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吧 关注:33,271贴子:393,178

「一對多」合併字彙總(8):K、L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睏」「困」合併爲「困」
「睏」,帶有目字旁。此字與睡覺、入睡等意相關,指勞累、疲倦想要入睡用「睏」,如日常口語“我睏得睜不開眼;睏了就快點睡吧”。
「睏」在某些方言用語裏,用作動詞,指睡,如「睏覺、睏一會兒」,意思是“睡覺、睡一會兒”。
圍困、艱難困苦、困頓等意用「困」,不能用睏。


IP属地:山西1楼2022-05-29 12:09回复
    二、「剋」「克」合併爲「克」
    「剋」爲多音字,讀kēi一聲和kè四聲。
    「剋」字在簡化字系統中並沒有消失,仍然是現行簡化字用字裏的正體字,不過,僅在讀作kēi時用「剋」。漢字簡化將「剋」讀kè時的意義纔與“克”合併!!!
    (一)「剋」讀kēi的用法
    「剋」讀kēi時,用在方言用語,有“打”的意義。如“我尅了他一頓”指我打了他一頓;“尅架”意爲打架。
    注意,僅在讀kēi時,「剋」纔適用於簡化字系統,不能把這個意義下的「剋」寫成克。
    (二)「剋」讀kè時的用法
    漢字簡化將「剋」讀kè時的用法與克合併了。
    1.「剋」用在和五行(金木水火土)有關的詞語中,大家熟知的五行相剋,指五行相互剋害、犯沖,五行「相剋」的「剋」用「剋」,如「金剋木、水剋火、火剋金、土剋水、木剋土」用「剋」。
    漢字簡化後,可以寫成金克木了。
    2.「剋」有約定、限定之意。如「剋日、剋期」。
    3.「剋」表能夠、可以、約束。如詞語「剋勤剋儉」用「剋」,意爲既能勤勞,又能節儉。
    4.「剋」有剝削、據爲己有等意,如「剋扣」的「剋」,剋扣工錢用「剋」。
    5.表戰勝、攻破等用「剋」,如「攻剋城池、剋敵制勝」,當然在這個意義上「剋」「克」相通,可以寫成「攻克、克敵制勝」。
    「千克、毫克」等用作計量單位的「克」當然不能用剋。


    IP属地:山西3楼2022-05-29 12:54
    收起回复
      三、「裏」「里」合併爲「里」A
      (一)「裏」
      1.「裏」爲衣物的內層,即衣服裏面那一層,和「表」「面」這一對概念相反,如「表裏、表裏山河、表裏如一、表裏不一、衣服裏兒、被裏、鞋裏子、箱子裏兒」等用「裏」不能寫成里。
      2.由衣服內層「裏」引申爲和「外」相對應的概念,即裏面,如「書裏、在家裏、手裏、碗裏有飯、裏面、櫃子裏、盒子裏、抽屜裏、紙裏包不住火、眼睛裏揉不得沙子、鼻孔裏、車裏有人」等等表示裏面,內部,和「外」相反的「裏」用「裏」不能寫成里。
      3.由「裏面」可以進一步引申,「裏」可指一定的範圍以內,如我們所說的「這裏、那裏、哪裏、夜裏、腦海裏、在歷史記載裏」都用「裏」。
      4、在臺灣的規範裏,選取「裡」爲正體,把「裏」當作異體,「裡」用法和「裏」相同。


