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jay迷吧 关注:558,282贴子:23,678,191

中年人讲讲为什么罗大佑会有这样的地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看到贴吧里“理性讨论为什么好多人认同罗大佑独一档?我不理解”一贴,我思考了一下,其实是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因为现在上网绝大多数都是90后,00后,没有经历过罗大佑时期以及过去的乐坛。其实就算70后,80后,如果不是特别关注流行音乐,可能都同样会有关于罗大佑地位的疑问。这个问题,真的不是一句两句能解释清楚的。


IP属地:福建1楼2022-07-21 22:27回复
    罗大佑可曾有过属于自己的时代?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2-07-21 22:29
    收起回复
      这几年邓丽君用热度压不住结巴了,换个工具人罢了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2-07-21 22:33
      回复
        先声明:这里不论罗大佑和周杰伦谁地位高,如果非要问,那就是周杰伦。
        这里主要是单独谈一下上世纪乐坛,或者说周杰伦成名奠定地位之前,罗大佑的地位情况。
        当然不代表不会提及周杰伦和本世纪的乐坛,因为有些事情是要对比一下才容易理解。


        IP属地:福建4楼2022-07-21 22:46
        收起回复
          首先先说罗大佑这个人。罗大佑其实可以说是华语流行音乐史上比较复杂的一个形象了。
          比如你看周杰伦,他虽然音乐风格做很多,但他本人经历其实很简单。就是从一个普通学音乐的学生开始,参加音乐比赛进音乐公司,然后从助理开始幕后转幕前,稳定的每年发专辑一步步成为巨星。中间最大的变动也就是成立自己的公司,但是事业也一步没有离开台湾。其实大部分歌手艺人也都是这样,只是能持续多久的问题。比如崔健也是一直在北京做摇滚乐队,张学友也是一直在香港做商业音乐,中间有高低起伏这都正常。
          而罗大佑则是学医出身,然后进入乐界,也算是幕后转幕前,发了三张专辑做了《明天会更好》之后,应该说还在巅峰期突然移民美国了。然后没两年又去了香港在那边做音乐工厂,直到前几年才算又回到台湾。
          罗大佑的音乐出品也是比较复杂。我想就算罗大佑歌迷都不一定能搞清罗大佑到底出了几张正式个人专辑,还有和他人的合辑,乐队作品,电影原声以及给别人做的专辑等等。而且罗大佑有些作品因为敏感原因现在都被下架了。也因为这种原因基本不可能说写一个对罗大佑作品的全面概括。


          IP属地:福建5楼2022-07-21 23:01
          回复
            罗大佑,邓丽君,崔健,周杰伦
            真正的四大天王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2-07-21 23:48
            收起回复
              先听懂之乎者也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2-07-22 00:08
              收起回复
                这帮苞米就知道把巴哥跟别人比来比去 无非就是想听别人夸巴哥多吊 好像夸的不是巴哥而是他自己一样 听到几句不一样的就跳脚 各种帽子扣过来 幼稚得跟我上小学的儿子一样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2-07-22 00:17
                收起回复
                  然后说一下罗大佑的音乐。其实我也看过不少其他论坛上关于罗大佑周杰伦地位之争的帖子。不过争来争去似乎双方基本都主要认同两点,第一就是罗大佑的歌曲地位很大程度来自所谓“人文”(说白了就是歌词为主),但是反方就会借此说罗大佑的作曲编曲水平不够;第二就是罗大佑有童年、明天会更好、东方之珠三首传唱度超高的作品,但是反方也会借此说罗大佑算某种意义上的“罗三首”,就火这几首,其他都不行。
                  那么现在还是不说周杰伦,单纯说罗大佑在周杰伦之前的华语乐坛地位。关于第一点,我认为确实罗大佑的歌曲所谓人文性确实很重要,但他在作曲编曲方面的成就甚至可以说分量更重。而第二点呢,其实我可以这么说,就算罗大佑没有童年、明天会更好、东方之珠这三首歌,在历史上来讲对他的地位评估也不会有什么影响。从音乐上来讲,在20世纪罗大佑已经可以算是华语流行乐坛风格最多样最激进的作者了(比较多样的,我还能想到的就是小虫以及张雨生),不过对他地位影响最大的我觉得是以下三种特点的作品。


                  IP属地:福建10楼2022-07-22 00:37
                  收起回复
                    看直播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2-07-22 00:42
                    回复
                      87年,可能罗大佑红的时候我还没出生吧,在我认知里罗大佑在乐坛顶多算是有较高地位的前辈,网上排名什么的全是一些自媒体无脑吹,没有官方或者主流媒体宣传的含金量太低了,最主要在乐迷心里根本算不上独一档的存在。只能吹吹作词作曲深度,那么换位思考像黄家驹这种是否也可以称呼一下教父呢?有一些人还把他比做东方的鲍勃迪伦,却不知音乐人本身原创的同时,作词作曲,对乐坛的贡献以外,作品影响力怎么样,最直白的就是销量,那么罗大佑又是几何呢,抛开猫王披头士杰克逊,鲍勃迪伦个人唱片销量一亿+ 罗大佑的所谓华语乐坛教父着实名不符实。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2-07-22 01:19
                      收起回复
                        没错,很多人说罗大佑的歌词怎么这么人文了其实都是走偏了。罗大佑真正取得地位的还是在于他的音乐性,风格的多样性。在80年代,在流行乐的大框架下,出了连续出了三四张牛逼的专辑,摇滚、雷鬼、蓝调这种根源性的不仅都做了而且做的也很好。周杰伦做的成功的还是r&b和新金属,像以父之名等暗黑风快歌从严格的曲风划分,其实还是属于r&b和新金属的结合,地位也很高,但是论二者的最高峰,还得是罗大佑。
                        周杰伦是songwriting的巅峰期很长,综合质量和数量,肯定是华语第一,但一般说历史地位还是看生涯最高峰的作品。


