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薇星空吧 关注:117贴子:2,513
  • 12回复贴,共1

【图组】植物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生长在澳大利亚山区的乌洛米松 

 据德国《镜报》报道,索斯比拍卖行将于近期拍卖一批特殊的拍品--多株极其珍贵的乌洛米松树(Wollemi Pine)。专家门介绍说,这种松树早在两亿年前便已出现在了地球上,堪称植物界的又一“活化石”。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科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试图延续它们的存在。 

按照拍卖方提供的条件,竞拍者购买一株乌洛米松的费用至少将达到1200美元。此外,他还必须拥有一个足够大的花园,因为乌洛米松最高可长到120英尺,直径则会超过3英尺。 

科学家们指出,乌洛米松早在两亿年前便已出现。以前考古学家曾多次找到过该树种的化石。不过,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乌洛米松早已全部灭绝。 

但是到了1994年情况却出现了转机。当时,英国David·Noubl国家公园的工作人员意外地在澳大利亚的蓝色山脉地区找到了不足100株的奇特松树。后经鉴定证实,这些松树正是早已被宣布灭绝了的乌洛米松。 

澳大利亚悉尼皇家植物园称这一发现就像是找到了“活生生的恐龙”,并允许人们推广这一树种。 

为了防止不法分子的盗伐,这些乌洛米松树的具体生长地点目前仍处于高度保密状态。就连植物学专家要想见到这些珍稀树木也需费一番周折:参观者必须被蒙上双眼,然后再由直升机送往松树的生长地。(黄龄 编译)



1楼2006-01-18 17:24回复
    野生莴苣 


       近日,一名意大利考古学家宣布,他已经破译了困惑考古学家数世纪的谜团:莴苣曾是古埃及人的“伟哥”。 

      自希腊和罗马时代,人们就知道莴苣有温和的镇定和止痛作用,并给它起了拉丁文名:lactuca。其中lac有牛奶的意思,是指从这种植物身上流出的白色带苦味的乳状汁液。对此,许多古籍中都有所记载。


      早在公元前430年,古希腊医师希波克拉底就曾经对这种具有与鸦片类似作用的汁液进行过描述。而公元一世纪,罗马皇帝尼禄军队的希腊外科医生及博物学家狄奥斯科里也曾提出莴苣能够驱除睡梦中的性欲图像。


      公元前二世纪,大普林纽斯也在书中写道莴苣有降低性欲的作用。他在他的《自然历史》一书中写道莴苣有“嗜睡作用,能降低性欲,使身体降温,净化肠胃,并增加血量。”


      然而埃及人的浅浮雕却将莴苣用于了不同的用途:这种植物是用来祭祀古埃及神敏的祭品。


      敏是施生殖和性欲的神,他总是被画成是长有巨大竖直阴茎的样子的。为什么这种用于镇定安睡的蔬菜会与施性欲的神敏相联系?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考古学家一直百思不得其解。


      为解开这个谜团,意大利民族植物学家吉尔吉勒·萨莫瑞尼首先从辨认古埃及浅浮雕上的莴苣种类入手。结果发现这是一种名叫毒莴苣(lactuca serriola)的野生莴苣。这种野莴苣外形与蒲公英相似,属菊科向日葵属,是现代美国叶用莴苣(lactuca sativa)的祖先。


      这两种植物事实上就是一种,很难将人工培育的和野生的区别开来。它们之间也很容易杂交,彼此基因也没有很大的差异。


      毒莴苣最早是由古埃及人种植的,现在在整个欧洲、亚洲以及北非、加拿大、美国野外随处可见,它们甚至还长在路边和墙缝里。


      然而现在很难认出它是莴苣。这种植物叶子呈椭圆形,边缘多刺,折断后会流出乳状汁液。


      萨莫瑞尼在对这种植物化学乳胶,或名山莴苣膏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发现用量不同时,莴苣有着完全相反的双重作用。


