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大数据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医疗、会计、农业、物流、交通,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大数据,举个最简单,也是现在必不可少的大数据应用,疫情防控。
一、“码”上出行
自2019年疫情爆发开始,健康码、行程码就成了大众出行最重要的保障,通过对目标人群的大数据分析,如人际关系、GPS定位系统、消费记录及出行记录,划分绿码、黄码、红码人群,经过大数据追踪,掌握“标红”人群的密接、次密接以及时空伴随者。
2020年12月10日,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落实“健康码”全国互认、一码通行,截至目前为止,全国各地的疫情还没有结束,疫情常态化好像成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这不意味着我们变得和其他国家一样与疫情共存,而是要做好与疫情长期战斗的准备。
二、疫情下的矛盾点
大数据就是支撑我们战斗的基础,这是一把双刃剑,大数据精准定位分类这些人群,刚开始技术上的不足也带了许多麻烦,用户人群基数过大,导致后台技术上的故障,健康码无法刷新查看,公共场合检查人员没有看到实时更新的健康码,无法放行,大众急着出行,疫情防控不允许漏洞,事情到这儿就变成一个难以解开的绳结。
但只要学会尊重科学,合理利用科学,很多难题就会迎刃而解,不同城市使用的健康码不尽相同,往返两地需要不断打开形态各一的健康码,流动人员心累,防疫人员的效率也大大降低,遇到节假日一些外来人员扎堆出现在公共场合,基层工作人员知道越到这种日子,防疫工作更不能松懈,检查机制也会愈发严格,大众出行慢、政策繁琐,机制复杂成当前最重要的问题。
三、大数据分析带来新生
因此各个城市开始不断更新健康码的系统,例如2022年4月山东健康码为提升出行效率,更新了健康码,在首页【核酸检测信息】查询栏中,可显示最近一次核酸结果的时效,48小时内有核酸结果时显示蓝色“7d”和“<48h”,超过48小时但7天内有核酸检测结果,则只显示蓝色“7d”,如果7天内没有核酸检测记录,也会有相应图标提示,大大提高防疫人员检查效率,其次,山东青岛在近期开始使用一码通,出行、防疫、场所码等融为一体,人们再也不用穿梭于各类码之间,只需要一个码,出行畅通无阻。
看似简单的健康码页面,实则是利用大数据汇总大量的用户数据,预测用户的健康情况,使疫情防控更加高效、精准,这种大数据技术是一种良性的应用,此类良性应用可以总结为大数据的预测性。
一、“码”上出行
自2019年疫情爆发开始,健康码、行程码就成了大众出行最重要的保障,通过对目标人群的大数据分析,如人际关系、GPS定位系统、消费记录及出行记录,划分绿码、黄码、红码人群,经过大数据追踪,掌握“标红”人群的密接、次密接以及时空伴随者。
2020年12月10日,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落实“健康码”全国互认、一码通行,截至目前为止,全国各地的疫情还没有结束,疫情常态化好像成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这不意味着我们变得和其他国家一样与疫情共存,而是要做好与疫情长期战斗的准备。
二、疫情下的矛盾点
大数据就是支撑我们战斗的基础,这是一把双刃剑,大数据精准定位分类这些人群,刚开始技术上的不足也带了许多麻烦,用户人群基数过大,导致后台技术上的故障,健康码无法刷新查看,公共场合检查人员没有看到实时更新的健康码,无法放行,大众急着出行,疫情防控不允许漏洞,事情到这儿就变成一个难以解开的绳结。
但只要学会尊重科学,合理利用科学,很多难题就会迎刃而解,不同城市使用的健康码不尽相同,往返两地需要不断打开形态各一的健康码,流动人员心累,防疫人员的效率也大大降低,遇到节假日一些外来人员扎堆出现在公共场合,基层工作人员知道越到这种日子,防疫工作更不能松懈,检查机制也会愈发严格,大众出行慢、政策繁琐,机制复杂成当前最重要的问题。
三、大数据分析带来新生
因此各个城市开始不断更新健康码的系统,例如2022年4月山东健康码为提升出行效率,更新了健康码,在首页【核酸检测信息】查询栏中,可显示最近一次核酸结果的时效,48小时内有核酸结果时显示蓝色“7d”和“<48h”,超过48小时但7天内有核酸检测结果,则只显示蓝色“7d”,如果7天内没有核酸检测记录,也会有相应图标提示,大大提高防疫人员检查效率,其次,山东青岛在近期开始使用一码通,出行、防疫、场所码等融为一体,人们再也不用穿梭于各类码之间,只需要一个码,出行畅通无阻。
看似简单的健康码页面,实则是利用大数据汇总大量的用户数据,预测用户的健康情况,使疫情防控更加高效、精准,这种大数据技术是一种良性的应用,此类良性应用可以总结为大数据的预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