      IP属地:山西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2-05-29 14:15
      收起回复
        三、「裏」「里」合併爲「里」B
        (二)里
        這個筆畫數較裏較少的「里」絕大多數用在某些名詞裏:
        1.「里」表計量單位。如大家熟悉的「公里、英里、海里、萬里長征」等表計量意義的詞,用「里」而不能用裏。
        「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里,里程和計量有關,「里程碑」自然不能寫成裏程碑。
        2、在古代,「里」是地方區劃之一。「里」的管理人員有「里長、里正」,這裏的「里」不能用裏。
        3、古代五家爲鄰,五鄰爲「里」,「里」由此引申「鄰里」,表示「街坊鄰里」的「里」不能用裏。
        4.「里」表示居住的地方,如「故里、榮歸故里」等用「里」不能寫成裏。
        5.一般常見的專有名詞裏,如音譯名等選取「里」而不是裏。例如,「拳王阿里、哈里發、阿里巴巴、庫里」等詞用「里」,不寫成裏。
        當然,在這些專有名詞裏,我們也要結合意義去判斷,應當用「里」還是「裏」。比如有飯店名爲「裏外院」,根據意思可知,「裏外院」表示院子裏外、院裏院外,表示裏面和外面這個相對的概念,因此「裏外院」不能寫成里外院。其他的還有「道裏區」,因爲還有「道外區」,可見這表示相對概念,道裏道外,因此,當寫道裏,不能用道里。


        IP属地:山西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2-05-29 14:38
        回复
          四、「帘」「簾」合併爲「帘」
          (一)「帘」多用在古漢語裏,在古代指店鋪用來做標誌的旗幟稱爲「帘」,有招攬生意等用意,相當於現代的招牌。
          如武松景陽岡打虎之前,看到酒家門前懸掛的旗幟上書「三碗不過岡」,這個寫著「三碗不過岡」的旗幟就是「帘」,爲「酒家幟」。
          「紅樓夢」中,「杏帘在望」的「帘」當是「帘」不能寫成簾。
          (二)「簾」
          「簾」,有竹字頭,指用竹子,當然也有用布、蘆葦等製作的用來遮蔽門窗的東西。我們日常所說的「門簾、窗簾」纔用「簾」。門簾、窗簾的「簾」不能寫作帘。


          IP属地:山西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2-05-29 14:55
          回复
            五、「曆」「歷」合併
            「曆」:表示用來記錄、推算時間、季節等有關的事物用「曆」,如「曆法」,是用來推算年月日和節氣的。此外,「夏曆、日曆、掛曆、農曆、公曆、陰曆、陽曆、舊曆、老黃曆」等應寫作「曆」,它們都是記錄時間節氣的東西。
            「歷史、經歷、歷歷在目、履歷、歷朝歷代」等意用「歷」。


            IP属地:山西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2-05-29 15:08
            收起回复
              六、「漓」「灕」合併爲「漓」
              (一)「灕」:帶有「隹」的「灕」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並不常用,「灕」爲水名,「灕江」,在廣西,「灕江」的「灕」用「灕」。
              (二)「漓」:
              現代漢語中,「漓」用在「淋漓」一詞中,如「大汗淋漓、淋漓盡致、痛快淋漓、墨跡淋漓」,「淋漓」不能寫成淋灕!


              IP属地:山西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2-05-29 16:01
              回复
                七、「滷」、「鹵」合併
                (一)
                「滷」:
                帶有三點水的「滷」和烹調、烹飪方法有關,以及用這種烹飪方法製作出來的食物用「滷」。「滷」是指用醬油、酒、薑等佐料加水烹煮食物,使之入味,如「滷蛋、滷煮、滷鴨脖、滷豆腐」用「滷」。
                (二)「鹵」:
                A.用在一些專有名詞中:
                1.化學物名詞,指「鹵族元素」,簡稱「鹵素」。「鹵素」指氟、氯、溴、碘等化學元素,它們在元素週期表的第五主族,化學性質相似。
                2.自然生成的鹽稱爲「鹵」。
                3.姓氏,有「鹵」姓。
                4.武器名,指大盾,和「櫓」相通,如「干鹵/櫓」
                B.「鹵」用在形容詞和動詞中,多見於古漢語:
                1.粗魯、直率。如「粗鹵」,也和「魯」通用,作「粗魯」
                2.愚笨,愚鈍,笨拙.如「愚鹵、頑鹵、鹵鈍」,當然也和「魯」通用。
                3.擄掠,奪取,和“擄”通用。


