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故事吧 关注:471贴子:753
  • 1回复贴,共1

创业故事分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她挖过煤,搬过砖,当过售票员,卖过服装。她也是远近闻名的“灯笼姐”,致富不忘乡亲,积极参与扶贫事业,成了庄浪县有名的巾帼“创业明星”,她就是本期《百姓故事》的主人公宋小霞。请听本台记者石艳、李刚、李伟采写的专题《宋小霞打着灯笼奔富路》,一起来听。
1977年,宋小霞出生在庄浪县盘安镇的一个小山村里,过去由于家里困难,初中没有上完的她,只能回家跟着父母干农活。14岁那年,她便跟着亲戚到北京服装厂打工。流水线的日子异常艰苦,但她咬牙坚持了六年,从一名勤杂工变成了熟练缝纫技工,后来成了裁剪师。
1996年,在父母的一再催促下,年仅20岁的宋小霞嫁到了水洛镇吊沟村。因结婚盖新房、彩礼等诸多费用,丈夫家也因此欠下了两万多元的外债。那个年代,在农村两万元相当于一笔巨款,一家人被债务压的喘不过气来。随着儿子的出生,家里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迫不得已,年仅21岁的宋小霞不得不抛下年幼的儿子,随丈夫外出打工。每次提起和丈夫第一次在新疆打工的日子,宋小霞总是难掩悲伤,她说她一辈子都忘不了那段岁月。宋小霞说:
宋小霞【录音】:刚到新疆,家里困难,穷的没钱,我住的旁边是个破烂厂,因为我没鞋,我就在破烂厂捡了一蛇皮袋鞋,回来穿着(传)染上脚气,到夏天就是水泡。回来做饭的过程中,破烂厂的老板架子车拉的他的孩子,他家孩子和我家娃娃大小错一岁,会叫妈妈,我走的时候我儿子刚会叫妈妈,他家孩子叫妈妈,我就跑出去看,感觉就是我家娃娃在叫妈妈,我就哭,哭半天就继续扯面吃,每天晚上那么苦,吃过饭我就躺床上哭半夜,我就想我儿子,我永远都忘不了这些。

宋小霞用四年时间还清了外债,经济压力小了,一晃儿子也到了该上学的年纪,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宋小霞和丈夫义无反顾的选择回到家乡陪在孩子身边。刚回来时,宋小霞当过公交车的售票员、卖过家具,在帮人卖裤装的过程中,手里有了些许积蓄的她便盘下了这家服装店自己经营。因为有服装厂工作的经历,不到几年,她的服装店就发展到4家门店。


谨防高回报高收益理财诈骗!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07-27 07:32回复
    后来,随着网络营销的冲击,服装店的生意逐渐开始走下坡路,宋小霞便开始琢磨干网络营销。2015年兰洽会上,宋小霞在“乐村淘”电商平台发现了商机。她当时想,庄浪苹果、马铃薯、胡麻油等农副产品享誉省内外,如果能打开网络销路,不但自己能挣钱,还能解决老百姓的销售困难。于是,宋小霞和丈夫多次跑到山西“乐村淘”总公司考察,了解“乐村淘”的运营模式。考察回来后,在庄浪县妇联和商务局的支持下,宋小霞筹集50万元,在庄浪县建成了第一家“乐村淘”体验店,开通了“乐村淘”电商平台。
    在做电商的过程中,机缘巧合下她又发现宫灯制作的商机,于是果断买了去河南的机票,在缴纳了2800元的学费后,学习灯笼制作工艺。河南宫灯师傅看她肯吃苦,又好学,学习期满后,又指点她前往河北的一家工厂进一步学习灯笼制作工艺。由于工厂实行技术封锁,宋小霞只好假装是来洽谈业务的老板,需要购买灯笼原材料,以考察业务的名义,在那里偷偷摸摸学了十多天。
    学成归来的宋小霞,对制作宫灯信心十足。2019年3月,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宋小霞出资100万元,在自己家门口水洛镇吊沟村注册成立了第一家宫灯厂——庄浪县丰农工艺品有限公司,吸纳本村闲置在家的劳动力87人。因为自己出生在农村,宋小霞深刻地感受到农村贫困家庭生活的困苦和找工作的艰辛,想到自己外出打工时,饱尝骨肉分离的痛苦,所以她将本村的剩余劳动力全部吸纳到自己的工厂里。同时,让那些不能从事重体力的老年人也在自己的工厂里打工。让员工既可以照看家里,又能在厂区上班创收,实现照顾家庭与增收两不误。
    如今的吊沟村是庄浪县宫灯生产的一张名片,全村以宫灯加工制作而远近闻名。农闲时节,我们在这里的生产车间见到了宋小霞,她一边给工人们讲述自己的打工经历,一边教他们上盘须。
    宋小霞【录音】:这个粘的时候往紧的粘,缠的时候必须往紧的缠,不能有褶皱,有褶皱就不行,大家都注意一下,还有就是压的接头剪子绞了就捋一下,不然到年底卖的时候就翘起来了。

    今年55岁的郑改珠一家是吊沟村人,从办厂之初就在这里打工,靠着这份收入不仅给儿子娶了新媳妇,还给自己添置了金耳环、金项链,见到我们她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水洛镇吊沟村 郑改珠【录音】:做一个月就挣三千多四千元,家里五个人,有闲时间就在这里做,地里有活就去地里做。原先在附近苹果园(打工),家里有老人吃不上饭,在这里做中午就能回去做饭。
    灵活且具有弹性的工作模式深受群众青睐。现年68岁的董尼珠家就住在吊沟村灯笼厂旁边,和老伴一起在这里打工也有三年了,她干的活是上盘须,不需要太多的体力,一上午轻轻松松就能完成300多百件的工作量,一天能挣近百元,董尼珠高兴的说:
    水洛镇吊沟村 董尼珠【录音】:比如我娘家董家湾,老年人闲闲的在门上坐,没一点事干,我们这里的老年人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2-07-27 07: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