      实验显示,1克山莴苣膏由于莴苣苦素和山莴苣苦素的存在而具有镇定和止痛的效果。而在高剂量时,刺激性的莨菪烷类生物碱就开始起作用了。


      这也因此解开了一个民族植物学只谜,同时也解释了敏和莴苣之间的联系。


      不过,尽管萨莫瑞尼所宣布的结果很吸引人,但还需要进一步的药学测试才能证实。


    2楼2006-01-18 17:24
    回复
      崖柏——曾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已灭绝的植物物种,于日前在位于四川省万源市的四川花萼山自然保护区被大面积发现


      3楼2006-01-18 17:25
      回复
        记者昨日从四川花萼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了解到,崖柏属于松柏科,长有松果型的果实和柏树一样的枝叶,被植物学家称为世界上最珍稀的裸子植物,它与恐龙处于同一时代,在白垩纪繁盛一时,是世界上极其罕见的“活化石”物种,对于研究古地质、古生物有重要价值,但环境的巨变和近亲繁殖导致这种恐龙时代的孑遗植物面临生存危机。1892年,一位法国传教土在重庆市城口东南部咸宜溪海拔1400米处的石灰岩山地上首次采集到崖柏标本,其木质坚韧、轻巧、耐腐,果实枝叶形态优美、香味四溢,这也是全世界范围内已知的关于崖柏的最早记录。但此后的一百多年中,尽管人们多次找寻,崖柏却仿佛消失了,不仅没有活的植株被发现,就连标本和文字也再没有新的记录。1998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世界受威胁植物红录,崖柏被宣告灭绝。

        据四川花萼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负责人胡明珠介绍,今年4月11日,花萼山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首次采集到崖柏标本,经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所鉴定确认后,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广泛深入地展开了调查工作、寻找崖柏分布区域。近日,管理处工作人员在保护区东南角,原标本采集地干带又发现大面积崖柏集中分布区。据初步估算,该地区至少现存崖柏5000株以上,集中分布在大约2000亩的区域内。这些崖柏已有数百年的树龄,都生长在距地面数十米、上百木的悬崖峭壁的崖缝中,由于养分稀少,绝大多数崖柏都不到10公分粗细,高度也仅在3米以内。

        资料显示,1999年,重庆市城口发现崖柏野生植株并采集到带球果的标本,从此改写了崖柏的历史。2002年,重庆开县再度发现野生崖柏。由此,重庆被认为是世界仅存的崖柏分布地。目前,世界自然联盟将崖柏评为世界级的极危物种。

        四川花萼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负责人胡明珠说,保护这些“活化石”是当务之急。从已知的情况看,花萼山自然保护区发现的崖柏林在分布面积和数量上都占有优势,是已经发现的较大的崖柏种群。管理处工作人员在感到兴奋的同时,还面临不少的困难——要保护这片崖柏林需要相当的人力和物力。


        4楼2006-01-18 17:27
        回复
          被植物学家称做“梦寐以求的圣杯”由一名生物学博士生发现.

          美国旧金山东部再现原以为绝迹的山花。 

          美国一位博士研究生25日宣布,一种已经“灭绝”69年的植物———阿布洛山荞麦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立公园里再次被发现。 

          阿布洛山荞麦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生迈克尔·帕克在位于旧金山东部50公里的孔特拉科斯塔公园一个偏僻角落里发现的。 

          “当我发现那就是阿布洛山荞麦时,我太震惊了,于是我就假装它根本不在那里,以便能继续我的工作,”帕克说。35岁的帕克目前正在攻读综合生物学博士学位。 

          发现阿布洛山荞麦后,帕克采集了几株带回去,进行了确认。目前,他正在研究阿布洛山荞麦,要将其作为他毕业论文的一部分。 

          发现地点保密 

          阿布洛山荞麦属槭树科,花色呈粉红。发现时,阿布洛山荞麦正处于开花期,茎呈Y字型。几十年来,植物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找这种植物。 

