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名人吧吧 关注:251贴子:9,350

<<安妮日记>>的作者-----------安妮·弗兰克1929年6月12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967年2月24日, 在西德慕尼黑一个法庭上,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终于站到被告席上被判处死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三个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纳粹在荷兰的秘密警察。曾间接参与杀害140000荷兰人。被他们用毒气毒死的人中包括犹太小女孩安妮-弗兰克。

  安妮和她的一家从1942年到1944年躲藏在被德军占领的阿姆斯特丹市内, 直至他们暴露。安妮于1945年3月死于贝尔森集中营,但她在隐蔽期间所写的《安妮日记》对战后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被评为本世纪最有影响的100本书之一。




1楼2006-01-20 16:30回复
    安妮-弗兰克和她的日记


    2楼2006-01-20 16:31
    回复
      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鲁瓦在1824年4月7日的日记中写道: “保留自己感觉和感情的历史,我等于活了两次,过去将会返回,而未来也就潜藏其中。”

        19世纪法国日记家狄兰在1816年的日记里也写道:“当人们厌倦于周遭的纷扰,就会退回自身,在面对自己的孤独和良心的亲密里获得安宁。”

        比《安妮日记》早半个世纪,法国,一名犹太军官德雷福被歧视栽诬,他的沉痛日记预告了半个世纪后欧洲出现的犹太人大浩劫。

        《安妮日记》告诉我们的,就是一个成长期的少女如何面对战争、种族迫害、自我成长与定位,以及男女角色等问题。


      3楼2006-01-20 16:32
      回复
        .


        4楼2006-01-20 16:37
        回复
          两个同龄少女的日记

          “没有日记,也就无我。”——安妮·弗兰克


          7楼2006-01-20 16:50
          回复
            古德隆·希姆莱(GudrumHimmler),1929年8月8日生于德国慕尼黑,纳粹党魁海因里希·希姆莱之女。古德隆日记始于1941年夏,记有家人对她的期待、周围发生的事及她从大人谈话中的所闻,还录下她蜷缩于自身小世界的孤独和对形势急转直下的无奈。日记由其母连同希姆莱的重要文件一并保存,后落入盟军手中,被公布于众。


            9楼2006-01-20 16:51
            回复
              两同龄少女在特定年代记下了对人生和战争的各自看法。安妮是那个年代的受害者,诚如她说:“我较其他少女更早开始思考,我认为,作为人应对自己负责。”她的日记就是明证,表达了她对法西斯和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渴望。她爱父亲:“他是我的一切,我最爱的人,我的光辉楷模。”古德隆则站在纳粹战争作俑者一边,把赌注下在根本无望的“战争胜利”上,对其父希姆莱,第三帝国最阴险的刽子手崇拜到了荒唐的地步:“希姆莱,我亲爱的上帝,他甚至可以决定我们在哪天过圣诞节,12月17日,20日或21日,看他哪天到家。”随着时局的变化,战事渐而成了两少女日记的主题。德军每后退一步,解放就更为临近,希望之光射入安妮躲藏的密室,却给古德隆行将崩溃的世界投上阴影。


              10楼2006-01-20 16:52
              回复
                去年深秋,笔者访德期去荷兰阿姆斯特丹参观安妮·弗兰克纪念馆。馆内二楼可活动的书架背后有一斗室,这就是安妮当年的藏身处。 
                  斑剥的书桌上放着泛黄的日记手迹,墙上划有条条铅笔横线,安妮用以标记自己渐增的身高。墙上还贴有许多画片,安妮为自己营构了一方天地。一个半小时后,我怀着沉重的心情离去,在街角处安妮的青铜雕像前驻足沉思,她那清癯瘦弱的脸容成了永不抹去的记忆。 
                   
                  生活在慕尼黑的古德隆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据《明镜》1982年第3期报导),如今,当她翻阅当年的日记时想必会对自己的过去感到羞愧和遗憾。这儿有必要追述那一历史的瞬间:1970年12月7日时任联邦德国总理的勃兰特在法兰华沙大屠杀纪念碑前下跪谢罪。“不必这样做的他,替所有必须这样做而没有这样做的人跪下了。”今天,我们可以告慰犹太少女安妮:德国人民有良心,有勇气面对历史耻辱,并决定在柏林立碑纪念大屠杀的受害者。


                12楼2006-01-20 16:55
                回复
                  《安妮日记》:记录犹太人苦难

                  “1942年10月9日,我们的许多犹太朋友成群地被带走,盖世太保用运送牲畜的卡车把他们运送到威斯特伯克集中营,我们相信他们中的大部分将会被杀害……

                    “1944年2月3日,我已经到了无所谓生死的临界点,没有我地球照常运转……

                    “1944年7月15日,这真是一个奇迹,至今我还坚持我的信仰:尽管人们都有这样那样的荒谬和缺陷,但我坚信人们内心的最深处都是真正善良而美好的……”


                  13楼2006-01-20 16:58
                  回复
                    有一落木梯从楼下的过道通上三楼。楼顶是个楼梯间,两边开门。左边的门通往前面的香料储藏区、顶楼和阁楼。另外有一落典型荷兰式的楼梯,非常陡,走起来脚跟挺累,从这幢房子的前半部通到另一扇朝街的门。

                      楼梯间右边的门通往屋子背面的“密室”。谁也不会想到,这扇这么平凡无奇的灰门背后有这么多房间。门前只有个小小的台阶,上了这台阶,就到门里。你正前方是一落陡梯,朝左是一条窄窄的过道,通向一个房间,这间房就是弗兰克一家的起居室兼卧室。隔门是一个小房间。是这家中两位小姐的卧室兼书房。陡梯右侧是一个洗手间,不开窗,但是个洗手台。角落里的门通往厕所,另一扇通往玛各和我的房间。走上陡梯,走到顶,你会惊讶,一幢河滨的老宅子里居然有这么一个又明亮又宽敞的房间。里面有个火炉(因为这儿从前是库格勒先生的实验室),和一个料理台。这里要当凡·丹夫妇的厨房兼卧室,也是我们大家共用的客厅、饭厅和书房。有个小小的边间,是彼得·凡·丹的卧室。另外,就像这幢建筑的正面,这里有个阁楼和顶楼。就这样。以上,我把我们可爱的密室整个为你介绍了。

                    安妮敬上

                    ……


                    24楼2006-01-20 17:25
                    回复
                      安妮在1944年4月5日的日记中写道:“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安妮,你已如愿以偿...


                      25楼2006-01-20 17:28
                      回复
                        ...


                        26楼2006-01-20 17:33
                        回复
                          UP 顶上~~~~~~~~~~~~~~~~~~~~~


                          27楼2006-01-21 00:13
                          回复
                            • 218.22.113.*
                            还有吗?力顶


                            28楼2010-04-02 13:00
                            回复
                              安妮•弗兰克


                              29楼2011-05-08 17: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