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李牧等人的设想,桓骑此阵,表面看起来,无非就是「十字阵」或「X字阵」。4个方向的军队的连接处,非常脆弱,可以看做是,引诱赵军进攻的诱饵。
当赵军朝着这4个连接处进攻时,桓骑军4军闭合,将赵军围歼。但是,果真能如此吗?不,大错而特错。
在此之前,先说一下,兵力对比。
开战之初:
秦军:飞信1.5万,乐华1万,壁军1万,桓骑军5.5万,合计9万。另加风范军5万,合计14万。
赵军:31万。
开战至今:
秦军:飞信跟乐华,合计2.5万人,突破或战死。壁军跟风范军,合计6万人,几近全灭。保存较完整的,只有中央的5.5万桓骑军。
赵军:假设全都往多了说:①假设赵军2倍兵力5万人,去打有主角光环的飞信跟乐华。②飞信跟乐华突破后,又假设派骨珉伯带5万人,去阻挡他们返回重新参战。③还有6万人,在跟壁军和风范军1换1。那么,赵军也应该还剩31-5-5-6=15万人。
15万赵军围攻5.5万桓骑军,接近3打1。李牧完全可以留4万人防守本阵,派11万人去打桓骑的5.5万人,那也是2打1。
既然是2打1,那可以直接全军冲锋。桓骑军的4军,是无法抵挡赵军攻势,无法闭合,无法对赵军形成围歼的,因为他们根本就打不动赵军。
当然,李牧也可以先派一半赵军冲锋,等桓骑军真的对冲锋的赵军,形成包围时,桓骑军背后,也会产生巨大空档,李牧也可以此时,再派剩余赵军,去袭击桓骑军后背,对他们进行反包围。
然而,李牧把扈辙当成了前车之鉴,自己反而谨慎过了头,选择从4个突出的角,开始慢慢磨,反倒浪费了时间。
说不定,桓骑早就预料到了,李牧会把扈辙当成前车之鉴,知道李牧此战,肯定会稳扎稳打,不会像扈辙那样激进。所以,才一直气定神闲,在用疑阵迷惑李牧的同时,静待夜幕的降临。如若果真如此的话,那桓骑在心理战上,则战胜了李牧。
熟知人性,并善于玩弄人心的桓骑,能跟嬴政侃侃而谈,甚至正面硬怼,如今想来,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