          “我们一直称代阿布洛山荞麦是植物学家梦寐以求的圣杯(中世纪传说中耶稣在最后晚餐时所用的杯子),”加利福尼亚-伯克利大学植物标本室北美植物负责人芭芭拉·埃尔特说。 

          “拯救阿布洛山荞麦”组织的负责人塞思·亚当斯说,阿布洛山荞麦能够生存下来可能是当地的兔子不断啃咬外来物种的结果。 

          科学家将采取保护措施 

          “这些发现引起人们的强烈反响,因为它们(的存在)表明我们可以让时间倒流,我们(有机会)重来,”亚当斯说。 

          目前,发现阿布洛山荞麦的具体位置还处于保密状态。植物学家们将对阿布洛山荞麦周围的环境进行研究,以确认这种植物是否面临生存威胁,如野猪、火鸡或其他外来物种。此后,他们将采取措施保护这种植物。


           


          5楼2006-01-18 17:27
          回复
            5月7日,游人在百岁仙人掌前拍照留念。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的西岗公园内有一株108岁高龄仙人掌。高大“身躯”比三层楼还高,且长势良好,每逢春夏还会开花结果。据专家介绍,作为热带植物,这样的仙人掌在寒温带实属罕见


            6楼2006-01-18 17:28
            回复
              罕见的白色植


              8楼2006-01-18 17:30
              回复
                最古老的花 破解讨厌之谜
                在遥远的史前,古植物的模样与现在大相径庭


                9楼2006-01-18 17:31
                回复
                  “传说有一种酷似人形的植物,叫何首乌。这植物的造型逼真,到底是不是何首乌?”昨天,一位在灞河清理河道的铁二十局工人在河道中发现了这样一株疑似何首乌的植物。而专家鉴定却称,此植物虽是天然野生,但不属蓼科,跟何首乌不沾边,到底是什么他也不知道。 

                  昨天中午,记者在新修的灞河桥工地上见到了李师傅,他从蛇皮袋里掏出一个高约35厘米、宽约18厘米的酷似人形的“大家伙”。记者凑近细看,大头小身子,圆圆的“脑袋”上长着一把长长的藤条枝,粗细不均,很像人的头发,眼睛、鼻子清晰可见,而且胳膊、腿、肩膀和臀部都是左右对称、线条分明。 

                  据四川人李师傅讲,13日那天,他正在灞河整修河道,挖坑时突然半边陷了下去,露出个圆圆的东西,他就拽着上面的藤条把它从土里拉了出来,一看吓了一跳,像个娃娃,重量约有5公斤多。李师傅说,“这几天我把它养在沙土里,一到晚上藤条就卷了起来,一到白天又伸展开了。我问了好多人,都说这可能是何首乌。” 

                  为了查清“大家伙”的身份,昨天下午,李师傅带着他发现的宝贝和记者一同来到了陕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专门研究生药、中药鉴定的副研究员杨智锋拿起“大家伙”,在楼梯口的窗边反复观察,随后又将其抱到办公室,放在自己的桌上,拿着放大镜、镊子等工具细细查看起来。随后,他又在“大家伙”的一根粗“头发”里挑了点茎肉做起了显微镜观测。忙活了好一阵,杨智锋说,“何首乌是蓼科植物,可这东西压根不是蓼科的,但确实是天然野生的,到底是啥,我也不知道。”李师傅迫切希望植物方面的有关专家能看一看这个“大家伙”到底是个啥。


                   图为李师傅提着这个“大家伙”让人观赏。


                  10楼2006-01-18 17:33
                  回复
                    西伦敦皇家植物花园温室里的一枝百合花,该花高2.1米,重77千克,在凋谢之前只开放两天。



                     


                    11楼2006-01-18 17:35
                    回复
                      百..百合....不会吧...


                      13楼2007-08-09 17:05
                      回复
                        • 222.172.244.*
                        我以前也看见过,但是都不知道是什么,有人说这是用一个像人一样的模套住给它长的!


                        14楼2007-10-12 15: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