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吧 关注:91,752贴子:2,683,214
  • 10回复贴,共1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模板总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
   1.五步操作程序:
    (1)细审“题干”。抓住“关键词”和“修饰词”、“限定词”
模拟训练:
   从大气环流角度,解释两地气候特点及成因
   分析图示地区种植棉花的有利自然条件
   结合图示地区的地形,评价该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
   比较两地水土流失带来损失的差异性,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从环境角度,分析该城市工业布局的合理性。
常见“词语”的把握和答题要求
描述     详细描写;先总体大概描述、后具体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简述     概要描写;从各个具体要素大概描述;不必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说出     相当于“罗列”要素;各要点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阐述     “分析+叙述”;既要有原因,又要有结果和观点;
语言格式:因为…所以(导致)..
例析     “实例+分析”;一定要结合具体实例,从这个例子分析其具体做法
评价     “有利+不利”;语言格式:有利:1、2、3..。不利:1、2、3..
分析     “有利及其原因+不利及其原因”;
语言格式:有利:1、因为..所以(导致)..2..。不利:1、因为..所以(导致)..2..
比较     两个地理事物都要回答。语言格式:因为A..,以A比B...
意义     正面意义+负面意义;本地区(事物)意义+其它地区(事物)意义
影响     正面影响+负面影响;本地区(事物)影响+其它地区(事物)影响;现在的影响+将来的可能影响;自然环境影响+社会经济影响+生态环境影响
措施     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当地措施+合作措施
判断     理由+结论。语言格式:正确(合理)或错误(不合理)、因为..所以..
变化     体现“提高、上升、增加、下降、先降后升、先升后降”思路
关系     思路:A导致B导致C..。体现“因果关系、前后关系、时间关系、主次关系”
结构     所占比例;主要组成;适当评价其合理性
    (2)列出“模板”。(见下面的常见模板)
    (3)仔细“筛选”。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
    (4)酝酿“语言”。“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
    (5)书写答案。“地理语言(避免大白话)”、“套装语言(不用自造语句)”、“逻辑语言(不得互相矛盾)”、“精炼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



1楼2010-06-01 11:38回复
    二.综合题的常见答题模板
    ☆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相对位置
       1.海陆位置;2.经纬度位置;3.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4.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5.经济和军事位置;6.相邻地区(经济发达区)
    ☆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和各地形所占比例;2.地势起伏状况;3.主要地形分布;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高低(决定因素)。具体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地势。阴坡\阳坡,海拔高度
    3.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大陆性\海洋性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大气环流和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焚风效应、雨影区)。半山腰的降水量最大
    3.地势高低:海拔高,水汽难以到达。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
    ☆干湿度影响因素:
       降水量和蒸发量共同决定
    ☆雾、霜的影响因素:
       1.湿度(河流湖泊附近、水库附近);
    2.地形(低洼地、山坳里);
    3.尘埃(道路边、市区内、建筑工地、矿区)
    ☆风力的影响因素:
       1.气压梯度力大小;2.距高压中心远近;3.摩擦力大小(地面平坦开阔、海面上);4.植被多少;5.地形(山谷口的狭管效应、高原上)
    ☆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及其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6.凌汛
    ☆河流的水系特征:
    1.发源地、长度、入海口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和支流形状
    7.有无湖泊沟通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青藏高原、德干高原、巴西高原、东非高原等)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我国西北地区、中亚、西亚、北非、美国西部内陆、澳大利亚中西部等)
    4.大气清洁度:城市和乡村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1.降水(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反之则雪线高)
    举例: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天山北坡雪线低;阿尔卑斯山北坡雪线低;落基山的北段和安第斯山南段的西坡雪线低;落基山的南段和安第斯山北段的东坡雪线低等
    2.气温(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中低纬度雪线高、高纬度雪线低)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1纬度:相同海拔,则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2.海拔:相同纬度,则海拔越高,带谱越复杂
    3.热量:阳坡帯谱多且位置高、阴坡带谱少且位置低
    ☆地质作用分析:内力+外力
       1.内力作用:地壳运动(拉伸、挤压)、岩浆活动(火山)、变质作用等三个方面
    


    2楼2010-06-01 11:39
    回复
      ☆渔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大陆架情况(面积广阔、海水浅)      2.水温情况(温带海域:气温变化大、海水搅动)
      3.河口处(丰富的营养盐类)           4.洋流(交汇流或上升流)
      ☆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1.气象条件:天气晴朗,降雨稀少,大气透明度高;
      2.纬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影响初始发射速度,影响燃料消耗和发射成本
      3.地势:平坦开阔,便于跟踪和搜救
      人文条件     1.人口:单位面积人口密度低,地广人稀,不造成伤亡和破坏
      2.交通:交通便利(沿海、沿铁路)
      3.军事:符合国防安全和保密需要
      ☆隧道的选址条件:
      1.地质构造(在背斜处、避开断层):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天然穹形构造,不易塌方。   2.岩石性质(坚固、不破碎、不松软) 3.长短(造价成本)
      ☆汽车站选址的区位条件:
      长途汽车站     1.站前路况(道路宽阔);2.与市内外交通联系(沿主干道)
      3.地价和土地面积
      市内公交站     1.与其他站台近且错位; 2.距道路交叉口近;
      3.靠近商业点;          4.避开十字路口
      ☆飞机场选址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1.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排水);2.地质:地基稳定;3.气候:少云雾。
      社会经济条件:1.交通条件: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2.经济: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环境要求:距市区有一定距离,附近不能有学校、医院(疗养院)、养殖场,不能有高大建筑物和山峰。
      ☆交通条件评价:
      1.交通方式和种类;     2.交通线路密度;      3.交通方向与经济点关系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和治理措施:
      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征(有哪些方面?)   
      2.水文特征(有哪些方面?)
      3.降水特征(降水量、时长、强度)
      4.气候异常(普降暴雨,降水比常年偏多,例如“百年不遇”)
      人为原因:
      1.植被破坏(乱砍乱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调蓄能力降低;植物涵养水源、调节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蓄洪峰能力下降。)
      治理措施
      上游     中游     下游     其它
      修建水库、拦截上游来水;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修建水库、拦截上游来水;修建分洪、蓄洪工程;(部分河流:裁弯取直、加固大堤)     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入海河道     加强天气监测、预报;鼓励参加灾害保险;学习抗洪知识技能;提高防洪意识
      ☆缺水(旱灾)原因的分析与解决措施:
      原因
      自然原因     1.气候特征(降水和蒸发);2.河流和湖泊(灌溉水源);3.农作物需水季节
      人为原因     1.用水量大(人口、工农业);2.利用方式(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
      解决措施
      1.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海水淡化
      2.节流: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发展节水农业(喷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规,提高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
      ☆水土流失的原因、治理措施(黄土高原、江南丘陵红色荒漠化、西南地区岩漠化、南亚、东南亚地区)
      自然原因     1.气候(降水);2.地形(坡度);3.土质;4.植被
      人为原因     破坏植被(乱砍乱伐;修路;开矿)
      


      4楼2010-06-01 11:40
      回复
        多谢~


        6楼2010-07-16 15:02
        回复
          不错


          7楼2011-02-21 15:15
          回复


            IP属地:重庆8楼2011-02-21 15:22
            回复
              非常棒 感谢楼主!!


              9楼2011-04-05 16:13
              回复
                MARK


                10楼2011-04-05 16:14
                回复
                  不错哦。


                  11楼2011-04-16 23:31
                  回复
                    不错


                    12楼2011-04-17 02:38
                    回复
                      不错。可惜需要打印下来。


                      13楼2011-04-17 07: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