右?
燕赵都市报
     本报记者 马利 实习生 周菲芸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中学生在文理科分班时,选择就读文科班,以致高中文理科学生的比例与高考招生计划明显偏离,这已引起教育界人士的高度关注。这样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对学生高考有何影响?家长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合理选科?本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A现状:文科生激增偏离高招比例
     ■文科生占据半壁江山
     一些高中选择文科的学生越来越多,有的中学文科生已占“半壁江山”。
     放暑假前,石家庄一所高中对全校962名高一学生做了一次摸底调查,包括学生的学科爱好以及“跛腿”科目,了解学生高二文理分科的意向。其结果出乎学校的意料,有将近二分之一的学生表示自己爱好历史、政治或者语文,而喜爱理、化的学生却不足三分之一。反倒是在学生的“跛腿”科目中,这两科占了大部分的比例。调查中,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示物理、化学太难,政治、历史相对简单,将来会选择文科。
     另一所学校情况也不容乐观,学校实行高一就文理分班、高二调整,暑假期间班主任刘老师不断接到学生和家长的电话,想理转文,统计下来占到班上学生的10%,加上现有的文科班,重新调整后,文科生比例高达50%左右。“而10年前,文科学生是很少的,一个年级七八个班级,文科班也就2个。那个时候,都认为学理科更有前途。”刘老师说。文科学生人数明显增加,这一增长趋势事实上已经与高考录取比例有较大偏离。
     ■升学压力增大
     文科生齐佳今年考了330分,距离专科控分线还有8分差距,已经做好复读准备,“理科这个分数就能上线了”,没有上线的齐佳遗憾文科分数线高于理科。招办老师介绍,虽然齐佳这种比较方式很不科学,但是文科录取率低于理科是不争的事实。以2008年的高考录取率来作比较,本科一批文科与理科的录取比是1:3,也就是说理工类考生的录取率比文史类考生多了两倍。本科二批文科与理科的录取比是1:2。大量选文科的学生只能竞争很少的文科招生名额,也许分数考得不错,但未必能上理想学校。
     ■层次越低文科生越多
     “像石家庄市一中、二中这样的好学校,文科学生多现象还不明显,所占的比例与前些年基本一致,但是很多办学层次稍低的学校,这一问题就特别明显。”有教育人士分析,越是层次低的学校,文科学生所占比例越大,这与生源情况有直接关系。
     B原因:文科生比例为何高速增长
     ■“初升高”衔接难
     高一新生补习基础知识,放慢上课进度……初升高后,受教材、学习习惯等方面影响,很多高一新生存在着“衔接问题”。一位高中老师介绍,初中阶段注重培养探究能力,却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而高中教材仍是承袭原来的特点和难度,以至于一些高中生感觉初中、高中难以衔接,尤其是在物理、化学方面纷纷掉队,这是致使一些学生放弃理科的客观因素。
     高一学生小赵介绍,他觉得理科试卷太难了,整个高一期间,每次考试几乎都做不完,“有时不会做,有时来不及,尤其是计算量特别大”。在他的同学中,有相同感受的人还不少。
     ■理科差学文科
     河北师大附中副校长李杰介绍,对于文科,很多考生和家长都存在认识误区,认为文科就是背诵,只要把课文内容背熟了就能考出好成绩。遇到高考试卷上有的题目不会解答,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记忆的内容随便写几句话,还有得几分的希望。而理科则不同,不会解答的题目一分也得不到。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一部分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往往会选择文科。



