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义工吧 关注:54贴子:596
  • 4回复贴,共1

关于自闭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自闭症 百科名片
自闭症是一个医学名词,又称孤独症,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另外,自闭症还是一部韩国恐怖电影的名称。
[编辑本段]中文学名
     孤独症 (自闭症)
[编辑本段]特点
     英文学名:Autism
病症特点
     自闭症的病因仍然未知,很多研究人员怀疑自闭症是由基因控制,再由环境因素触发。虽然环境因素所扮演的角色仍未有定论,研究人员发现七个经常出现在自闭症病人的基因组。      美国国家精神卫生学院保守估计美国自闭症的发病率为每一千人有一人。总计男性患自闭症的比率,比女性高三至四倍,但女性发病时病征会较男性严重。联合国发布的数据表明,自闭症的发病率为1/150。诊断是建基于一系列的精神病学原则,而有一些临床测试可以协助断症。      自闭症是生理上不明显,故此断症需要完整的身体和神经评估。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定义,自闭症必需要三岁前出现社会互动、言语及社交沟通迟缓发展。ICD-10也要求病征需要在三岁前出现。部分自闭症患者可经过诊疗、实习及特殊教育,可改善他们的社交能力,而可参与主流教育及社交活动。但以现时医疗科技水平来说,并不可能完整根治自闭症。
少儿自闭症
     少儿的自闭症是现代社会中发病率越来越高、越来越为人所重视的一种由大脑、神经以及基因的病变所引起的综合症。症状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和语言交往障碍,以及兴趣和行为的异常。      儿童自闭症其常见的病因及影响因素包括遗传、脑器质性病变、社会心理因素等。由于儿童孤独症起病年龄早、症状特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且至今也没有完全得到治愈的病例。现比较统一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通过行为干预和特殊教育训练等方法,来提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理、认知、社会交往及适应社会的能力。临床上比较有效的具体干预方法有行为干预、结构化教育、语言训练等。      应该说这是一个近几年才被人们正视的一个病,过去也有,但相对现在而言较少。但发病率的变化更多是由于诊断方法的完善和大众相关意识普及。根据美国的数据统计,智力迟缓的发病率曲线与自闭症正好成相反的方向。由此可以看出,自闭症的发病率的异常增多更多是由于以前缺乏相关研究和诊断工具,而使得很多自闭症儿童被诊断为智力迟缓。自闭症在美国的发病率为万分之14.9。根据全世界的统计,自闭症的发病率大约为万分之五,以中国目前现有的总人口数量来估计,有五十万左右的自闭症。该病男女发病率差异显著,在我国男女患病率比例为4:1。
[编辑本段]基本特征
     一般而言,患有自闭症的儿童在三岁前会出现的基本特征有下列三方面:      (一)社交发展方面:      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不大察觉别人的存在;      与人缺乏目光接触,未能主动与人交往,分享或参与活动;      在群处方面,模仿力较弱,未能掌握社交技巧,缺乏合作性;      想象力较弱,极少通过玩具进行象征性的游戏活动。      (二)沟通方面:      语言发展迟缓和有障碍,说话内容,速度,及音调异常;      对语言理解和非语言沟通有不同程度的困难;      可能欠缺口语沟通的能力。      (三)行为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坚持某些行事方式和程序,拒绝改变习惯和常规,并 且不断重复一些动作;      兴趣狭窄,会极度专著于某些物件,或对物件的某些部分或某些特定 形状的物体特别感兴趣。      此外,患有自闭症的儿童也有可能有下列相关的特征:      (一)感知模式:      对某些声音,颜色,食物或光线会产生焦躁不安或强烈的反应;      对冷,热,痛楚的反应很弱,所以对危险行为缺乏警觉及适当的反应;      会不断转动身体或用异常的方法探索物件,把自己沉迷在某种感官刺激中。      (二)发展方面:      大约有百分之三十的智力发展正常,百分之七十智能发展迟缓或者智商会在七十或以下;      在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不平均,而且发展过程和一般儿童有差别。      (三)情绪及行为方面:      由于沟通上有困难,加上未能适应转变,所以比较容易受情绪或环境因素刺激,表现冲动或有伤害性的行为。


