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许愿池吧 关注:11贴子:2,988
  • 11回复贴,共1

【收集】杂志妙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文明的摇篮:开罗
  开罗,文明的摇篮,埃及古老文明和文明的摇篮:现代文明的大熔炉。作为中东地区最大的城市,它是亚洲、非洲和欧洲的交通枢纽。过去和现在在这座城市里交汇成一体。在开罗西部,坐落着埃及古城孟斐斯和世界七大奇迹中惟一幸存下来的奇迹金字塔。的的确确,穿越开罗的旅行就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程。
  尽管已有前年历史,在埃及人眼中,开罗依然年轻,现代开罗才开始出现。
  开罗最著名的景观是沿沙漠西部边缘一溜排开的60座金字塔。和人们的普通想法相反,并非三大金字塔而只有胡夫金字塔才被列入七大奇迹。这座金字塔是埃及第四代王朝的法老胡夫大约在公元前2560年建造的,用做死后的坟墓。大金字塔在建成时高145.75米。随着岁月的流逝,它的高度已经降低了10米。世界最高建筑物的桂冠在它头上戴了4300年之久。金字塔在历史上曾经激发了人们无数的想象。拿破仑在1798年进军埃及时,他的骄傲之情溢于言表:“士兵们,4000年的岁月在金字塔的顶端注视着我们啊!”
  千年以来开罗一直是穆斯林国家最重要的艺术中心。开罗众多的博物馆展示着它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这里的著名景观是昆虫世界博物馆,里面收藏了埃及丰富多彩的昆虫和鸟类标本,这里还有收藏着神秘太阳船的博物馆,该船直到1954年才在金字塔的南面被发现。人们认为胡夫入葬金字塔前,曾用它做最后的旅行。
  这就是开罗,悠久而光荣的历史放射着迷人的光辉,现代卓越的成就更增加了这个城市的魅力。
  这就是开罗,文明的摇篮,文化的源泉,亚洲、非洲以及欧洲的交融之地。
  这就是开罗,一个社会、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国际化大都市,正在为世界各国的和平和全人类的利益而积极不懈地努力着。
 


IP属地:四川1楼2006-01-17 17:18回复
    把爱种在心里,于是风平浪静
     她伸手过来的时候,似乎在笑,似乎在哭,似乎面无表情,狼一样凛冽。
     她说当一种声音浸没了她的耳朵,她就不会再想念谁。她说这话时,麦色颧骨显得突兀,脸上绯红绯红,像画上去的花瓣,绚烂耀眼,唇间吐出白色烟火,异常迷人。
     手心潮湿冰冷,我无意碰触之后无意闪躲,看见她眼睛里面隐忍的伤觉得悔恨,却再没有碰触的勇气,任凭距离见翻腾的浪打湿新筑的墙。
     跳上山崖触摸天空美好的翅膀,光着的脚丫上有触目惊心的疤痕。山风呼呼的吹,穿过心脏唱起美丽的山歌,美好的年华随风飘荡,飘得好高好远。
     摔得好沉好疼。这是她后来告诉我的。
     我习惯走上那条短短的桥,看桥下火车呼啸而过,带来含着钢轨陈旧铁锈味的风。
     她只是笑着站在那头,指甲有节奏地敲响桥头的栏杆,细微的碰撞涤荡出一片奢靡。嘴角残留的芳香狠狠撞击了那些腐朽,它们其实不堪一击。
     晚上有澄清的天空出现,她穿上好看的裙子在夜风中一闪而过,翩跹的弧度。然后想起穿红舞鞋的女子,想起她不死的疼痛,觉得无常。
     睡觉的时候偶尔会有冗长的梦,山巅上的奔跑,深海里的舞蹈,都吮着莫名其妙的思虑。她握着冰凉的花瓣一路颠簸,纷乱的头和树枝缠成琥珀,灰暗的色调浸在雨水里,膨胀、褪色,然后蜕变。萌芽中的世界,一片美好。
     她坐在床头写字,写些谜语自己猜,回眸的时候脸上表情安定。葵花在窗台无声绽放,经脉迷离。花盘上氤氲着眼泪,漫出满屋幽香的破碎。
     王菲喜欢一个人笑的时候,像个孩子。
     她骄傲无比。


