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帝女花》的传承
1. 黄燮清之《帝女花》
唐涤生在《仙凤鸣剧团第四届演出特刊》中,自述己作《帝女花》(以下简称唐《帝女》)所本为清黄燮清(1805-1864)之作。 [9] 黄燮清所撰《帝女花》(以下简称黄《帝女》)属清代传奇。黄燮清原名宪清,字韵珊,浙江海盐人,道光乙未(1835)举人,多次会试不中;戏曲著作有《倚晴楼七种曲》。(《茂陵弦》、《帝女花》、《脊令原》、《鸳鸯镜》、《桃溪雪》、《居官鉴》和《凌波影》)《元明清戏曲史》评:道光以还,戏曲衰落,黄燮清「尚不失为个中高手」。 [10] 《帝女花》属《倚晴楼七种曲》之一,为黄燮清较杰出之作。吴梅(1883-1939)《中国戏曲概论》评:「韵珊诸作,《帝女花》、《桃溪雪》为佳」。 [11] 黄《帝女》更在道光(清宣宗年号1821-1850)年间传至日本,孙恩保〈桃溪雪题词〉载∶「黄九词名海外传」。自注云:「韵珊前制《帝女花》曲,日本人咸购诵之。」 [12] 黄《帝女》一剧,写於道光十二年(1832)。时黄燮清乡试落第,《红楼梦》评论家陈其泰(1800-1864)与他「谈次适及明季长公主事」,并鼓励黄燮清撰作坤兴公主(名徽娖諡长平1646年卒)事迹。黄燮清以「一月而成新词二十折」,写成《帝女花》传奇。(《帝女花》陈其泰序) [13]
2. 明末帝女——长平公主事
黄《帝女》主要根据吴梅村(1609-1672)〈思陵长公主挽诗〉写成。 [14] 是诗述贵主由「瑶池小凤凰」至病逝之整个哀伤历程。除挽诗外,事涉长平公主的尚有〈萧史青门曲〉。吴梅村在〈萧史青门曲〉中,描述了明光宗(1620年在位)二女:乐安公主病逝、驸马在国亡时殉国;宁德公主在明亡后沦入柴门,以及崇祯(明思宗1627-1644年在位)帝女长平公主被父斫臂及病殁等事,用以书写明皇族之没落。 [15] 有关长平公主事迹之文尚有张宸〈长平公主诔〉、杨慎(1488-1559)《廿一史弹词注》。史料方面:《明史》、《明纪》和《明通鉴》等书均有简略记述长平公主事。《明史》卷一百二十一载:长平公主於十六岁时配婚周世显,「将婚」而「城陷」,并被崇祯伤臂。清顺治二年(1645)公主上书明志欲遁入空门。「诏不许」,复令配婚周世显,并赐田宅、金钱等物,唯长平公主却於婚后「逾年病卒」。 [16]
黄燮清依长平公主事迹,敷衍成二卷二十折《帝女花》传奇;(除谪世、转世部份外,基本上依据史实) 唐涤生依此改编,却未为原著所囿,裁制适合现世粤剧观众口味而不失典雅之作。两出《帝女花》戏曲,在人物性格与命运、乱世描写和帝女、驸马情,以及利用谪世、转世为结构三方面,则有较为显著的相异处及不同的侧重点。本文尝试以上列三点为题,切入讨论唐涤生对黄燮清《帝女花》的改编,以见唐涤生在继承古典戏曲之余,如何在人物塑造、戏剧冲突和情节结构等方面,编写为现代粤剧观众接受,又具备文学价值之作。 [17]
1. 黄燮清之《帝女花》
唐涤生在《仙凤鸣剧团第四届演出特刊》中,自述己作《帝女花》(以下简称唐《帝女》)所本为清黄燮清(1805-1864)之作。 [9] 黄燮清所撰《帝女花》(以下简称黄《帝女》)属清代传奇。黄燮清原名宪清,字韵珊,浙江海盐人,道光乙未(1835)举人,多次会试不中;戏曲著作有《倚晴楼七种曲》。(《茂陵弦》、《帝女花》、《脊令原》、《鸳鸯镜》、《桃溪雪》、《居官鉴》和《凌波影》)《元明清戏曲史》评:道光以还,戏曲衰落,黄燮清「尚不失为个中高手」。 [10] 《帝女花》属《倚晴楼七种曲》之一,为黄燮清较杰出之作。吴梅(1883-1939)《中国戏曲概论》评:「韵珊诸作,《帝女花》、《桃溪雪》为佳」。 [11] 黄《帝女》更在道光(清宣宗年号1821-1850)年间传至日本,孙恩保〈桃溪雪题词〉载∶「黄九词名海外传」。自注云:「韵珊前制《帝女花》曲,日本人咸购诵之。」 [12] 黄《帝女》一剧,写於道光十二年(1832)。时黄燮清乡试落第,《红楼梦》评论家陈其泰(1800-1864)与他「谈次适及明季长公主事」,并鼓励黄燮清撰作坤兴公主(名徽娖諡长平1646年卒)事迹。黄燮清以「一月而成新词二十折」,写成《帝女花》传奇。(《帝女花》陈其泰序) [13]
2. 明末帝女——长平公主事
黄《帝女》主要根据吴梅村(1609-1672)〈思陵长公主挽诗〉写成。 [14] 是诗述贵主由「瑶池小凤凰」至病逝之整个哀伤历程。除挽诗外,事涉长平公主的尚有〈萧史青门曲〉。吴梅村在〈萧史青门曲〉中,描述了明光宗(1620年在位)二女:乐安公主病逝、驸马在国亡时殉国;宁德公主在明亡后沦入柴门,以及崇祯(明思宗1627-1644年在位)帝女长平公主被父斫臂及病殁等事,用以书写明皇族之没落。 [15] 有关长平公主事迹之文尚有张宸〈长平公主诔〉、杨慎(1488-1559)《廿一史弹词注》。史料方面:《明史》、《明纪》和《明通鉴》等书均有简略记述长平公主事。《明史》卷一百二十一载:长平公主於十六岁时配婚周世显,「将婚」而「城陷」,并被崇祯伤臂。清顺治二年(1645)公主上书明志欲遁入空门。「诏不许」,复令配婚周世显,并赐田宅、金钱等物,唯长平公主却於婚后「逾年病卒」。 [16]
黄燮清依长平公主事迹,敷衍成二卷二十折《帝女花》传奇;(除谪世、转世部份外,基本上依据史实) 唐涤生依此改编,却未为原著所囿,裁制适合现世粤剧观众口味而不失典雅之作。两出《帝女花》戏曲,在人物性格与命运、乱世描写和帝女、驸马情,以及利用谪世、转世为结构三方面,则有较为显著的相异处及不同的侧重点。本文尝试以上列三点为题,切入讨论唐涤生对黄燮清《帝女花》的改编,以见唐涤生在继承古典戏曲之余,如何在人物塑造、戏剧冲突和情节结构等方面,编写为现代粤剧观众接受,又具备文学价值之作。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