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战备考经验
大多数经验帖中都会讲到具体时间段用什么书、怎么学(指路:公- 粽 - 昊“酱才会硕那些事”),这里我就不多说了,直接和大家分享我的学习经验和感悟。
(一)数逻的时间规划
仅供参考,大家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计划。
l 4-7月:过完基础和强化部分,用自己的思路总结每部分的知识点。
l 8-9月:练答题速度,学会将知识点融入题中。
l 10-12月:提速+总结错题+巩固知识点+查缺补漏。
(二)逻辑
l 用书:《逻辑精点》《逻辑1000题》《赵鑫全讲真题逻辑》《青阳综合推理》
1.备考思路
我认为形式逻辑只要把书中知识点掌握好,后期做题就基本不会错;综合推理要将老师讲的技巧和自己的惯性思维相结合,不一定要完完全全搬照老师的解题思路,关键在于找到自己最熟悉的解题方法,毕竟在考场上时间本就紧迫,情绪也很容易紧张,很难去想到用什么技巧。把逻辑精点看完后,我发现自己的论证分析还是错很多,于是我又看了薛睿老师的课,说实话没有起到很大作用。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学完知识点后尝试做题,总结不同题型的陷阱、关键词句和解题套路。
2.真题的使用
到冲刺阶段,我把真题都模考了一遍,每道题都看了赵鑫全老师的讲解视频,视频中干货还是很多的。为了维持做题感觉,我每天都会做一套逻辑真题,每做一题我都会在题目上标注题型、注意点、关键词句、知识点、选项对错的原因等。第三遍过逻辑真题时,我会把真题的题型和关键词句汇总到一个Excel表中,然后有事没事地去翻看,让自己回忆和巩固,这样到后面做题的时候,方便将类似的题目放在一起总结比较。
(三)写作
写作我是8月开始准备的,跟的是王诚老师。如果听王诚老师的课觉得难理解,可以先听张乃心老师的基础课过渡一下。我刚开始不知道怎么写,所以迟迟不肯动笔,月底的时候才勉勉强强花了几个小时写完一篇论效。9月开学的时候,我找了一位朋友,约定好每周写两年真题,相互批改监督,一开始先练思路,然后再慢慢熟悉如何写,等能够下笔写出来的时候再去练速度。我每写完一年真题,都会把论效和论证的框架写在本子上,之后再写同一道题的时候就在本子里补充新的思路。说实话不建议大家写模考卷上的题,用真题就够了。此外,平时可以多关注一些社会热点话题(可关注王诚老师推荐的几个公 - 粽 -昊),学会从多角度思考分析。
(四)数学
l 用书:《数学分册》《高分指南》《鑫全数学1000题》《陈剑讲真题》
因为我高中学的理科,且数学比较好,所以我就直接做了《高分指南》,后面觉得高分指南的题目不是很难,于是我又买了高教版《数学分册》来做。21年的时候这两本书的题目还是有些差距的,不过22年两本书融合了,大家用《高分指南》就足够了。如果你数学基础不是很好,可以用机工版《数学分册》来辅助学习。暑假学完全部章节后,我感觉自己还没抓住各章主要考点,于是我又看了《韩超72计》。建议大家学完后都看看,真的很有效果,韩超老师会对每章重点公式和经典题目进行讲解,我根据他讲课的内容做了比较全面的笔记,这本笔记对我后期的学习和做题帮助很大。冲刺后期,为了保持做题速度和感觉,我基本每天都会做一套数学模考卷,用的是《鑫全数学1000题》和《陈剑讲真题》后面的模考题。建议大家对答案时,无论对错,都要把每个题目的答案解析仔细看一遍,因为有些是比较新颖的解题思路或者涉及老师未讲到的技巧,有助于拓展思路。
(五)英语
1.单词
我刚开始用的是《恋练有词》,刚学的时候会看朱伟老师的视频,但是学了几个单元后觉得看视频对我来说效率不高,而且视频的讲解有点啰嗦,所以我后面就直接用《红宝书》背单词了。红宝书中的单词注释比较多,暑假前我两天背一个单元,后面发现按照这个速度根本背不完,于是我就改用墨墨背单词app,一天背几百个单词,基本要背一下午,而且很容易忘。所以在这里建议大家尽早开始,慢慢加量,否则后期来不及背是很痛苦的,最好9月之前背完第一轮,接下来就反复背,每天坚持。单词并不需要你能完全默写出来,只要看到词能够想到意思就行。
