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顺宗吧 关注:77贴子:823
  • 11回复贴,共1

【墓志铭】萧妃堂伯父萧恒,宰相萧俛之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墓志铭】萧妃堂伯父萧恒,宰相萧俛之父。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06-12 21:15回复
    唐朝散大夫殿中侍御史河东县令上柱国嗣徐国公萧府君墓志并序
    秘书监赐紫金鱼袋齐抗撰
    公讳恒,字公岳,其先兰陵人,梁宣皇帝之七世孙也。五代祖珣,入隋封梁国公。高祖钧,皇朝中书舍人、弘文崇文两馆学士。曾祖灌,国子监丞,赠吏部尚书。祖嵩,兵部尚书、中书令、太子太师、徐国公。父华,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嗣徐国公。公即中书之冢子。开元廿八年庚辰岁生于亲仁里,贞元十二年景子岁正月五日终于兴化里之私第。其年七月十七日景午葬于少陵原之先茔,礼也。公冲茂清明,中旷外峻。非礼不动,俟时后言。故能荷太师之丕烈,钟中书之偏爱。宜哉!十七以通经御馆,参京兆府参军事。廿以闻礼相庭,主太常寺主薄印。才难以提网之任,转河中府司录;吏重于取则之邑,授京兆府兵曹。首教化于邦甸,改鄠县令。惣宪章于中台,迁殿中侍御史。直道不降,出河中府河东县令。终焉将葬,而加朝散大夫。哀哉!公率性向方,静专动直。本仁下逯于草木,资孝旁动于神明。吏太常也,丁中书之戚;㧻河中也,罹高堂之艰。天或不仁,命固难请。旬岁之内,创巨荐集。亲戚贻灭性之忧,邻里兴逾礼之叹。伤者吊者,殆不胜感。至于诚敬以事上,操束湿者为公和平。燠休以临下,迫倒悬者由公丰泰。公常自以弈代王者之后,累叶相门之胄,患在速进,不患无位。荣在纂德,匪荣持盈。夫人京兆韦氏,即中书令、郇国公安石之孙,中书舍人、临汝太守斌之子。与公有齐偶晋匹之美,德均志同之和。故公得以乐于名园,蔑彼好爵,崇诗礼以训子,奉黄老以润身。优哉游哉,或出或处。动必造适,举惟蹈中。心无近名,口不言利。故历官七任而一迁秩,从事四纪而一进阶。稽于孔门之徒,庶几于德行之域矣。公尝选从寻调判入高等,会考判者于公为密戚,绌公以远嫌,公口未尝言。故谓德也。公家袭盛业,不为小宗,一门之中,五服同里,虽下叙旁叙皆尽其欢心。故谓行也。公有男子子、女子子共七人,男曰俛,承公文学之诲,前年登春官之第。次曰俶,前右卫兵曹参军。次曰儹,前同州参军。次曰佐,观公政事之行,他日必仕途之良器。长女适殿中侍御史京兆韦彭寿,其下或缨或髫,方贻罹于慈训。悲夫!仲氏前长安县尉曰悟,以抗婚姻之故,见托斯文,志彼下泉。辞之无愧,铭曰:
    乐叔启氏,武皇立极。南海传封,徐方建国。其谁似续,在我明德。进以弘道,恪勤正直。退以居易,优游宴息。修短一致,死生同域。少陵之下,我首惟比。邃谷可迁,斯文犹识。子子孙孙,惟万惟亿。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2-06-13 21:58
    回复
      萧恒(730年—796年2月18日),字公岳,南兰陵人。祖父萧嵩,唐玄宗时期宰相。父萧华,唐玄宗时期宰相。萧恒是萧华的嫡长子,另有一个弟弟萧悟。
      其妻京兆韦氏,祖父韦安石是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时期宰相。父韦斌。
      共有五子二女。长子萧俛、次子萧俶、第三子萧儹、第四子萧佐和幼子。长女韦彭寿妻和次女。
      由于萧恒的长子萧俛是唐穆宗时期宰相,唐书有列传,而萧俛的本传之后又附有其弟萧杰、萧俶的传记。故知萧恒墓志中没有记载姓名的幼子实为萧杰。