    IP属地:四川3楼2006-05-30 18:07
    回复
       [咖喱]…………
       吃印度菜就是吃咖喱。在餐厅里你会发现这样一个怪现象:老外尤其是印度人用完的餐盘中几乎不留一点汤汁,而肉倒会被剩下。中国人则相反,菜里的干货都挑光了,汤汁倒是剩了大半。殊不知这是吃印度菜的大忌。印度菜的精华就是咖喱,没有咖喱就没有印度菜。为了更好地体会咖喱的美味,点菜时最好点一碗白饭将咖喱汁拌在一起吃。到印度餐馆的中国人还有这样一个普遍现象:咖喱鸡、咖喱牛扒、咖喱羊肉的一路点下去,有或者是玛莎咖喱鸡、玛莎咖喱虾、玛莎咖喱羊肉。以为只要有咖喱就是印度菜,其实不然。每一种咖喱都有不同的风味,所配的菜也不尽相同,而只有尝过每一种咖喱才算真正吃过印度菜。
       [素食]…………
       印度100个人里面至少有80个人吃素,在信奉佛教和印度教的国度,素菜的地位是想象不到的高!印度虔诚的佛教徒和印度教徒都是素食主义者,认为不杀生可以积福,吃素的人占印度人口一半以上。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印度是素食王国,加上历史与宗教的原因,印度社会自然而然形成了越有地位、越有文化的人越吃素,越没有地位、越没有文化的人什么都吃这一现象。有意思的是他们之间能够相互宽容,这具体体现在许多家庭在饮食问题上“一家两制”,甚至“一家多制”。一些外国姑娘嫁给印度人后,吃素的丈夫一般不允许在家里做荤菜吃,却不反对妻子在外面吃。
       [tandoor]…………
       "tandoor"就是印度烧烤用的大烤炉。这可是印度菜的法宝,里面是泥土和炭。印度美食离不开"tandoor",就像川菜离不开火锅一样。
       [主食]…………
       印度人的主食是麦面饼和大米,每餐都是先吃饼,然后再吃米饭。印度的米饭用叫做basmati的米做成,世界有名。这种米米粒饱满纤长,咬劲松软。防多些水蒸煮也不会黏糊,呈现出润泽的金黄色。
       [饮料]…………
       啤酒是吃印度菜的上佳选择,它能带出其中的复杂香味,比浓厚及强横的餐酒来得合适。鲜青柠汁则酸甜清香,淡淡的凉意,仿若清泉,从喉间到胃底,滑过一泓清冽,其回味,又与普通的黄柠檬汁略有不同,更突出了事物的原味几咖喱的浓香,真是清爽适口。拉茶也是一绝。两个大杯子分别拿在印度厨师的两手,上上下下不断地颠来倒去,“茶”就被拉成一道漂亮的弧线。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茶”里的茶叶汁、鲜牛奶、咖喱汁等充分混合。
       [吃法]…………
       受过西方教育的印度人或中产阶级在比较正式的场合用刀叉或勺子吃饭,但多数印度人,包括上流社会的人通常更习惯于用手抓着饭吃。印度人进食时一般是一只盘子、一杯凉水,把米饭和饼浇在上面,用右手将饭菜反复搅拌均匀,然后用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将饭菜撮起送入口中。盛菜的器具多为芭蕉叶、香蕉叶等植物的叶子,很漂亮。