                IP属地:山西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2-05-29 17:21
                回复
                  八、「臘」「腊」合併爲「腊」
                  「腊」,用在古漢語裏,讀音爲xī一聲,指乾肉。大部分中學生都學過柳宗元的「捕蛇者說」,其中“腊之以爲餌”的“腊”就是乾肉的意思,不能寫成臘。因「腊」在中學文言中爲大家知曉,故此在此簡要介紹。
                  「臘」,讀là四聲,我們日常生活中用的都是「臘」,如「臘八粥、臘日、希臘羅馬」用「臘」而不寫成「腊」。
                  現在漢字簡化,「臘」也可以寫成腊了。


                  IP属地:山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2-05-29 17:40
                  收起回复
                    九、「瞭」「了」合併爲「了」
                    (一)「瞭」讀作liào(四聲)沒有被簡化:
                    「瞭」僅僅在讀liào四聲時,指瞭望、從遠處看的意思時,沒有被合併簡化成“了。「瞭望、瞭望臺」的「瞭」不能寫成“了”。現在即使書寫簡化字,「瞭望」不能作了望!!!
                    (二)「瞭」「了」被合併的情況:
                    「瞭」,僅在指“明白、清楚、明瞭、瞭解”這樣的意義上,纔與“了”合併,讀作liǎo(三聲)。如「明瞭、瞭解、一目了然、瞭然於心、不甚瞭瞭」的「瞭」用「瞭」,讀音爲liǎo.
                    (三)「了」:
                    1.「受不了、事情終了、了不起、了不得、直截了當」等讀音雖然也是liǎo,但意義和明白、明瞭無關,因此不能寫成瞭。
                    2.「了」讀le(輕聲),如「可以了、你幹什麼來了、把他高興壞了」
                    用「了」不能寫成瞭。


                    IP属地:山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2-05-29 18:08
                    收起回复
                      十、「纍」「累」合併爲「累」
                      「纍」「累」兩個字都是多音字。
                      (一)「累」:(讀音:lèi和lěi)
                      1.讀lèi,僅在讀作lèi(四聲)意爲疲倦、疲乏、勞累等意時,用「累」,如「身體很累、精神勞累、他太累了、他累得睡著了」用「累」不能用成纍。
                      2.「累」讀lěi三聲,在牽涉、關聯、涉及、連累、牽連、牽累、累及等意時用,如「我連累了你、禍患累及自身」用「累」不用纍。
                      (二)「纍」(讀音lěi和léi)
                      觀察「纍」的字形,「纍」和“累”相比,「纍」有三個田,筆畫較“累”多,可以理解「纍」與「多、疊加、堆積」等表示很多這樣的意義有關。的確,「纍」不論讀lěi或léi,基本意義都和“多、纍積、疊加”相關。
                      1.「纍纍」
                      我們熟悉「纍纍」一詞,「纍纍」
                      有兩個讀音,讀léi léi和lěi lěi,「纍纍」表示“多”,但在這兩個不同的讀音之下,「纍纍」用法略有不同。
                      (1)「纍纍」讀lěi lěi(三聲)用法:表示積纍、疊加得多,如「罪行纍纍、劣跡纍纍」,這時讀作lěi lěi.
                      (2)「纍纍」讀léi léi(二聲),表示多,指連續、連綴排列的“多”,像葡萄一樣一個挨著一個,一般形容果實,如「果實纍纍、碩果纍纍」讀léi.
                      2.「纍」讀lěi:表示重疊、疊加、堆積、累積得多,如「積年纍月、積纍、纍加、纍進」等,不能寫成累。
                      3.「纍」讀léi二聲,如「纍贅」一詞,也表示多,指多餘的負擔,「纍贅」的「纍」應爲「纍」。
                      綜上,「累」在讀四聲lèi,指勞累、疲倦;「累」讀lěi,三聲指牽涉、牽連、連累等意。
                      「纍」筆畫多的,有兩個讀音,léi和lěi,都與多相關;在「纍纍」一詞中,讀三聲和二聲時,用法又有所不同。


