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从人物整体形象说起,我想说的是这个人物的层次感。
《三国志.武帝本纪》云,太祖少时“任侠放荡,不治行业”,野史里还有他和袁绍闲的没事抢人家新娘玩的故事(似乎是曹公自己说的,不过总觉得这事儿可信度不大)。年轻时的曹操性情可以说得上是玩世不恭,却又是一个一身正气的热血青年:20岁新官以上人就天不怕地不怕地惩治了当地权贵,为此得罪了人,害怕连累家人的曹公还不得不辞官回归乡里。
这既是开篇时曹操的形象了。当他在皇宫外大叫一声“国贼董卓嘛!”,当他话里话外对所谓的“汉室忠臣”们不屑一顾冷嘲热讽的时候,都让人禁不住会心一笑。这时的曹操还不是一路诸侯,一个一心报国满腔热血的青年的形象就这么出来了。(关于这里合理性的问题我以后会解释)
官渡之战前,曹操发家的速度是相对缓慢的。特别是第一次攻打徐州时,天子尚未到手,曹操和当时的诸侯比还远算不上多强大。作为一个有平定天下理想的青年,这时候的曹操已为人主,身边聚集了不少人才,但比起后期来会稍显急躁(离目标还比较远)。所以会看到他又是扣饭盆又是想冒进需要荀彧提醒的,但不会削减他的睿智。
官渡战后曹公陆续吞并北方各州,势力像滚雪球一样壮大了起来,这时候肯定会觉得一统天下势在必得,所以30集后的曹操显得踌躇满志,傲视天下(当然那时候的他已经有这个资本了),连笑起来都觉得有些发飘了~XD
赤壁败后的这部分我相当喜欢,把败而不殆、不被失败的痛苦和愤怒冲昏头脑的雄主之风表露无遗。同时也感到这个人物整个沉稳下来了,开始收拾内政,面对现实,脚踏实地。也是在这以后,曹公开始展现出他政治家的一面了。
68集以后是魏王时期的曹操。这个时候显露出来的才是“赫赫王威,不怒自威”,又不失亲和力。尽管如此,还是会为牺牲自己兄弟后刘皇叔一封挑衅书而暴怒。
然已到垂暮之年的曹公,此时表露最多的却是他的诗人情怀。“故人陆续离去,好似风中落叶”,甚至手握着阳光离开的时候也是如此富有诗意,难道不能给人以触动。
《三国志.武帝本纪》云,太祖少时“任侠放荡,不治行业”,野史里还有他和袁绍闲的没事抢人家新娘玩的故事(似乎是曹公自己说的,不过总觉得这事儿可信度不大)。年轻时的曹操性情可以说得上是玩世不恭,却又是一个一身正气的热血青年:20岁新官以上人就天不怕地不怕地惩治了当地权贵,为此得罪了人,害怕连累家人的曹公还不得不辞官回归乡里。
这既是开篇时曹操的形象了。当他在皇宫外大叫一声“国贼董卓嘛!”,当他话里话外对所谓的“汉室忠臣”们不屑一顾冷嘲热讽的时候,都让人禁不住会心一笑。这时的曹操还不是一路诸侯,一个一心报国满腔热血的青年的形象就这么出来了。(关于这里合理性的问题我以后会解释)
官渡之战前,曹操发家的速度是相对缓慢的。特别是第一次攻打徐州时,天子尚未到手,曹操和当时的诸侯比还远算不上多强大。作为一个有平定天下理想的青年,这时候的曹操已为人主,身边聚集了不少人才,但比起后期来会稍显急躁(离目标还比较远)。所以会看到他又是扣饭盆又是想冒进需要荀彧提醒的,但不会削减他的睿智。
官渡战后曹公陆续吞并北方各州,势力像滚雪球一样壮大了起来,这时候肯定会觉得一统天下势在必得,所以30集后的曹操显得踌躇满志,傲视天下(当然那时候的他已经有这个资本了),连笑起来都觉得有些发飘了~XD
赤壁败后的这部分我相当喜欢,把败而不殆、不被失败的痛苦和愤怒冲昏头脑的雄主之风表露无遗。同时也感到这个人物整个沉稳下来了,开始收拾内政,面对现实,脚踏实地。也是在这以后,曹公开始展现出他政治家的一面了。
68集以后是魏王时期的曹操。这个时候显露出来的才是“赫赫王威,不怒自威”,又不失亲和力。尽管如此,还是会为牺牲自己兄弟后刘皇叔一封挑衅书而暴怒。
然已到垂暮之年的曹公,此时表露最多的却是他的诗人情怀。“故人陆续离去,好似风中落叶”,甚至手握着阳光离开的时候也是如此富有诗意,难道不能给人以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