      IP属地:四川8楼2006-10-15 12:39
      回复
        烟花
         烟花无声地在角落绽放,一年在瑟瑟的风中远去.
         今年的最后一天,本是热闹的日子,然而我一个人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好孤单。那个歌舞升平觥筹交错的世界,不属于我,甚至令我窒息。我急步走出房门,却发现凛冽的寒风毫不客气地往身上窜,怎一个“冷”字了得。
         走了很久,平凡的烟花不时在我身边被点燃,居然有人会为这些绚丽的烟花高兴。我真的同情他们,或许是太容易满足或许是无知,但平凡的烟花岂是凡夫俗子能见到的?
         不远处突然一束白光挣扎着冲上云端,划破天际,把天地间渲染成茵绿。黑暗中黯然的我也被无情地暴露,刹时惊慌失措的样子一定狼狈至极。耀眼的光芒还未平息,接踵而至的烟花又已经燃起。如火的红、似玉的碧、恬淡的黄、菁菁的蓝,自由穿梭,如火如茶,尽情融入,和谐调配着天空,亢奋着上演飞速旋转的舞步,低声吟唱冗长低调的歌曲。“婉若游龙,翩若惊鸿”,纵横交错珠辉玉映令人眼花缭乱。摧残的光芒可与最亮的星星媲美,犹如沧海遗珠隐逸在层云间。烟花似乎想证明自己的存在,奋力地展示,希望能呈现最美的一刻。千红万紫百花齐放,有谁能分清某枚烟花的超凡脱俗?为新自然段氤氲之后,驻足观赏的人群离去,有谁还记得瞬间的美丽?烟消云散,天空恢复了宁静,有谁还记得曾经的秀丽?弹指一挥间,烟花的生命耗尽,抹去了它在这个世上的所有印记。
        只有我仍然在这空旷的土地上,凝望着天空,努力地寻找。真的没有烟花的踪影,时间带着它溜走了,什么都没有留下,一点儿也没有!
         梦中烟花的倩影又出现,熟悉的感觉油然而生,不仅因为是第二次邂逅,我总觉得,火花里夹杂了许多认人情世故。


        IP属地:四川9楼2006-11-18 20:47
        回复
          读《斑羚飞渡》有感
          《斑羚飞渡》一文,虽不是什么名家之作,但其细腻的文笔,流畅的语言却深深地吸引了我,感染了我。
          试想一下,当我们人类自己遇到如此情形。生与死,便似乎令人更加难以抉择了。这时,人们剩下的恐怕便只有那对生命的感悟了。
          感悟生命,感悟时光流水,一波一浪奔腾而去,汇入大海就再也无法挽回。
          感悟生命,感悟花开花落,一瓣一瓣凋落盘旋,落入泥土就再也无法复归。
          感悟生命,感悟大漠孤烟,一丝一缕直上云霄,飘入云中就再也无法重现。
          感悟生命,感悟风扫落叶,一张一片盘转腾挪,飞如空中就再也无法回旋。
          感悟生命,感悟夜空流星,一颗一颗划破长空,坠入天幕就再也无法转变。
          感悟生命,感悟昙花的短暂,开了也便落了。
          生命只在于瞬间的美!
          感悟生命,要学会珍惜生命,珍惜分分秒秒。谁的生命都只有一次,但斑羚却从容的选择了那生命的尽头。
          为什么?为什么它们以死亡为代价来换取生命呢?
          深思、深思,一个我们极不愿意看到的结果表明,人类给物种带来的危害远远超过了自然界的因素。
          随着一声枪响,一只只美丽的生灵倒了下去。这世界便为它们关上了最后一扇门窗……
          这时,有人想到过它们的感受吗?想到过它们失望而悲伤的目光吗?
          它们是无罪的,可它们却被有罪的人剥夺了生存的权利。它们不会言语,可眼睛却能说话;狩猎者虽然衣着艳丽,但是他们的心却是黑的。
          也许它们有许多天敌,可这又哪里比得上人类的捕杀呢?
          正是因为这些美丽的精灵,世界才那样生动。
          正是因为这深邃而生动的世界,人类才有了对于情感的联想,对于季节的感应,对于宇宙的神往。
          春去秋来,这些可爱的生灵使我们怎么也看不尽这动人的世界。
          很多的时候动物便是我们的身影。很多的时候动物便是我们的心音。
          很难很难设想:这世界没有了动物们的情景……
          可那一声枪响啊……
          可那一声枪响不仅仅击倒了它们,也击碎了我们一束情弦,一行泪珠,一声呐喊。
          默默地站立起来。
          我们的胸膛能够停住一颗子弹。
          我们的臂膀能够形成一道钢墙。
          我们的鲜血能够唤醒一种觉悟。
          我们,我们就并肩站在枪口的前面,甚至迎着枪声大步向前。
          生命对生命的猎杀,不准继续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IP属地:四川13楼2007-09-22 19:09
          回复
            你一点一点抄上来的啊??时光倒流多有意思的。