1楼2010-05-31 12:39回复

         更有学生认为,文科比理科好学,理科学不会就往文科转。现实是,高考评价已经发生变化更侧重于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考查学生的能力。理科学不会的同学,文科往往也难以考出好成绩。
         ■畏难情绪影响选科
         理科科目更多的是一种理性思维,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训练,相比文科来说是一件“苦差事”。有的学生因此有了畏难情绪,觉得文科要轻松很多,这就使得一些学生从高一开始就决定学文,而放弃了理科的学习。存在这一想法的文科生还挺多,“理科太难了,学起来太累”是这些学生的普遍观点。
         C提示:哪些考生适合文科
         对于文科学生“扎堆”的现象,很多学校校长均表示:文科考试并不简单,学生应该理性对待,不能因为一时的盲目而影响未来的发展。
         石家庄一位省示范高中的校长告诉记者,文科学起来可能觉得容易,考试却并不简单。文科录取的难度要大于理科,如果仅仅只看“学习简单”这个过程,却忽视了“考试难”这个结果,对学生来说并不利。
         首先,对那些确实有文科特长的学生,对文科又感兴趣,可以不受文理科升学率影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不过文科数学一般相对容易些,尤其是最后一道大题,情景一样,但问的问题对文科生要求低很多,如果学生数学较好的话确实是比较“占便宜”的。
         其次,平时成绩处于中等层次的学生也可以报文科。虽然文科高分偏低,但整个分数区间却比理科要窄。一般来说,物理、化学、生物考试时,上下相差几十分、甚至于只有三四十分的现象比比皆是,而文科大题则一般不大会得零分,比较能满足中等层次学生“求稳”的诉求,理科“失常”的概率更高。
         也有老师分析,文科的缺陷在于低端分比理科高,但必须注意的问题是:文科在专科、高职批次录取人数确实比理科少得多、可供选择的专业也少,如果一、二本落空的话,选择余地就很小了。因此,如果自我预测主要目标是“冲”着专科、高职去的,还是选择理科比较好。
         D探究:高中生缺乏职业规划
         针对文科生迅猛增长的现状,河北师大附中副校长李杰分析,高中教育中职业规划缺失,是造成很多学生在文理分科中无所适从的重要因素,很少有同学能理性地分析自己的特长,参照职业规划,选择文理科。
         在国外,小初中学生就被教育要学会做好职业规划,而国内在这方面发展缓慢,这和社会传统观念分不开。很多家长认为,高中生年龄还小,性格、价值观都会变化,不能把孩子框住了,限制孩子的发展。对于孩子来说考上重点大学就意味着有了好的职业发展。正是家长的这种想法导致学生高中时缺乏有效的职业规划,在分科、就业问题上急功近利,心浮气躁。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人生观、职业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中学时期就展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很有必要的。李校长介绍,高中阶段是学生认识自我的重要时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能让学生意识到:设计自己的未来不是老师和家长的事,而是自己的事;未来不能靠别人安排,而是要自己创造!
         高中生正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在这一时期,他们通过学校的活动、社团活动、打零工等机会,对自我能力和职业选择进行探索,力求将职业选择与个人特质匹配起来。高中生有独立自主的需求,在各方面进行探路,尝试着走上独立生活的道路。班主任要利用这个大好时机,增强高中生对自我的认识,引导他们将独立自主的需求体现于职业生涯规划上,尝试初步建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2楼2010-05-31 12:39
    回复

           ■链接——低分出国更需谨慎
           高考结束以来,留学又开始升温,各留学机构将目标直接瞄准刚刚高考完的高三毕业生或即将进入高三的学生身上。“孩子这回考得不好,上国内大学无望,只好去留学了。”“既然按这个成绩去不了国内的重点大学,干脆出国去。”这是部分想把孩子送到国外的高中生家长的想法。本报近日刊登消息《澳羁押36名国际留学生其中多数来自中国》,这些学生被羁押的原因是学业违规:包括课程通过率过低、出勤率不达标等,提醒希望留学海外的同学详细了解国外求学情况。
           □国外大学淘汰率高
           记者从我省某高校国际交流中心了解到,因为教育体制的不同,学生进入海外大学的方式也很多,不像国内只能有一次高考机会,但海外大学“宽进严出”,一些名牌大学第一学年的淘汰率非常高,有的达到30%,假如不能很好地适应外国高校的学习生活,就有被退学的危险。海外大学对这些不能顺利毕业的中国留学生的评价,得到了如下的反馈意见:这些中国留学生在课堂上异常安静,不回答老师的提问;在小组讨论中不积极,参与度低,不能与组员沟通协作。
           总结起来就是:中国学生失利的原因是因为不适应海外的教学方式,没有具备海外大学要求的学术能力。
           □考试挂科后果严重
           据介绍,海外大学的考试方式也与中国高中、大学很不相同。大部分学科的考核都是综合评定,这包含了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有时平时作业可以占到总分的70%。很多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共同完成,而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互评的方式决定组员得分百分比。如果在小组讨论中参与度不高,或在小组分工中表现平淡都会影响自己最后的得分。
           而国内大学常见的考试挂灯笼,在一些国外大学后果非常严重,一名留学咨询人员说,“如果考试没有通过,只有一次补考机会,并且考试非常严格,补考没有通过,考生就无法拿到毕业证”。
           □留学之前要规划
           咨询出国之前,父母应与孩子沟通,共同解决“为什么去留学”的问题。在准备留学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在适当的时候坐下来跟孩子交流,在“为什么去留学”的问题上达到共识:即留学是另外一种教育方式的选择,不是逃避压力或者跟风出国。在这个阶段也要思考“适不适合”和“什么时候留学”的问题。
      