1楼2010-06-12 16:45回复
    必定造成知觉信息的不顺畅,而影响学习能力。爱尔丝博士便指出:“无目的动作中,仍会引出大量的感觉信息(特别在固有感觉和触觉方面),这些感觉信息和身体的各器官必须保持足够的统合力和协调力.这是人类身体形象发展的最重要基础。”   由于身体形象的充分发展.视觉、听觉、特别是双手的大小肌肉及手眼协调能力才能充分发展,对孩子学习能力自然有直接的影响。   ★动作所产生的感觉讯息无法和知觉有正常的统合机能时,将会影响正常的学习能力。   德基若斯及希拉及在一九七九年所著的NeumpsychologicalFunldamentals in LearningDisability一书中表示:“有目的性的协调是学习过程中最主要的努力重点.这种协调在日常生活运动神经系统中最为重要。”如果日常的活动所产生的感觉信息,无法有效回归到有统合能力的知觉系统中,任何学习都会遇到困难。   ★在运动、知觉和学习中.最重要的神经行动系统是前庭感觉和固有感觉。   从大脑生理学来讲.脑干和大脑皮层承担着最基本的学习功能。以阅读来讲,视觉的感觉信息有籁脑干的前庭系统才能有效输入大脑皮层,由大脑皮层分管记忆的区域来解读输入视觉符号的记忆。前庭及固有感觉不良,将影响正确稳定视觉信息的输入,进而影响大脑皮层的认知能力。   人类的神经系统是无法单独产生作用的,足够的统台及协调能力,才能有力的接收和回馈环境的信息.知觉系统中的认知发展也由此产生。   因此,感觉运动上有明显异常的孩子,在生命中最重要的学习阶段为0一12岁间,这些孩子将因一连串严重的挫折,造成情绪上或习惯上害怕学习和拒绝学习的态度.可能影响到他一辈子的生活。   感觉统合不足带来的危害包括:   感觉统合不足形成大脑功能不全   人类学习最重要的并非知识,知识只是工具,如何吸收、消化、使用知识才是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身体感官、神经组织及大脑间的互动,身体的视、听、嗅味、触及平衡感官,透过中枢神经、分支及末端神经组织,将讯息传入大脑各功能区,称为感觉学习。   大脑将这些讯息整合,作出反应再透过神经组织,指挥身体感官的动作,称为运动学习。感觉学习和运动学习的不断互动便形成了感觉统合,感觉统合不足,便会形成脑功能的反应不全,会引发学习上的困难。   平衡感是人类行动的基础   平衡能力主要来自骨架和中枢神经的功能,并在中耳的半规管组成辨识神经体系,以协调身体和地心引力的能力。这种能力发展自母体的胎位变化开始,初生儿由平躺、翻身、七坐八爬,才能站立起来,进而灵活操作大小肌肉,这些都是一切行动的基础。   平衡感不佳,会形成站无站相、坐无坐相、容易跌倒、拿东西不稳、走路撞墙、心烦气燥、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人际关系不良、有攻击性,甚至由于中枢神经发育不健全,影响语言能力发展及左脑的组织判断,逻辑能力陷于混乱中。   触觉是神经体系的营养   人类在胚胎期,有三层结构,最外层日后发展成皮肤及神经系,也就是说人类的触觉和神经体系是相关的,触感便是神经组织最重要的营养,触觉的敏锐度会影响大脑辩识能力、身体的灵活度及情绪的好坏。   不佳的幼儿最常见的毛病是在家和在外判若两人,粘人、爱哭、怕陌生、胆小、孤僻、坏脾气、固执、挑食、咬人等,这些进而影响幼儿情绪和人格的健全发展。   触觉过度敏锐的幼儿,通常反应较快,IQ也较高,但由于情绪无法控制,EQ等方面的能力均很差,更需要有计划加以协助。   前庭觉是大脑功能的门槛   在大脑后下方脑干的前面,有个微小的雷达式感应器官,叫前庭神经核,以此组成的神经体系的功能,便是前庭觉。   前庭觉的主要功能,是接受脸部正前方视、听、嗅、味、触讯息,并作过滤及辩识再传入大脑,使大脑不致于太忙碌,注意力才能集中,特别是长大以后的视、听性质学习,前庭觉的影响最大。   由于前庭是大脑门槛,整个身体的触觉、关节活动讯息也必须在此过滤以选择重要的讯息作回应,所以前庭必须和平衡感取得完全协调,才能正确辩识身体的空间位置,这便是所谓的前庭平衡了。   前庭觉不良,身体活动会立刻受到影响,笨手笨脚、不听指挥,视听神经系统都会扭曲,形成阅读、听写及写字上的困难,特别是大脑的中枢神经贯穿前庭觉,前庭神经不佳,身体行动及左右脑思考都会陷入混乱,更会引发语言发展的严重障碍,也成工学习困难最主要的原因。   本体感是自信心和创造力的根   不用看镜子,我们可以正确摸到鼻子、眉毛;不用看阶梯,可以灵活上下楼梯,拍球、开车、骑自行车、游泳、双手双脚及身体双侧协调,动作自如,这便是本体感。   本体感又称身体形象或身体地图,这是肌肉、关节运动神经组织、身体神经组织和大脑长期互动练习过程中,协调出的自动自发能力,如果平衡感、触觉、前庭觉不良,本体感便很难健全发展了。   人类身体的活动,大多是在不知不觉下进行的,人不用老是顾忌身体如何行动,手脚才能灵活、心情才不会紧张、焦虑,也才能有足够的自信心,本体感发展良好,大脑功能才能发挥自如,观察力敏锐、反应迅速,人生最重要的想像创造能力也才能丰富地发展起来。