            15楼2008-07-14 20:20
            回复
              你一点一点抄上来的啊??
              ==============================
              你猜对咯~


              IP属地:四川16楼2008-07-14 20:55
              回复
                你这有耐心TAT


                17楼2008-07-22 11:44
                回复
                  汉宫春深
                  镜花水月的千万年间,多少春逝过……
                  她举起铜镜,再望不见袅袅婷婷的自己,只是深叹着三千发丝一缕银白。三十年岁月,如弹指一瞬……
                  还记得在那桃花烂漫的季节,她曾站在江边远眺长安,秭归的江水的一如既往的湍急,也许百余年前,屈原也是这样目投长江的。
                  十六岁的她,进了汉宫,怀揣着憧憬走着,仅以那千万分的妩媚将一身的希冀放逐了,红装一身,信手琵琶,听苍穹的一声呼唤“昭君……”
                  但是,那样的,那样的蛮荒岁月,一幅画,定乾坤,她只能听得汉宫中凄婉的旋律。是落叶迷径,秋虫哀鸣的深秋,冷雨敲窗,孤灯寒衾最惹人遐思,伴着长信宫灯的暗弱交替,她在余晖中遥望陵峡、秭归,她边弹边哼,唱不尽的是乡愁:
                  黄昏月夜苦难熬,妾身命苦人断肠。
                  可恨毛砚尽是墨,画笔清浊欺君王。
                  这就是有名的《五经哀怨曲》中的一段。满腔幽怨,无限感伤,混合浓重的乡愁与一丝丝憧憬。“宫中侍女”—永远压在基层的地位,只因画师昧心的一笔之差,她就只有暗度岁月的心境了。
                  汉宫高墙内的深院里,她每天看到的是一样的灰蓝色的天空,没有云彩也没有飞鸟,而汉宫外呢……
                  她无声无息地打发着漫漫长夜和日复一日的白昼,意志消沉“自叹人生皆有定”,然而命运的“有定”中总是包含着无定。
                  汉元帝竟宁元年。
                  元帝横卧软榻蹙眉沉思,手持呼韩耶单于的上书,不禁摇头笑了,“单于有意和亲停战,丞相有何意见?”“即选一后宫女子,乔装为公主即可。”“妙哉!”
                  暖春三月呼韩耶千里迢迢赶到长安,他的一封上书,换来的是长安城内外三个月无金戈铁马的声音。元帝大设宴席,招致后宫佳丽,尽显于呼韩耶。她,身在其中,仅是一个侍奉的宫女,身带卑亢之气,五年的幽怨,使她悲极成性,含蓄地一笑,一丝丝幽香,如空谷幽兰,倾国倾城,顿使人眼前一亮。呼韩耶心醉神驰,一语道破,全场哗然,正可谓:“千军万马一人替,窈窕婀娜惊天地,若以功名论,不与卫霍低。”呼韩耶的一声叹,将昭君送上不覆之路。
                  元帝下诏:“王昭君代汉出使匈奴,下嫁呼韩耶单于,三日后启程。”那一夜,元帝缄口结舌,默饮至醉,只曰:“耳听目见尚如此,万里安能治夷狄。”歉疚、悔恨、怜惜……
                  闺房,她倒在榻上,久违的泪决堤了,不是后悔,而是义无反顾,五年的青春已消逝正在这恨与怨的汉宫,洒脱的汉宫墙外安知无春?去吧,没有值得留恋的,但唯有“前途未卜,肝肠寸断”徘徊心间。她优柔地握起琵琶,慢吟:“忍抛亲思三千里,忆起家园泪满襟。”
                  临行之日,她身披红绒,手握琵琶,在西风中泪眼望长安,马下千万的长安百姓争相观望,只见昭君云鬟雾鬓,光彩照人,两道黛眉轻颦微露,无不啧啧相赞。然而,她知道,只要她一离开,此地永别硝烟。她扬鞭而去,留给了长安一个奇异色彩的神话。
                  她,卧马行路,黯然神伤,望着塞外,真谓:“马后桃花马前雪,叫人如何不回头。”远方的路,或是茫茫大漠,或是雪山绵绵,远处寂寞的编钟声,被关外铁蹄踏破,溅起一阵飞沙走砾,飘飘转转,散落前年……
                  浩浩荡荡一个多月,她终于抵达了草原上的匈奴王庭。
                  一年后,她坐在青嫩的绿地上信手琵琶。
                  三年后,她轻声呼唤着自己的儿女们。
                  十一年后,她踏入匈奴政界,成为叱咤风云的汉匈女英雄。
                  二十年后,她揽镜自照,倒映在清冷黄铜上的除了两鬓苍白然的白发,便是自己亲自创造的和平岁月渐渐衰退,最终幽怨凄清长眠于大黑河两岸……
                  两千年后,昭君出塞的神异故事,成为永不褪色的神话。


