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早期古籍《庄子·逍遥游》当中,记述有一极北之国被称为“穷发国”,同时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著作《历史》中说,阿尔泰山下居住着一种“秃头人”, “秃头”、“穷发”很可能就是指某个民族不留发辨的习俗,意思相近,不谋而合。
而这些黑石头石人的典型特点,就是圆形的头顶上没有任何发饰,希罗多德的著作中还说:秃头人长着“狮子鼻和巨大的下腭”,这种蒙古人种的脸型恰恰在这些石人身上表现得很突出。
非常有意思的是,希罗多德说秃头人在山中看守着黄金,而阿尔泰山的确自古以来就是金矿,学术界所说的草原丝绸之路,因为在四千年以前就已存在,那时人们交易的商品不可能是丝绸,除了一些生活用品之外,最有可能的就是黄金,所以说,草原丝绸之路又被称为黄金大道。
当然,中外古籍对新疆青铜时期的居民称谓多种多样,把新疆早期石人都归结为所谓“秃头人”的遗留物,是否过于简单?
在西方史料中,曾把亚欧草原的一些早期游牧部落称作斯基泰人,国内部分学者认为,这正是中国先秦史料中提到的塞人,他们也活动在阿尔泰山、天山一带,那么塞人和秃头人又是什么关系呢?
在新疆呼图壁县的天山深处,有一个叫康家石门子的地方,石门子崖壁之上有一幅面积达一百多平方米的岩画,据考证,这是一幅在世界上都很罕见的生殖崇拜岩画,而它的创作者正是三千多年前在此游牧的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