                        IP属地:上海13楼2022-07-22 01:29
                        收起回复
                          其实就跟周杰伦经常被总结的所谓“慢歌决定广度,快歌决定高度”,还有什么周氏中国风,暗黑风,古典风,周氏情歌……类似,罗大佑如果细总结也可以总结出一些概念特色来,这里我主要说我觉得对他地位最重要的三个特点,当然在作品上可能会有重复。
                          第一就还是所谓的“人文性”。这可以说是罗大佑音乐的基本盘,也经常被提起就不多说了。当然可以说罗大佑几乎大部分作品都具备很强的人文色彩(主要指歌词),但是普遍提起的主要还是一些接近民谣民歌风格的作品。当然就算是这种风格也是各具特色,比如轻快雷鬼的之乎者也,俏皮随性的现象72变,深沉压抑的亚细亚/主人翁等等。当然,无须讳言的是罗大佑也确实受到了诸如鲍勃迪伦,woody guthrie,甲壳虫还有一些日本民谣音乐人的影响。


                          IP属地:福建14楼2022-07-22 01:39
                          回复
                            第二是所谓的“摇滚性”。这可以说是一定程度上决定罗大佑高度的特性,也是将他和同时代很多优秀流行音乐创作者区分开的地方。比如在之乎者也这张专辑里如果你对前卫摇滚有一定了解,会听到对经典的致敬以及大段的器乐演奏(当然可能也有来自编曲者的影响)。在第二专里还有funk版的青春舞曲。而在香港时期罗大佑也更多尝试了节奏上的开发,比如像暗恋、爱人同志还有一些不能提的歌曲。
                            对于摇滚乐听得比较多的人,至少可以听出来罗大佑玩的“摇滚”绝对不是敷衍了事,或者是比较浅层的流行摇滚编曲那种。要知道上世纪摇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罗大佑没有这些曲风特色,可以想象为周杰伦没有了快速rap的部分,音乐生命力会大打折扣。或者比如对比李宗盛,如果李宗盛对于摇滚元素能结合到罗大佑这个程度,那真就可以和罗掰一掰手腕了。
                            另外罗大佑还有一些多少带有古典音乐甚至现代严肃音乐特点的作品,不过可能在电影配乐里更多体现,而在流行音乐部分可以参考娃娃《四季》专辑里罗大佑创作的的我生、春之祭这样的作品。


                            IP属地:福建15楼2022-07-22 01:42
                            收起回复
                              第三是罗大佑的情歌,或者更直白点说就是商业性较强的ballad芭拉,强调“旋律性”。我认为这可以说是罗大佑高度和广度的结合,也是决定罗大佑乐坛地位的关键。如果罗大佑没有那些批判社会的人文歌曲和激进的摇滚风格,那么哪怕靠情歌至少也能保个底。只不过到时候可能就不是争论周罗,而是争论罗大佑量少质高还是李宗盛质量兼备了。但是如果罗大佑没有了情歌部分,很可能就会边缘化为被文艺青年推崇的那种“小众音乐人”。这一点可以大概类比想象周杰伦如果没有创作过“中国风”,口碑会有多大影响。
                              至于ballad旋律的水平,这是更主观的判断。而这里我大胆发言一下,罗大佑的情歌创作在我看来就是华语最顶尖级别的,风格上中西合璧,大气典雅而又优美流畅,跌宕起伏,直指人心。在这一点上恐怕只有梁弘志和刘家昌能够整体接近。但是似乎客观来看,罗大佑的情歌旋律对新世纪一代来讲还是比较陌生或无感的?这点其实我也不太能理解,因为在我看来罗大佑的代表性情歌作品至少都该是和《明天会更好》一个水平和地位的。这样的作品除了应该是最著名的恋曲1990(恋曲80在我看来更多是民谣),还可以参考罗大佑给台湾八十年代几乎所有天后都写过的作品。
                              还有就是罗大佑的情歌歌词也是和旋律同样高水平的。这里要强调一下,因为一般说罗大佑的“人文”,其实主要还是指结合具体社会文化上的内容。而罗大佑的情歌歌词,更多体现的就是文学性上的高度。相对意义上,很多人把罗大佑比作杜甫,但我觉得那只是罗大佑“人文”的一方面。而结合情歌这方面的浪漫主义特质,如果非要打比方的话,其实罗大佑可称是李杜兼具的。


                              IP属地:福建16楼2022-07-22 02: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