                  IP属地:四川20楼2009-02-09 16:15
                  回复
                        上帝终于把这个一直对他深信不疑的大男孩弄哭了。
                        西比尔抿着嘴,不让悲伤显现在脸上。她将额头抵在爸爸生满胡须的下巴上,轻轻地拍着他的背,温柔地说:“我只希望你以后出远门带上我,不要再把我丢下。”
                                              6
                        那两个月,阿姆斯特丹阴雨连绵。冬天就这样过去了,牧师再走出他的房间的时候,屋外已是一片春光明媚。他又开始神采奕奕地站在礼堂的讲台前带领着信徒们一起祷告,用洪亮的声音唱赞美诗。在爸爸的眼睛里,西比尔看不出悲伤的影子,看不到他的亡妻留下的痛楚的痕迹。她怀疑爸爸已经将死去的妻子忘掉了,一如他说过的,他此生唯一的工作便是侍奉神,这将带给他源源不断的快乐。遗忘是多么可怕的东西,西比尔想,妈妈离开的痛,于她而言,好像从未消减过。也许只能说,她处理伤痛的方式,是与别人不同的。有一些伤痛,被她犹如镶进画框般,日日对照,永不消减。
                        有时候西比尔会觉得,妈妈真的变成了一只鸟,常伴她左右。下雨的夜晚她总是要打开窗户,次日清晨醒来时,她在枕边发现几根白色的羽毛。她知道她是来过的,用最柔软的胸襟上的翎毛抚摸过她的脸。
                        三月的某天,牧师便带着他的小女儿又启程了。临行前他卖掉了从前的房子,从那一天开始,西比尔便再也没有家了。她怀疑上帝误解了她的意思,生日许愿时,她的确说过希望去遥远的国家旅行,像个大人那样自由自在。可她从未说过不需要家,以后都过一种流浪的生活。
                        这一次他们在大海里颠簸几十天,从西方来到东方。他们绕过非洲的好望角,穿过马六甲海峡,抵达泰国的海岛。爸爸说,他们是沿着哥伦布当年的航线一路来到这里。这是西比尔第一次看到如此宽广的大海。这也是她第一次和爸爸单独出行。她似乎从未靠他这样近,在妈妈还活着的时候。她悄悄地看着他:爸爸要比妈妈老得快许多,他已是半老的人,在船上这么坐着,不一会儿便打起瞌睡来。
                        西比尔怕他着凉,为他披上一件斗篷。她知道他异常孤单,需要一个女人陪伴左右,照顾他,鼓励他。但她转念又想,旅途之中,妈妈不是一直陪在他身边吗?她就是那一只小鸟,始终盘旋在他们头顶上的那片蓝天里,爸爸也应该能感觉到。他又怎么会孤单呢?
                        “爸爸,”在他醒过来时,她忍不住问,“你能看见妈妈吗,她还在我们周围。”
                        “是吗,你看到她了吗?”
                        “嗯,她是一只鸟的模样。给我留下过几根白色的羽毛。”
                        “哦,没准那不是你妈妈,那是在你睡着的时候来探望你的守护天使。
                        “天使?”西比尔迷惑地问,爸爸总是对她说起守护天使,似乎从她蹒跚学步的时候,就开始说,不要怕摔倒,守护天使会站在身后保护你的。
                        “是呵,你是神的孩子,神知道你在想念妈妈,就派守护天使来陪你了。”
                        “你总是说起天使,可是我从未看到过它们——爸爸,你看到过天使吗?”
                        “当然,我常看到它们。”
                        “它们什么样?”
                        “它们也是人的模样,但有一对白色的翅膀。很美。你以后也会看到的,当圣灵将你充满,你获得新生的时候。”
                        西比尔不再说话了。爸爸眼中的世界,永远是和神连在一起的。然而她却宁可那些在下雨天的夜晚从窗户里飞进来,睡在她身边的,是妈妈。
                                           7.
                    