      3楼2010-05-31 12:39
      回复
        重庆文科理科生严重失衡 文科升学压力加大
        读文科还是理科?高一学生很困惑
             市招办警示:我市文科理科生严重失衡,文科生升学压力逐年加大
             到底是读文科还是读理科?据了解,本学期以来,部分学校的高一学生开始选科,不少学生和家长都很困惑。来自市招办的消息显示,近几年来,文科考生每年以2个百分点比例上升,升学压力比理科生大。
             选择文科理科困扰学生
             由于高二要正式分文理科上课,因此很多学校在本学期就安排高一学生选科,为高二做准备。一中高一24班的学生陆丹丹比较惧怕物理,所以选了文科。而班主任杨海老师则认为她的物理并不太差,建议选理科,陆丹丹的家长也建议女儿选理科。
             24班共有55名学生,开初有15名学生选择了文科,目前还剩下8名学生坚持选择文科。
             文科考生每年升2个百分点
             市招办主任邱可8日介绍,根据近几年的情况,我市文科考生的比例正在以每年两个百分点上升。以去年高考为例,在189277名参考考生中,文史类考生65761名,占34.74%;理工类考生107502名,占56.80%。“文科生比例明显偏高。”邱可说,2010年高考报名已经结束,目前具体文理科考生数据还未统计,市招办去年发出文理科生比例已严重失衡的警示后,目前还不知道今年是否有改观。来自市招办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市高考升学率达到了72.98%,理科生升学率几乎达到总体升学率,为72.95%。而文科生升学率低于总体升学率近4个百分点,为68.07%。
             “教育部招生总计划中,文理科的三七开一直沿用,基本上不会变化的。”邱可说,如果学校还不调整好文理科生比例,文科生升学压力将越来越大。
             数学平日考90分可选理科
             学生到底该选择文科还是理科?一中老师杨海表示,当然首先还是学生的兴趣和性格。如果一个孩子喜欢看书,而且比较感性,那么选择读文科比较好;如果学生平日里数学、物理等课程只能考40分到50分左右,而且对理科也没有多大兴趣,那么就建议选择读文科,特别是那些只能考二三十分的,可从高二开始“重新创业”。杨海说,如果你平日里数学等理科课程能考个90分左右,通过高二高三两年的努力,是有上升空间的,毕竟招收理科生的大学和专业都比较多。
        


        4楼2010-05-31 12:40
        回复

          2010-5-16 09:50 回复  
          沉寂额
          0位粉丝
          2楼
            
               理科的学习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如果你在某个科目上实在学不好,那么这个科目基本上就算完了,会跟优秀学生拉下惊人的差距。我拿大家熟知的数学来说,优秀的学生数学高考在130分以上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有人实在学不好数学,那么30分、40分也是很正常的。而在语文、政治这样的科目上,就不会有如此惊人的差距。高考政治、历史、语文都很难考到130分以上,但也不太容易考到80分以下。
            
               所以,如果你理科的科目都不错,而对政治历史毫无兴趣,那么,显然是选择理科。如果情况相反,显然是选择文科。如果你化学物理中有一门觉得实在没有办法,但政治历史也学不好,那么我觉得最好还是选择文科,因为物理化学上一门不好可能就会被别人拉下好几十分甚至上百分,而政治历史只要花功夫去学,怎么着也不会被别人拉下这么大的差距。
            
