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对未分群无球粒陨石NWA 7325长石颗粒中微晶的化学组成和矿物结构的分析,确定了这些从未在其他陨石中有过报道的特殊微晶的成因。以微晶成因作为切入点,构建小行星撞击模型,计算撞击时小行星母体的温度,证实太阳系早期小行星在高温状态下发生强烈的冲击作用;
(2)首次证明了在小行星撞击过程中,高温靶岩与低温靶岩的冲击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当撞击强度不足以粉碎小行星时,低温岩石多是只产生微米级宽度的熔脉或熔融囊,而高温岩石会出现大范围的熔融,并从冲击熔体中结晶新的矿物;
(3)太阳系早期(20 Ma内)小行星处于高温状态,并且星子间的撞击也最为频繁。因此,本研究表明冲击作用能够有效的熔融小行星的壳层岩石,是太阳系早期小行星(壳)进行熔融分异的重要热源。





(2)首次证明了在小行星撞击过程中,高温靶岩与低温靶岩的冲击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当撞击强度不足以粉碎小行星时,低温岩石多是只产生微米级宽度的熔脉或熔融囊,而高温岩石会出现大范围的熔融,并从冲击熔体中结晶新的矿物;
(3)太阳系早期(20 Ma内)小行星处于高温状态,并且星子间的撞击也最为频繁。因此,本研究表明冲击作用能够有效的熔融小行星的壳层岩石,是太阳系早期小行星(壳)进行熔融分异的重要热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