                    IP属地:四川24楼2010-02-08 02:18
                    回复
                          经过数十天的航行,他们终于抵达一个赤道上的岛国。
                          海岛上终年如夏,西比尔脱下厚厚的棉衣和长袜,穿短裙,赤脚走在白色沙滩上。她喜欢那些栗子色的当地女孩儿,她们的头发又黑又直,和东方的绢丝一样迷人。她多么羡慕这样的头发,她的虽然也是黑发,却天生便是鬈曲的,怎么特不可能像瀑布和山涧里的泉水般顺滑地垂到肩膀上。她必须承认,虽然她不喜欢颠沛流离的生活,可她的确喜欢热带的植物和沙滩。在她的国度,西比尔从未这样尽兴地晒过太阳。
                          但战争却不会因为这片土地上绝好的太阳光而不爆发。那一年,暹罗过向邻国宣战,战火蔓延整个国家,到处一片混乱。牧师对西比尔说:“这样的时候,会有更多的人需要帮助,我们就更应该留下来。”于是他们错过了最后一班遣送外国使者回国的船。
                          牧师和西比尔奔走于大街小巷,帮助许多无家可归的难民。直到5月,战争不断蔓延,几个邻国也先后卷进了战争。暹罗国的地域式微,眼看邻国的军队就要攻城。
                          那一天是邻国军队想暹罗城进攻的日子。难民四散逃亡,但城门已经关闭,没有人可以跑出去。牧师和西比尔,便是在奔逃的难民中走散的。他们曾相约,若是走散了,就在城门口碰面。西比尔记得城门在西面,于是它一直向西奔跑。此后她便迷了路,迷失在一片雾霭浓密、没有尽头的森林里。
                                               8
                          西比尔遇到那个在山坡上藏身的士兵时,她已经筋疲力尽。他们彼此对视了一会儿,迅速地辨认出对方的身份。她知道他一定是贪生怕死的逃兵,在战争面前畏缩了,躲藏在这里。暹罗士兵仿佛从这个外国女孩的眼神中找到了一丝轻蔑,他向她走过来——他要使她屈服,使她因那不敬的眼神而得到惩罚。当然,眼前这个混血少女,犹如皎白的月亮般耀眼,他早已为之心旌荡漾。
                          他扑向她,他要浇灭她。
                          也许就是在西比尔心中生出死念的那一刹那,她看到了海市蜃楼。在西北方向的天空中,被粉红色的光晕包围着,就如剔透的琉璃宫。那大概就是神明的府邸,妈妈也应该住在那里。她寂灭的心忽而又燃起了希望。她看到了,就如她去到了一样。是的,她忽然得以跳脱出来,俯视自己的身体。她觉得那流血和受辱都不算什么,一切都是为了获得新生。好像一场新陈代谢中寻常的脱落。
                          她看着士兵走远的身影,慢慢给自己穿上那件染满血渍的裙子。血的气味还在周围,她揉了揉鼻子,从草丛中爬起来。
                          她的西北方。西比尔伸长脖子平仰着脸庞,用目光紧紧得锁住那座天空中的宫殿,像一只等待着盛存雨水的圣水杯——是的,此刻她还能听见自己身体里潺潺的流水声。
                      她被重新注满力量,又可以奔跑。
                         