      另外,根据韩愈为江西观察使韦丹所撰墓志记载韦丹“后夫人兰陵萧氏,中书令华之孙,殿中侍御史恒之女。”可知萧恒墓志中的次女是韦丹妻。
      萧恒之弟萧悟有一子萧倣是唐懿宗、唐僖宗时期宰相。萧倣和其子萧廪同样附记于萧俛传记中。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2-06-13 22:17
      收起回复
        《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二·列传第一百二十二》:
          萧俛,字思谦。曾祖太师徐国公嵩,开元中宰相。祖华,袭徐国公,肃宗朝宰相。父恒,赠吏部尚书。皆自有传。俛,贞元七年进士擢第。元和初,复登贤良方正制科,拜右拾遗,迁右补阙。元和六年,召充翰林学士。七年,转司封员外郎。九年,改驾部郎中、知制诰,内职如故。坐与张仲方善,仲方驳李吉甫谥议,言用兵征发之弊,由吉甫而生。宪宗怒,贬仲方。俛亦罢学士,左授太仆少卿。
          十三年,皇甫镈用事,言于宪宗,拜俛御史中丞。俛与镈及令狐楚,同年登进士第。明年,镈援楚作相,二人双荐俛于上。自是,顾眄日隆,进阶朝议郎、飞骑尉,袭徐国公,赐绯鱼袋。穆宗即位之月,议命宰相,令狐楚援之,拜中书侍郎、平章事,仍赐金紫之服。八月,转门下侍郎。
          十月,吐蕃寇泾原,命中使以禁军援之。穆宗谓宰臣曰:"用兵有必胜之法乎?"俛对曰:"兵者凶器,战者危事,圣主不得已而用之。以仁讨不仁,以义讨不义,先务招怀,不为掩袭。古之用兵,不斩祀,不杀厉,不擒二毛,不犯田稼。安人禁暴,师之上也。如救之甚于水火。故王者之师,有征无战,此必胜之道也。如或纵肆小忿,轻动干戈,使敌人怨结,师出无名,非惟不胜,乃自危之道也。固宜深慎!"帝然之。
          时令狐楚左迁西川节度使,王播广以货币赂中人权幸,求为宰相。而宰相段文昌复左右之。俛性嫉恶,延英面言播之纤邪纳贿,喧于中外,不可以污台司。事已垂成,帝不之省,俛三上章求罢相任。长庆元年正月,守左仆射,进封徐国公,罢知政事。俛居相位,孜孜正道,重慎名器。每除一官,常虑乖当,故鲜有简拔而涉克深,然志嫉奸邪,脱屣重位,时论称之。
          穆宗乘章武恢复之余,即位之始,两河廓定,四鄙无虞。而俛与段文昌屡献太平之策,以为兵以静乱,时已治矣,不宜黩武,劝穆宗休兵偃武。又以兵不可顿去,请密语天下军镇有兵处,每年百人之中,限八人逃死,谓之"消兵"。帝既荒纵,不能深料,遂诏天下,如其策而行之。而藩籍之卒,合而为盗,伏于山林。明年,朱克融、王廷凑复乱河朔,一呼而遗卒皆至。朝廷方征兵诸藩,籍既不充,寻行招募。乌合之徒,动为贼败,由是复失河朔,盖"消兵"之失也。
          俛性介独,持法守正。以己辅政日浅,超擢太骤,三上章恳辞仆射,不拜。诏曰:"萧俛以勤事国,以疾退身,本末初终,不失其道,既罢枢务,俾居端揆。朕欲加恩超等,复吾前言。而继有让章,至于三四,敦谕颇切,陈乞弥坚。成尔谦光,移之选部,可吏部尚书。"俛又以选曹簿书烦杂,非摄生之道,乞换散秩。其年十月,改兵部尚书。二年,以疾表求分司,不许。三月,改太子少保,寻授同州刺史。宝历二年,复以少保分司东都。
          文宗即位,授检校左仆射、守太子少师。俛称疾笃,不任赴阙,乞罢所授官。诏曰:"新除太子少师萧俛,代炳台耀,躬茂天爵。文可以经纬邦俗,行可以感动神祇。夷澹粹和,精深敏直,进退由道,周旋令名。近以师傅之崇,畴于旧德,俾从优逸,冀保养颐。而抗疏恳辞,勇退知止,尝亦敦谕,确乎难拔。遂兹牢让,以厚时风,可银青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仆射致仕。"
