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国道教有四大名山,其实道教有三山、五岳、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三十六靖庐、二十四治(后期为四十四治)等,除此之外还有众多仙山,仅说四大远远不够。但是如果非要说四大道教名山,其实说法也不只有一种。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块了解一下大众认知中的道教的四大名山。
道教四大名山,当代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四川青城山、安徽齐云山。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三种道教四大名山的说法。
1
首先了解一下我们最常见的说法。
一、江西龙虎山
位于江西鹰潭市,祖天师曾在此处修行,练就金丹,现龙虎山正一观有一口1900年历史的古井据说就是当年的炼丹井,另有龙虎山大上清宫一棵将近1900年历史的古树,据说是祖天师手栽。据道教典籍记载,祖天师第四代孙张盛天师携带印、剑、返回龙虎山修行,从此龙虎山就成了正一道祖庭和正一道中心。
此后张天师后裔世居龙虎山,至今承袭六十三代,历经将近一千九百多年。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独具特色的碧水丹霞地貌构成了这里自然人文的绝唱,2010年8月2日,龙虎山与龟峰被一并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二、湖北武当山
位于湖北丹江口市,有72峰、36岩石、24涧、3潭、9泉;除了道经中记载的真武大帝在武当山修道飞升外,我们当代历史所记载的武当山道教最开始起源于春秋时期,老子弟子文始真人尹喜曾在武当山隐仙岩修道。后唐代五龙祠的修建开启了武当山辉煌的历史篇章,经历宋元、特别是明朝时代武当山道教走向了最辉煌的顶峰。
山间道观总数达2万余间,现存古建宫观庙宇53处,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建筑遗址9处,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1994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景区。
三、四川青城山
位于四川都江堰市,是道教发祥地之一,历史源远流长,相传轩辕黄帝时有宁封子,居青城山修道,曾向黄帝传授御风云的“龙跻之术”,黄帝筑坛拜其为“五岳丈人”,故后世又称青城山为丈人山,并建观(丈人观)纪念。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丹梯千级,曲径通幽,以幽洁取胜,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青城山背靠千里岷江,俯瞰成都平原,景区面积200平方公里。古人记述中,青城山有“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八景”之说。全山有36座山峰,诸峰环绕状如城廓。青城山背靠千里岷江,俯瞰成都平原,景区面积200平方公里。古人记述中,青城山有“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八景”之说。全山有36座山峰,诸峰环绕状如城廓。
青城山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全山的道教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包括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老君阁、玉清宫、朝阳洞等至今完好地保存有数十座道教宫观。在2000年被评为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四、安徽齐云山
位于安徽省徽州市,又成白岳,是一处以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为特色的山岳风景名胜区,齐云山素有“黄山白岳相对峙,绿水丹崖甲江南”之称。境内有36奇峰、72怪崖,间以幽洞、曲涧、碧池、青泉,汇成胜境。
唐朝,四川青城山“天谷子道人”的门徒余氏六三娘从湖北武当山来齐云山传道,属正乙派,养文生、耀生、志生、立生四子皆入道,为齐云山最早的四大房,是开山建道之始。自余氏六三娘来到齐云山,至南宋的数百年间,道教在山上建有众多宫观庙院,南宋时代齐云山道教开始逐渐走向了兴盛,明代全国上下,从天子至庶民多数崇道,齐云山道教在明代走向了辉煌的巅峰。
以上是我们常见的四大名山的说法,青城山不用说,武当山和齐云山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是在元明清时代,龙虎山从元代开始统领三山符箓,成为了江南道教的领袖。这个目前常用的说法,应该是从元明清三代逐渐确立的,是距离我们最近的说法。反映了三代四所名山道教的辉煌。








道教四大名山,当代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四川青城山、安徽齐云山。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三种道教四大名山的说法。
1
首先了解一下我们最常见的说法。
一、江西龙虎山
位于江西鹰潭市,祖天师曾在此处修行,练就金丹,现龙虎山正一观有一口1900年历史的古井据说就是当年的炼丹井,另有龙虎山大上清宫一棵将近1900年历史的古树,据说是祖天师手栽。据道教典籍记载,祖天师第四代孙张盛天师携带印、剑、返回龙虎山修行,从此龙虎山就成了正一道祖庭和正一道中心。
此后张天师后裔世居龙虎山,至今承袭六十三代,历经将近一千九百多年。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独具特色的碧水丹霞地貌构成了这里自然人文的绝唱,2010年8月2日,龙虎山与龟峰被一并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二、湖北武当山
位于湖北丹江口市,有72峰、36岩石、24涧、3潭、9泉;除了道经中记载的真武大帝在武当山修道飞升外,我们当代历史所记载的武当山道教最开始起源于春秋时期,老子弟子文始真人尹喜曾在武当山隐仙岩修道。后唐代五龙祠的修建开启了武当山辉煌的历史篇章,经历宋元、特别是明朝时代武当山道教走向了最辉煌的顶峰。
山间道观总数达2万余间,现存古建宫观庙宇53处,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建筑遗址9处,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1994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景区。
三、四川青城山
位于四川都江堰市,是道教发祥地之一,历史源远流长,相传轩辕黄帝时有宁封子,居青城山修道,曾向黄帝传授御风云的“龙跻之术”,黄帝筑坛拜其为“五岳丈人”,故后世又称青城山为丈人山,并建观(丈人观)纪念。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丹梯千级,曲径通幽,以幽洁取胜,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青城山背靠千里岷江,俯瞰成都平原,景区面积200平方公里。古人记述中,青城山有“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八景”之说。全山有36座山峰,诸峰环绕状如城廓。青城山背靠千里岷江,俯瞰成都平原,景区面积200平方公里。古人记述中,青城山有“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八景”之说。全山有36座山峰,诸峰环绕状如城廓。
青城山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全山的道教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包括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老君阁、玉清宫、朝阳洞等至今完好地保存有数十座道教宫观。在2000年被评为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四、安徽齐云山
位于安徽省徽州市,又成白岳,是一处以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为特色的山岳风景名胜区,齐云山素有“黄山白岳相对峙,绿水丹崖甲江南”之称。境内有36奇峰、72怪崖,间以幽洞、曲涧、碧池、青泉,汇成胜境。
唐朝,四川青城山“天谷子道人”的门徒余氏六三娘从湖北武当山来齐云山传道,属正乙派,养文生、耀生、志生、立生四子皆入道,为齐云山最早的四大房,是开山建道之始。自余氏六三娘来到齐云山,至南宋的数百年间,道教在山上建有众多宫观庙院,南宋时代齐云山道教开始逐渐走向了兴盛,明代全国上下,从天子至庶民多数崇道,齐云山道教在明代走向了辉煌的巅峰。
以上是我们常见的四大名山的说法,青城山不用说,武当山和齐云山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是在元明清时代,龙虎山从元代开始统领三山符箓,成为了江南道教的领袖。这个目前常用的说法,应该是从元明清三代逐渐确立的,是距离我们最近的说法。反映了三代四所名山道教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