                                                9
                          那个傍晚,西比尔竟真的感到了奇迹的降临。天黑之前,她跑出了森林,远远地看到了高高的城墙,弥漫着硝烟的城门口。过了城门,就是码头,她和爸爸就是要在那里坐船离开。而她很快在城墙下那些忙于照顾受伤士兵的医务人员中,找到了她的爸爸。牧师背对着她,正在给一个胸部中箭的士兵包扎伤口。她看到他消瘦的背影,一阵心酸。她大声呼喊他,可是城墙下躺满了伤兵,邻国士兵射来的箭仍不断从城墙的那一边飞过来。她看得胆战心惊,担心他若是听到女儿在呼喊他,就会不顾一切向着她跑过来,那将使他陷入更大的危险中。
                      


                      IP属地:四川25楼2010-02-08 02:18
                      回复
                            同一时刻,西比尔看到天边有几只白色的大鸟一字排开,正在城门上空飞翔。它们纯白的翅膀是那样结实而有力。信仰使它们如此强壮。
                            她再定睛一看,便看到那并不是什么大鸟,脆生生的翅膀下荫蔽的是壮年的男子。她几乎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些英俊的男子正携着两片洁白的翅羽徐徐飞跃城墙。西比尔的目光落在那只鸟的身上。她忘记了也许只因他飞在前面,她才觉得他那么高大。她看到他冷衫色的衣袂飘飘,他的背时那么直,脆硬的翅膀在他身上那么契合。他太高了,她看不清他的面容。但她几乎可以肯定他生着弄粗的眉毛,高鼻阔嘴。
                            她相信,那是天使。是的,她看到了天使。她在西方都没有看到的天使,终于在这儿,让她看到了。这是爸爸一直说的天使。人的样子,但架着一双白色翅膀,很美。
                        那个傍晚果真不寻常,也许因为天使的降临,黄昏的日光迟迟没有退散,天地之间的一切都还想融在一颗琥珀里,用和缓直至消停的速度慢慢运行着。
                            倘若真有所谓那一刹那间的爱情,西比尔相信,它一定就发生在此刻。陌生的男子,对他一无所知,可是就在初见他的一瞬,已将过去若干年里对天使的崇爱移至他的身上。他一定是来救她和爸爸的,也许他只是向着她伸出手臂,他们就能随他飞起来,将这场兵荒马乱远远地抛在身后。
                                                    10
                            她向城墙下飞快地跑过去。她要在他落地的时候,站到他的面前。然而她还未跑到城墙下,他就已经落在了地上。她看清了她的天使,他那背在身上的薄竹片扎成的翅膀,被最后一点晖光映成半透明的。
                            她还没来得及看清他的五官,却只见他蓦地从腰间掏出一把长刀,向着城墙下的人砍过去。当他的刀从背后深深剜进那人的身体里时,她悚然大惊,险些叫出声来,慌忙伸手捂住嘴。
                            那个背影慢慢倒下,然后她就看清了爸爸仰脸朝天的面孔,冥冥圆睁的眼睛。他坠地的一瞬,她还看到单薄的《圣经》小册子从他的外衣口袋里滑落,惨白的简陋封面在血泊里很快被染红,再也分辨不清。很快,她的爸爸也将无法辨认,因为“天使们”的杀戮从未停止。城墙下血流成河,尸体叠摞在一起。暹罗国士兵,平民百姓,外国使者……他们血肉相融,直至彼此再无分别。
                            西比尔停下了奔跑的脚步。她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地看着。看她的天使熟练地操刀杀人,看她爸爸贴着泥土的头发被凉风吹起来,但很快那簇金黄色就找不到了,它大概已被热带汹涌的墨绿色植被所吸纳,湮没。涨潮了,海风吹过来,那几只被着陆后的“天使”抛弃的纸翅膀被吹得翻来覆去,打着滚儿,在贴近地面的低空飞舞。
                            她跪倒在地上,闭上眼睛,面前暹罗城沦陷的一片哗叫都已听不见。她灼烧的耳畔,只有那些纸鸟呼啦啦呼啦啦振翅起飞的声音,自由自在。
                        


                        IP属地:四川26楼2010-02-08 02: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