          俛趣尚简洁,不以声利自污。在相位时,穆宗诏撰《故成德军节度使王士真神道碑》,对曰:"臣器褊狭,此不能强。王承宗先朝阻命,事无可观,如臣秉笔,不能溢美。或撰进之后,例行贶遗。臣若公然阻绝,则违陛下抚纳之宜;僶俛受之,则非微臣平生之志。臣不愿为之秉笔。"帝嘉而免之。
          俛家行尤孝。母韦氏,贤明有礼,理家甚严。俛虽为宰相,侍母左右,不异褐衣时。丁母丧,毁瘠逾制。免丧,文宗征诏,恳以疾辞。既致仕于家,以洛都官属宾友,避岁时请谒之烦,乃归济源别墅,逍遥山野,啸咏穷年。
          八年,以庄恪太子在东宫,上欲以耆德辅导,复以少师征之。俛令弟杰奉表京师,复纳制书,坚辞痼疾。诏曰:"不待年而求谢,于理身之道则至矣,其如朝廷之望何?朕以肇建元良,精求师傅,遐想汉朝故事,玄成、石庆,当时重德,咸历此官。吾以元子幼冲,切于师训,欲以敕汝发明古今,冀忠孝之规,日闻于耳。特遣左右,至于林园。而卿高蹈翛然,屏绝趋进,复遣令弟还召诏书。天爵自优,冥鸿方远,不转之志,其坚若山。循省来章,致烦为愧。终以吕尚之秩,遂其疏旷之心。励俗激贪,所补多矣。有益于政,寄声以闻,亦有望于旧臣矣。可太子太傅致仕。"
          开成二年,俛弟俶授楚州刺史。辞日,文宗谓俶曰:"萧俛先朝名相,觔力未衰,可一来京国。朕赐俛诏书匹帛,卿便赍至济源,道吾此意。"诏曰:"卿道冠时髦,业高儒行。著作砺济川之效,弘致君匡国之规,留芳岩廊,逸老林壑。累降褒诏,亟加崇秩,而志不可夺,情见乎辞。鸿飞入冥,吟想增叹。今赐绢三百匹,便令萧俶宣示。"俛竟不起,卒。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2-06-13 22:22
        收起回复
            杰,字豪士。元和十二年登进士第。累官侍御史,迁主客员外郎。太和九年十月,郑注为凤翔节度使,慎选参佐。李训以杰检校工部郎中,充凤翔陇观察判官。其年十一月,郑注诛,杰为凤翔监军使所害。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2-06-13 22:25
          回复
              俶以荫授官。太和中,累迁至河南少尹。九年五月,拜谏议大夫。开成二年,出为楚州刺史。四年三月,迁越州刺史、御史中丞、浙东都团练观察使。会昌中,入为左散骑常侍,迁检校刑部尚书、华州刺史、潼关防御等使。大中初,坐在华州时断狱不法,授太子宾客分司。四年,检校户部尚书、兖州刺史、兖沂海节度使。复入为太子宾客。大中十二年,以太子少保分司东都,卒。俛从父弟倣。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2-06-13 22:25
            回复
                倣,父悟,恒之弟也。悟,仕至大理司直。倣,太和元年登进士第。大中朝,历谏议大夫、给事中。咸通初,迁左散骑常侍。
                懿宗怠临朝政,僻于奉佛,内结道场,聚僧念诵。又数幸诸寺,施与过当。倣上疏论之曰:
                臣闻玄祖之道,由慈俭为先;而素王之风,以仁义为首。相沿百代,作则千年,至圣至明,不可易也。如佛者,生于天竺,去彼王宫,割爱中之至难,取灭后之殊胜,名归象外,理绝尘中,非为帝王之所能慕也。昔贞观中,高宗在东宫,以长孙皇后疾亟,尝上言曰:"欲请度僧,以资福事。"后曰:"为善有征,吾未为恶,善或无报,求福非宜。且佛者,异方之教,所可存而勿论。岂以一女子而紊王道乎?"故谥为文德。且母后之论,尚能如斯,哲王之谟,安可反是?