                      IP属地:山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2-05-29 19:23
                      回复
                        十一、「誇」「夸」合併爲「夸」
                        「夸」在現代漢語中多見於名詞。如自然科學領域名詞「夸克」;古代傳說人物名「夸父」等,在表示這些意思時應用「夸」。
                        「誇」,多用在動詞、形容詞中,如「誇獎、誇耀、誇讚、誇大、誇誇其談、浮誇」等意用「誇」。


                        IP属地:山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2-05-30 14:45
                        回复
                          十二、「籬」「篱」合併爲「篱」
                          「籬」、「篱」一般都是用竹製成的,但兩者有所區別:
                          1.「籬」指用竹、樹枝等編成的柵欄、圍欄等障礙物,如「籬笆、竹籬」當作「籬」。東晉陶淵明的詩句「採菊東籬下」的「籬」用「籬」。
                          2.「篱」是用竹篾、柳條等編的一種勺形工具,可以從水湯裏撈取東西。我們用的「笊篱」當用「篱」。


                          IP属地:山西15楼2022-05-30 16:37
                          回复
                            「本貼說明」:漢字簡化有一種方法是將多個漢字合併成一個漢字。這幾個漢字之間可能無任何關係,可能讀音相同,或者字形相似等等。簡化漢字者將這些不同或者相似的漢字統統合併,合併成一個字,讓這一個字承擔這些字的所有意義。這樣的簡化方法爲初學所謂「繁體字」的朋友帶來一定的麻煩,初學「繁體字」或者之前對「繁體字」毫無瞭解的人認爲簡化字和所謂的「繁體字」是一一對應的關係,從而初學者會在「繁體字」的應用上產生錯誤。
                            例如,有的人看到「簡化字總表」:姜「薑」後,認爲中括號裏面的字是「繁體字」,「姜」是新造出來的簡化字,「姜」就應該寫成「薑」,於是他們就把「姜子牙、孟姜女」寫成了「薑子牙、孟薑女」,以後這些人凡是見到文本中有「姜」這個字,全部轉換成了「薑」。這就是因爲這些初學者不知道「姜」和「薑」就是按照合併漢字簡化的方法進行簡化的。「姜」和「薑」是兩個不同的漢字,漢字簡化把「姜、薑」這兩個原本承擔不同意義的字都合併成了一個字-「姜」,讓「姜」不僅承擔它自己本身的意義,同時也承擔起「薑」字的意義。
                            「薑」指的是植物,觀察它的部首就可以看出來了,我們平常說的「生薑、葱薑蒜」的「薑」纔用「薑」;而姜子牙的「姜」是姓氏,把「姜子牙」寫成「薑子牙」那就不正確了。
                            上面敘述的這種讓一個字承擔不同字意義的情況,我們以後簡稱爲「一對多」現象。初學所謂「繁體字」者,如果不把這一組組「一對多」關係的漢字掌握,他們一出手就會寫錯,從而用錯。「一對多」合併字是初學者必須攻克的問題,也是學習「繁體字」的重點與難點。
                            「說明」1.本貼日後將按照「簡化字總表」的順序,將現代漢語通用的,所有存在「一對多」關係的字一一列出,並按照個人認爲易於讓初學者能迅速準確什麼意義上用這個字,什麼意義上用那個字的思路進行解釋。
                            ⚠️⚠️2.特別注意,本貼僅爲讓初學者掌握簡化字與繁體字的對應關係,純屬個人興趣,不屬於學術研究,錯誤疏漏之處在所難免,希望和大家共同討論。本貼所列「一對多」關係漢字,不對古代漢語常用字加以列舉!例如体「體」,雖然漢字簡化把体、體兩個字合併成「体」,「体」音同「笨」,意思是從事體力勞動的人,如詞語「体夫」,但是這個意義在現代漢語以及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會涉及,因此此貼暫時對這一類的字不列出,也不會加以解釋。諸如此類的字還有价「價」;个「個」;圣「聖」等。


                            IP属地:山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22-05-30 19:23
                            收起回复
                              「崑」和「崙」
                              「崑」、「崙」在大陸被當作異體字。
                              「崑崙」是山名,指「崑崙山」。


                              IP属地:山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22-06-03 16:3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