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叫红吧 关注:5贴子:335
  • 0回复贴,共1

梦歌 粗略解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梦歌》的排列缺乏情节的延续性和主题的连贯性,是以人物为主线串联所有诗歌的,这个人物形象便是亨利,布西凯特。按照贝里曼自己的说法,亨利是一个想象中的人物,而且他经常变来变去,有时是个失败的中年美国黑人的形象,有时却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自说白话。他有一个朋友伯恩斯,而这个名字也是不断变换的。《梦歌》里充满了喜剧性的不确定性,以致读者很难区分诗人自己、亨利和伯恩斯先生。天空有光芒闪烁,大海充满渴望/我们自己也充溢着光芒和渴望”,然而这种宣称言不由衷,只能徒增主人公的绝望情绪。“充溢着光芒和渴望”是世俗的目光对主人公的期待,也是评价成败是非的标准,主人公对这世俗之见厌恶至极。当主人公面对母亲承认“缺乏精神教养”时,他同社会赖以维系的道德准则便彻底决裂了,他已撕破最后一层自欺欺人吧的道德的、教养的面纱,坦然地、近乎绝望地面对这一事实——“生活朋友都令人厌烦”
主人公似乎是一个向传统宣战的斗士,不再忍受外界的禁锢,向现在的一切、向先前教诲他应该爱或敬的一切宣战。“令人厌烦”体现了诗人的人生观:生活本身乃至世界本身就是令人厌烦的。而生活本身包括与之联系的社会人,包括生活的形式,尤其是文学艺术。这里,诗人强调了“伟大的文学作品”是有原因的。一方面,弗洛伊德称文学为“力比多”的表现形式,按照这种理论,主人公厌恶文学也就是厌倦包括原始欲望在内的一切事物、形式;另一方面,“伟大的文学作品”似指一切自认为承载着精神意义的文学形式,从中可见贝里曼对前此各种文学思潮也持否定态度。最后,他还向自然宣战,把他的绝望引入人类最后的避风港,“这宁静的山峦和渔网看上去/更像一辆雪橇”。他甚至怀疑自身,“身后/丢下了我这个小丑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2-06-21 12:5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