2.阅读
阅读我是跟着唐迟老师学的,可能是因为逻辑做多了,我后面做阅读的时候总是容易扣细节、想太多,把题目复杂化,这一问题我是考完才意识到的。大家做阅读时要回归原文,从原文中找答案,不要过度推理!英语阅读真题我过了三遍,第一遍是每做一篇就跟着唐迟老师的视频学一遍,过完一遍后,我每天下午都会重新做1-2篇阅读,用荧光笔标注单词和长难句,写明每个选项的对错原因,每句话都会对着《黄皮书》翻译。
3.作文
作文我是10月中旬开始背的,跟的是王江涛老师,我把书中大小作文的模板都背完了,然后每天大小作文交替写一篇,边写边总结自己的模板,之后就完完全全按照模板写。
(六)一战感悟
⭐️逻辑没必要跟几位老师学(尤其是论证分析),否则很容易思维混乱,把自己绕进去。
⭐️与其纠结选哪个老师,不如花点时间把有倾向的几位老师的课都听一下,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每个老师的讲课思路不一样,每个人的听课体验也不一样,适合别人的老师不一定适合你。
⭐️考试的时候心态很重要,就算碰到不会的,也要尽量心平气和地去蒙,不要因为数学难而影响做逻辑的思路。
⭐️后期模考时,不要因为过于在意结果而影响心情。大多数模考卷都是比较难的,做模考卷只是为了保持做题感觉和速度,没必要一直纠结答案的对错(尤其逻辑),熟悉真题的解题思路才是关键。
⭐️英语用真题就够了,阅读要回归原文,不要妄自揣测作者的意思。有时间的话可以把长难句浅学一下,对阅读理解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提高做题速度很关键,建议模考时尽量提前5-10分钟结束。碰到难题要懂得舍弃,可以做完卷子再重新复盘一遍,可能会有新思路。
三、二战备考经验
(一)择校
我自以为一战准备得挺充分的,我主要是折在了择校上。大家在择校时要多收集信息,对比往年的分数线和招录比,理性选择目标院校。
1.为什么在职二战?
我工作了几个月后发现自己还是想读研,一战失败本就有遗憾,再加上亲戚不断地催促我考公(可考公哪有那么容易),所以我才决心二战的。我没有辞职,一是不敢,怕辞职之后没考上;二是辞职之后没有经济来源,不好意思问爸妈拿钱;三是在职二战的话,对我来说压力也不会那么大,毕竟一战的时候已经有基础。但是在职二战很容易因为工作上的琐事影响心情,工作中的人际交往也难免会耽误学习进度。
2.二战为何选择江财?
一是江财往年的分数线基本浮动不大,对我来说江财是比较保守的选择;二是江财在财经院校中排名还是很靠前的,一战的时候我也有考虑过江财;三是学长学姐创办的酱才豪思能充分提供关于江财的考研信息,减少我搜集信息的时间;四是我身边有朋友在江财;五是江财复试注重专业课,就算初试分不高也有很大可能逆袭。
(二)初试备考经验
我是在8月中旬考虑二战的,真正开始学是在9月中下旬,下面我会为大家分享自己二战备考的经验和感悟。
1.逻辑
9-10月我直接过了一遍赵鑫全老师的《逻辑精点》,然后把《逻辑1000题》中的专项训练做了一遍。因为有一战的基础,做起来还是比较顺利的,把基础过完一遍之后做专项训练能够更好地查缺补漏。我并没有做《逻辑1000题》中的套卷,因为它和真题的解题思路差距很大,而且我没有这么多时间。之后我又花了两三晚的时间把一战时整理的错题捋了一遍。在把逻辑的知识点重拾起来后,我基本每隔1-2晚会做一年真题(做10年之后的即可),然后把比较经典的知识点记在一张A4纸上,同时,和一战时一样,我会对每个题目进行详细的标注解释,方便自己回顾。把真题过了一遍后,我做了一套孙江媛老师的模考卷,发现挺接近真题的,于是每当我做腻了真题时,都会做一套孙江媛老师的模考卷练练速度,后期我都是周一到周五做真题,周末做模考卷并总结。
2.数学
我直接过了一遍陈剑老师的《高分指南》和一战时记的《韩超72计》的笔记。和逻辑一样,把知识点重拾以后,我重新捋了一遍一战做的错题笔记,然后开始做真题,熟悉真题的解题思路和侧重点,接着就有选择地进行模考。之前一战时我只做了陈剑老师和鑫全机构的试卷,觉得自己有点局限于这两个机构的出题思路中了。后来我知道王杰通老师和孙江媛老师一起出了模考卷,也看到很多人推荐王杰通老师的课,于是我将三个机构的模考卷穿插使用,来拓展自己的解题思路并训练速度。其实最重要的还是总结真题、归纳错题,真题过完一遍接着过第二遍、第三遍,总之怎样都不能丢下真题。
