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慕克吧 关注:115贴子:412
  • 3回复贴,共1

论帕慕克的胡编乱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论帕慕克的胡编乱造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06-15 22:13回复
    本人看过帕慕克的几部作品。
    最真实的东西。《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变迁》。这里面帕慕克真实地写出了自己的童年到成长为一个作家,自己家庭与社会的经历,自己的脑袋里在想些什么,写出了他这个中产阶级在伊斯坦布尔所经历的生活,其中没有波动起伏的语言变化,有的是一种畅通的语感,也是帕慕克的自画传。小的时候我在想什么,伊斯坦布尔留存的记忆是什么,也在此引出了帕慕克所有作品中最重要的一点“呼愁”
    “呼愁”:没错,帕慕克许多作品都写了这一点,写现代人在伊斯坦布尔的变迁中对于现代与过去所存在的变化导致的对于老旧气氛的一种感伤与怀念,感伤直接地表现在一座城市的变迁这本书中,像《我脑袋中的怪东西》所表现的感伤也有一些
    《红发女人》帕慕克以学建筑专业的知识以打井的故事来构建写了关于伊斯坦布尔几十年的变迁。其中胡编乱造的最多的就是红发女人,父亲,我的关系。世界上真的有那么大的巧合吗,弗洛伊德的弑父恋母情结是其中探讨反馈的问题。围绕着伊斯坦布尔几十年的变迁以及弑父恋母的传承,再带着现代意味有着真实地址的东西,完全让你相信这一切真实地在帕慕克身上发现过。也是多人称叙述
    《我脑袋中的怪东西》是以一个多人称叙述来写的小说,这一家是乡下人。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父亲和叔叔进城打工,去卖波札。而主人公,在只有初中小学学历的时候就放弃了教育,也去卖了波札,这本书内容非常的多,讲述了主人公,主人公的父辈,主人公和兄弟的下一辈在城市化变迁中的一生经历。父亲从生到死坚持卖波札,而叔叔因为在兄弟俩一起干的什么分房产导致二人决裂,叔叔的儿子两个兄弟和我相处地很好,也是他们其中之一帮我得到了我的妻子,去带着妻子私奔。兄弟三人分别娶了隔壁村里一家的三姐妹。时间间隔长,语言朴实平滑,喜欢。
    《白色城堡》,纯虚构小说,但编写的完全出人意料。两个人互换身份,而作者就是编写小说的那个人。这个故事发生在十五世纪的欧洲与土耳其,当时欧洲的我被带到土耳其当了俘虏,但依靠着我所学的皮毛医学而活了下来,接着凭借着我的天文学在土耳其的苏丹那里立足,看到了一个和我很像的高级将领,他让我当了他的随从,我们俩一起研究天文,住在一起很长时间,在这其中,我照镜子发现我们俩几乎一模一样,生活了那么多年,我们找到了能逗乐的所有方式逗乐,我把我的一切故事告诉了他,告诉了他我在欧洲的未婚妻,我的母亲,我的家在哪里。他也告诉了我很多。在生活在一起很多年后,他去了欧洲,把这个故事讲给了其他人。从欧洲来的商贩有一个经过我这,和我说了这个故事,我笑了。编写的很有意思嘛,帕慕克
    《纯真博物馆》,个人认为帕慕克排在前三的作品之一,刚开始以强烈的幸福感写了我夺取了当时土耳其人视为珍贵贞操的一个18岁女子的东西,后来为了她我抛弃了一切,收取和她一起经过的许多物品,以便她不在身边的时候回忆她来缓解对她的思念。后面的感情让人沉淀其中,真实可靠。凯末尔爱芙颂的一切,也爱芙颂爱过的,甚至触碰过的一切。痴情、忧伤的男人收集着心上人摸过的所有物品,那些盐瓶、小狗摆设、顶针、笔、发卡、烟灰缸、耳坠、纸牌、钥匙、扇子、香水瓶、手帕、胸针……,甚至是4213个烟头。凯末尔用十五年的时间走完1743个博物馆,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纯真博物馆”,那所有的物件被理为这座爱情博物馆的珍藏,纪念他永失的所爱。
    对这些东西记得清晰,陪伴了一个有妇之夫的女人七年,主人公经历了七年的甜蜜很痛苦,甜的是能够见到她,和爱的人在一起就是幸福,痛苦的是她永远不属于自己。就像纳博科夫的洛丽塔一样,我想纯真博物馆也是对于纳博科夫的一种模仿,或者说是土耳其版的洛丽塔。我很喜欢这个故事。


    IP属地:河南2楼2022-06-16 22:36
    回复
      为什么说帕慕克的胡编乱造功夫是一流的呢
      先对帕慕克的生平进行介绍,帕慕克出生于伊斯坦布尔的一个中产阶级,接受过绘画的学习,所以具备了能写出来《我的名字叫红》的这种作品的知识条件,他大学学的建筑专业,具备了《红发女人》这种作品的知识条件。从帕慕克决定成为作家的那刻起,他又进行了大量的阅读,这又是一个先决条件,从这几个条件来看帕慕克的胡编乱造水平。
      1.《纯真博物馆》。一个长达七年的青春感情故事。没有足够的感情积累难以写出,而帕慕克却编出来了,对于爱人的迷恋。帕慕克是中产阶级,而在书中却描写了一个上流社会的景况,与伊斯坦布尔上流社会观察的变迁与生活交叉在一起,超出自己生活的范围描写的真实可信,其中的情感值得被每一个经历过感情的人相信真有如此痴迷的情感。更令人佩服的是,帕慕克的纯真博物馆在现实中真的存在,这本书就是伊斯坦布尔真正存在的纯真博物馆的目录,而这本书也是那座现实中博物馆的门票。
      2.《我脑袋里的怪东西》。卖波札小贩一生的故事,其实这个还好说。但多人称叙述,帕慕克不停地用女人,男人,妻子,母亲,姐姐,妹妹,表兄,父亲各种身份来叙事,这就要对于故事的全景有个高级的把握,而这种把握帕慕克就用的很好。以自身中产阶级的身份来写无产阶级在城市化的变迁,似乎反应了城市的大多数,这类人他们不属于精英,属于城市的基础人物,却被帕慕克这样真实生动地写出来了,直到现在你彷佛还能听到主人公走在大街小巷,那些对于旧伊斯坦布尔怀念的人必然会喊道:喂,卖波札嘞”
      3.《红发女人》《白色城堡》。这种编造是命运逻辑性的编造,一个是弑父恋母情节,一个是互换身份。这种编造必须要有足够的空间构思力,不得不佩服帕慕克是怎么写出来的。《红发女人》跟帕慕克的专业有些关系,虽然不大,但为他写作确实创造了许多条件,也反应了伊斯坦布尔城市的变迁,以中产阶级身份写当时贫困的我,确实很有意思,之后以多重叙述角度,我,红发女人,xx,三个人写出了整篇故事,每个人对于这个人生所经历的不同,写出的自然不同,三个一起达到了这个结尾,让人心旷神怡


      IP属地:河南3楼2022-06-16 22:50
      回复
        有一种东西叫想象力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2-12-27 13: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