                伏睹陛下留神天竺,属意桑门,内设道场,中开讲会,或手录梵策,或口扬佛音。虽时启于延英,从容四辅;虑稍稀于听政,废失万机。居安思危,不可忽也。夫从容者,君也,必畴咨于臣,尽忠匡救,外逆其耳,内沃其心;陈皋陶之谟,述仲虺之诰;发挥王道,恢益帝图,非赐对之间,徒侍坐而已。夫废失者,上拒其谏,下希其旨,言则狎玩,意在顺从。汉重神仙,东方朔著《十洲》之记;梁崇佛法,刘孝仪咏《七觉》之诗。致祠祷无休,讲诵不已,以至大空海内,中辍江东。以此言之,是废失也。然佛者,当可以悟取,不可以相求。汉、晋已来,互兴宝刹;姚、石之际,亦有高僧。或问以苦空,究其不灭,止闻有性,多曰忘言。执著贪缘,非其旨也。必乞陛下力求民瘼,虔奉宗祧。思缪赏与滥刑,其殃立至;俟胜残而去杀,得福甚多。幸罢讲筵,频亲政事。昔年韩愈已得罪于宪宗,今日微臣固甘心于遐徼。
                疏奏,帝甚嘉之。
                四年,本官权知贡举,迁礼部侍郎,转户部。以检校工部尚书,出为滑州刺史,充义成军节度、郑滑颍观察处置等使。在镇四年,滑临黄河,频年水潦,河流泛溢,坏西北堤。倣奏移河四里,两月毕功,画图以进。懿宗嘉之,就加刑部尚书,入为兵部尚书、判度支,转吏部尚书,选序平允。咸通末,复为兵部尚书、判度支。寻以本官同平章事,累迁中书、门下二侍郎,兼户部、兵部尚书。迁左右仆射,改司空、弘文馆大学士、兰陵郡开国侯。
                俄而盗起河南,内官握兵,王室浊乱。倣气劲论直,同列忌之;罢知政事,出为广州刺史、岭南节度使。
                倣性公廉,南海虽富珍奇,月俸之外,不入其门。家人疾病,医工治药,须乌梅,左右于公厨取之;倣知而命还,促买于市。遇乱,不至京师而卒。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2-06-13 22:26
              回复
                  子廪,咸通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尚书郎。乾符中,以父出镇南海,免官侍行。中和中,征为中书舍人,再迁京兆尹。僖宗再幸山南,廪以疾不能从。襄王僣窃,廪宗人遘受伪署;廪惧,自洛避地河朔,镇冀节度使王镕馆之于深州。光化三年卒。
                  廪贞退寡合,绰有家法。初从父南海,地多谷纸,倣敕子弟缮写缺落文史。廪白曰:"家书缺者,诚宜补葺。然此去京师,水际万里,不可露赍,当须箧笥。人观兼乘,谓是货财,古人薏苡之嫌,得为深诫。"倣曰:"吾不之思也。"故浊乱之际,克保令名。
                  子颀,亦登进士第,后官位显达。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2-06-13 22:27
                回复
                    史臣曰:萧太师贞独嫉恶,不为利回,不以夷、惠儗之,俾之经纶,则其道至矣。
                    赞曰:萧、李相才,致之外篇。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2-06-13 22:32
                  回复
                    生年有误,是740年。


                    IP属地:湖北13楼2022-08-05 08: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