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我们丹江口市有丰富的水电资源,让北京人能喝到丹江水,丹江成为南水北调的源头,这是我们每个丹江人的骄傲,今天我想把电能输送给大上海,为解决大部市缺少能源贡献一份力量,响应国家号召,也来一次西电东送,如何?”边说我边拿出一块示教板挂在黑板上,左边两个大字“丹江”右边两个大字“上海”。
“哇”学生激动起来,教室里一时沸沸扬扬“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呢?”我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
“那还不简单,两根输电线一接,不就行了吗?”周蕊就是急性子,接口就答。
“可不可以呀?”我问大家。
“行!”同学们异口同声。
“那我们试试!”我用事先准备好的电阻较大的两根电线接到示教板上,“上海”的用户用一盏灯代替。接通电源,发现灯泡不亮。同学们都说我没接好,我把示教板拿到他们面前。
“灯丝有一点点发红呢”陈佳首先看到灯确实亮了,可是太微弱了,不仔细看就看不出来。
“这就是我们的‘西电东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又把问题抛给了学生。
“肯定是电阻太大了,”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老师你换两根电阻小的输电线试试。”
我依言换上了两根普通的电线,灯很亮,学生们都大松一口气,算 是完成了任务,我没做声,等着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果然,张成站起来说:“我觉得光换电线不行,输电线上总有电阻,上海离我们这么远,就算换上电阻再小的导线,总电阻还是很大。这样仍然线路损失很多,这时同学们都附和着说是。
我的口气慎重起来:“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路途遥远不可改变,可又要上海的居民都能正常用电该怎么办呢?”
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有的埋头看书,有的托腮沉思,有的提笔演算。五分钟过后,我让大家把事先发给他们的实验器材拿出来,四人一组,讨论实施方案,再用实验验证方案是否可行,教室里又一下子热闹起来,大家忙着讨论、忙着接线,连平时最懒的袁双也兴趣盎然地发表见解。
我边转边看,不时欣喜地点头微笑,因为同学们都进入了角色,当起了“工程师”。大约过了十分钟左右,教室里一会这边“我们的灯亮了!”一会儿那边“我们成功了!”看来大家都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是“实践出真知”呀。
“哇”学生激动起来,教室里一时沸沸扬扬“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呢?”我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
“那还不简单,两根输电线一接,不就行了吗?”周蕊就是急性子,接口就答。
“可不可以呀?”我问大家。
“行!”同学们异口同声。
“那我们试试!”我用事先准备好的电阻较大的两根电线接到示教板上,“上海”的用户用一盏灯代替。接通电源,发现灯泡不亮。同学们都说我没接好,我把示教板拿到他们面前。
“灯丝有一点点发红呢”陈佳首先看到灯确实亮了,可是太微弱了,不仔细看就看不出来。
“这就是我们的‘西电东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又把问题抛给了学生。
“肯定是电阻太大了,”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老师你换两根电阻小的输电线试试。”
我依言换上了两根普通的电线,灯很亮,学生们都大松一口气,算 是完成了任务,我没做声,等着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果然,张成站起来说:“我觉得光换电线不行,输电线上总有电阻,上海离我们这么远,就算换上电阻再小的导线,总电阻还是很大。这样仍然线路损失很多,这时同学们都附和着说是。
我的口气慎重起来:“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路途遥远不可改变,可又要上海的居民都能正常用电该怎么办呢?”
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有的埋头看书,有的托腮沉思,有的提笔演算。五分钟过后,我让大家把事先发给他们的实验器材拿出来,四人一组,讨论实施方案,再用实验验证方案是否可行,教室里又一下子热闹起来,大家忙着讨论、忙着接线,连平时最懒的袁双也兴趣盎然地发表见解。
我边转边看,不时欣喜地点头微笑,因为同学们都进入了角色,当起了“工程师”。大约过了十分钟左右,教室里一会这边“我们的灯亮了!”一会儿那边“我们成功了!”看来大家都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是“实践出真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