               至于数学,对于一个文科生来讲,如果他在这方面有优势,那么他学习文科就可以保障自己在高考中得到一个不错的成绩了。如果一个学生对数学感到完全无能为力,那么最好也还是选择文科。
            
               真正痛苦的是那些成绩平均,好像什么科目都不是特别突出,但什么科目都不是特别好的学生。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看个人兴趣了。如果你立志从事法律这个专业,那么就应该选择文科,虽然理科生也可以读法律没问题,但高中时候良好的政治历史功底对于你将来学习法律显然是有很大的好处的。如果你实在对政治历史这些东西不感冒,而喜欢一些更客观更单纯的事物,喜欢数字上的计算,那么就不要勉为其难的选择文科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的力量,时间越长越能凸显其威力。违背自己内心的喜好,因为一些别的原因,选择了自己根本没有兴趣的科目,即使一时半刻能够学好,时间长了,总会感到疲倦,感到痛苦,感到摇摆不定。
            
          当你不能确定自己最擅长文科还是理科或者更喜欢文科还是理科的时候,有一个方法,闭上眼睛,想像一下,自己将来最希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一个科学家,一个经济学家,一个政治家,一个建筑设计师或者别的什么职业。然后问自己,要成为这样的人物,最应该具备的知识是哪些,是偏文还是偏理,这个时候,你就会找到正确的答案。
          (不是本人著)
          


          6楼2010-05-31 12:41
          回复

              
                 理科的学习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如果你在某个科目上实在学不好,那么这个科目基本上就算完了,会跟优秀学生拉下惊人的差距。我拿大家熟知的数学来说,优秀的学生数学高考在130分以上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有人实在学不好数学,那么30分、40分也是很正常的。而在语文、政治这样的科目上,就不会有如此惊人的差距。高考政治、历史、语文都很难考到130分以上,但也不太容易考到80分以下。
              
                 所以,如果你理科的科目都不错,而对政治历史毫无兴趣,那么,显然是选择理科。如果情况相反,显然是选择文科。如果你化学物理中有一门觉得实在没有办法,但政治历史也学不好,那么我觉得最好还是选择文科,因为物理化学上一门不好可能就会被别人拉下好几十分甚至上百分,而政治历史只要花功夫去学,怎么着也不会被别人拉下这么大的差距。
              
                 至于数学,对于一个文科生来讲,如果他在这方面有优势,那么他学习文科就可以保障自己在高考中得到一个不错的成绩了。如果一个学生对数学感到完全无能为力,那么最好也还是选择文科。
              
                 真正痛苦的是那些成绩平均,好像什么科目都不是特别突出,但什么科目都不是特别好的学生。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看个人兴趣了。如果你立志从事法律这个专业,那么就应该选择文科,虽然理科生也可以读法律没问题,但高中时候良好的政治历史功底对于你将来学习法律显然是有很大的好处的。如果你实在对政治历史这些东西不感冒,而喜欢一些更客观更单纯的事物,喜欢数字上的计算,那么就不要勉为其难的选择文科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的力量,时间越长越能凸显其威力。违背自己内心的喜好,因为一些别的原因,选择了自己根本没有兴趣的科目,即使一时半刻能够学好,时间长了,总会感到疲倦,感到痛苦,感到摇摆不定。
              
            当你不能确定自己最擅长文科还是理科或者更喜欢文科还是理科的时候,有一个方法,闭上眼睛,想像一下,自己将来最希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一个科学家,一个经济学家,一个政治家,一个建筑设计师或者别的什么职业。然后问自己,要成为这样的人物,最应该具备的知识是哪些,是偏文还是偏理,这个时候,你就会找到正确的答案。
            (不是本人著)
            


            8楼2010-05-31 12:42
            回复
              有点道理,我倒有点囧。除了是我文科学得比理科好之外,在我们广东有点得数学得天下,我数学不好所以选考文数。然后就是我大学比较想念管理系,文科挺好的。虽然理科出路好,但是怎麼说我文科成绩优秀上的大学会比理科好,现在的公司企业都有点只看学校了。什麽都假,文理怎麼报能高分高校录取才是王道对我来说


              IP属地:上海9楼2010-05-31 17:02
              回复
                事实上,读文科要承受就业的压力——如果你只有本科文凭的话。


                10楼2010-05-31 18: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