3.写作
因为时间不够,我并没有看王诚老师的写作真题书和课程,而是直接报了酱才豪思的批改班,报批改班能够督促我多练写作,也能使我意识到一战时没有注意到的写作细节。第一次批改时,我才正式开始写作,开始前我把一战写的论证论效作文粗略过了一遍,重拾了一下论效开头和结尾的模板,以及论说文的几大类型。
4.英语
我是直接用墨墨背单词app背单词的,每天闲暇时偷偷背一些,一天大概背300-400个,后面慢慢增加。我还过了一遍之前总结的阅读逻辑,然后就开始做真题了。真题的用法还是和一战时一样,全篇通译,标注单词和长难句,注明对错原因。作文也是跟的王江涛,先把大小作文背完,12月每天大小作文交叉写。
(三)复试备考经验
考完后我就估分了,预测是能够进复试的。因为考虑到在职没时间,所以我报了酱才豪思的复试班。之前一直在摆烂,大概到了一月下旬我才开始听课,但学了一周后就过年了,于是进度又落下了,后面就断断续续学到出成绩那天(初试分数和我预估的差不多)。由于之前没怎么学,考虑到再不投入时间精力学的话,复试很容易被刷,于是我月底就辞职了,三月初回到家专心备考。
复试很坎坷,好在酱才豪思的学长学姐一直很耐心地为我答疑解惑,模拟面试也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由于疫情原因,今年江财是线上复试,复试的重心就转移到了理论题库的背诵上(《江财会计专硕复试一本通》里有整理好的理论题库,但我更推荐使用专门的日计划版,两套书T – 堡“会计硕士那些事”都在售)。一开始我是按部就班地背诵的,但是发现自己总是背了就忘,反反复复,于是我将理论题库和讲课ppt、专业书目录、一本通联络起来,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更有效率且不易忘记。建议大家每天都要花时间把之前背诵的内容粗略过一遍,这样才能加深记忆。
(四)二战感悟
⭐️模考仅能帮助提速和拓展思路,熟悉真题才是关键,要多用自己的思路做总结。
⭐️只要稳住心态,逻辑就基本不会出偏差。
⭐️对数学而言,我们可能在平时练题的过程中就碰到过类似的解题思路,所以模考可能会比较得心应手,但真正考试时数学的题目出得很新颖,很考验心态。我平时模考数学一般是错3个以内,但是两次考试我的数学都错了5个以上。这里我并不是想劝退大家,而是希望大家能够重视数学,且在考试时保持好的心态。
⭐️仔细看题,尤其是数学,理解题目之后再做,否则很容易掉入命题陷阱。
⭐️重视英语新题型,21和22年的新题型都比较难,容易选错。
⭐️少汲取无用信息,不要因为别人进度快而感到焦虑,把握好自己的节奏才是最重要。
⭐️是否二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决定,要清楚自己为什么考研,清楚一战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我身边有很多二战成功上岸的例子,也有不少很努力、很优秀却二战失败的例子。二战很辛苦,也很容易放弃,如果大家鼓起勇气选择了二战,希望一定要坚持到最后。
四、结语
以上就是我两次的备考经验,因为体验过一战失败的难过和二战的压力,所以希望我的经验帖能够给二战和即将一战的考生都带来帮助。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考研注定有人失败,有人不如愿,但失败并不代表你能力不行,经历失败后仍不被困难打倒、不失去斗志、不浑浑噩噩,也是强者的表现。我也希望大家明白,上岸不是最终的归途,享受过程中的乐趣和成长也很重要的。最后,借用四字弟弟的一句话:“希望你继续兴致盎然地与世界交手,一直走在开满鲜花的路上”,祝大家都能圆梦江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