    6楼2010-06-12 16:54
    回复
      [编辑本段]自闭症成因
        就自闭症的成因,仍未有定案,现有多种假说:   1、自身障碍假说   2、基因说   20%的自闭症患者中,他的家族可找到有智能不足、语言发展迟滞和类 似自闭症的。此外,自闭症男童中约10%有X染色体脆弱症。   3、脑雄性荷尔蒙过高说   4、营养不足说   5、消化功能不足说   6、叶酸说   7、疫苗说   此学说首次提出,是在1988年2月出刊的刺针杂志刊出由AndrewWakefield为首的研究,表示自闭症可能和麻腮风三联疫苗有关。但此研究有人批评可信性成疑。因为AndrewWakefield有利益冲突。二零零五年十月,考科蓝协作网总结了31项有关自闭症和麻腮风三联疫苗的研究,未有证据证明麻腮风三联疫苗与自闭症有关。1998年由Gillberg领导的研究,分析瑞典由1975至1984年的数据,发现加入麻腮风三联疫苗于防疫计划之前和之后,自闭症的发病率没有统计学上的明显分别。Madsen等于2002年发表的研究,分析丹麦由1991年至1998年的数据,也发现有接种麻腮风三联疫苗与没有接种麻腮风三联疫苗之儿童的自闭证病发率没有统计学上的明显分别。Kennedy首次发表Thimerosal(一种含有有机水银的疫苗防腐剂)可能和自闭症有关。他分析了水银中毒和自闭症的病征相似之处,也表示安曼教派儿童没有接受防疫注射,自闭症发病率很低。此研究没有任何流行病学数据支持。可是,美国疾病管制中心回应此研究,指Thimerosal不似是自闭症的原因。但基于公众忧虑,疾病管制中心、食物及药物管理局,及国家健康署共同于一九九九年发表声明,要求药厂停止使用Thimerosal作为疫苗防腐之用。 Geier等发表了十一份研究,指出自闭症和儿童接种疫苗有关。他根据美国Vaccine Adverse Event ReportingSystem(VAERS)数据进行分析,指出美国防疫计划使用没有含有Thimerosal的疫苗后,美国儿童的自闭症发病率有所下降。美国儿科协会严重指摘此研究,表示VAERS的数据有偏颇,不能用于流行病学研究。Madsen的研究也发现,就算丹麦于1992年停用Thimerosal,自闭症的发病率也不跌反升。   8、脑创伤说   包括在怀孕期间窘迫性流产等因素而造成大脑发育不全,生产过程中早产、难产、新生儿脑伤,以及婴儿期因感染脑炎、脑膜炎等疾病造 成脑部伤害等因素,都可能增加自闭症机会。   9、细菌或病毒入侵说   妇女怀孕期间可能因德国麻疹或有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感染,使胎儿的脑部发育受损伤而导致自闭症。   10、免疫系统失效说   11、血型说   12、神经元说   13、心理障碍假说   14、自然变异假说   15、如苯酮尿症等先天的新陈代谢障碍,造成脑细胞的功能失调和障碍, 会影响脑神经讯息传递的功能,而造成自闭症。
      [编辑本段]与超常智商的联系
        自闭症是一种身体与生理障碍,不是一般人认为的心理病。根据国际在线于2005年底的文章报道引述,孤独症可能与超常智力拥有某种关系。就文章所说,孤独症可以使人更具创造力。   文中又指出,一些名人诸如牛顿、爱因斯坦等都是孤独症患者,并引用某学者说,他们的孤独症可能归咎于他们的高智商。
      [编辑本段]世界自闭症日
        2007年12月24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日”(World Autism Day),以提高人们对于自闭症及相关研究和诊断的关注。


      11楼2010-06-12 16:54
      回复
        哎,我发太多了,还不如给你们网址,你们自己去看呢


        14楼2010-06-12 17:23
        回复
          小草辛苦了


          IP属地:山东15楼2010-06-13 09: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