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李朝宫廷嫡庶还比较松动,不那么严苛。嫔御有扶正的机会。比如权嫔,安顺,废妃尹氏,贞显等等。类似于中国宫廷原后去世或者被废,高位嫔妃成为继后。
后来渐渐地,王妃去世后不再从旧人里提拔,而是从宫外迎娶新人。比如文定就是最早的空降继妃,后面的仁穆,庄烈都是例子。等到张禧嫔势败后,嫔妃扶正的路子被彻底堵死,年纪一大把的王还要娶十几岁的小女孩。此后两班也没动力送闺女进宫当后宫了,因为没有出头之日。哪怕生了继承人也要一辈子仰人鼻息。要参选就是直接冲着选王妃或者世子嫔。
肃宗以后的后宫大多数都是宫女出身,家里没啥背景。而且人数也大为减少,英祖和正祖都是四五个后宫,还不是同时;纯祖就一个。宪宗两三个,哲宗五六个,高宗摸索上三个都被明成撵走了,明成死后才又纳了五六人。像太宗文宗成宗燕山君宣祖那样满屋子莺莺燕燕的场面不复存在。生育状况也不容乐观。从孝宗到哲宗,基本上九代单传,没有一家正儿八经的宗室,王就算有诸子,也只有一个能生得出后代。(其实有几个王得公主翁主不少,但是他们跟我们一样重男轻女,女儿的后代不算宗室)高宗子女多夭折得也多,几个儿子只有张宫女的血脉延续至今。
李朝早期的太祖,太宗,世宗,文宗丧偶后都没有续弦。后面的王不管多老****都得再做新郎

王妃去世对于两班来说是重大利好消息,他们可以送自己家闺女孙女侄女外孙女进宫当继妃进而凭借裙带关系干预朝政招权纳贿飞黄腾达了。很奇怪王在续弦这事上有多大自主权,要是他们不想再娶,两班会软磨硬泡强迫吗?
中国很少这种正宫死后中老年君主从宫外迎娶新人的例子,纵观明清两代勉强沾点边的就是咸丰,孝德死后选了慈安。但是一来孝德死在继位前,唯一的一个妾云嫔也地位不高,难以扶正,咸丰刚一继位时就面临中馈无人的局面。总不能皇朝一开始后宫就没有正室。二来咸丰年轻,才二十出头,丧偶迎娶新人不维和,夫妻年龄不悬殊。三来慈安也不是按照迎娶皇后的规格进宫的。不记得明清之前有没有这样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