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嵩(?-195年),字义真。安定郡朝那县人。
东汉末期名将,年少喜欢读《诗经》《书经》,也喜欢骑马和射箭,开始被举为孝廉、茂才,但是年轻被征召都不去,直到灵帝征召才征为议郎,升北地太守。
黄巾起义爆发后,面对规模庞大的起义军,朝廷连连败退,一败再败,在如此险峻形势下,皇甫嵩以左中郎将身份率兵讨伐黄巾之乱,并成功击败黄巾军(见张角三兄弟介绍),从而成为一代名将,因军功升任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封槐里侯。食邑两县八千户。
皇甫嵩是个有军事能力的将才,但缺乏政治能力。更非枭雄,难说英雄,更没有战略眼光。正因为没有政治头脑,差点死于董卓之手。董卓掌权时,不放心皇甫嵩,以天子的名义召皇甫嵩为城门校尉。皇甫嵩麾下有三万强军,有人建议他讨伐董卓。他也有这个能力和号召力,可是当看到天子的诏书时,依然决定回到洛阳应命。对皇甫嵩来说,为朝廷尽忠了一辈子,临了变成朝廷叛臣,回到长安后皇甫嵩差点被杀害,后来众臣求情才免遭一死。皇甫嵩去世,获赠骠骑将军。唐德宗时,位列武庙六十四将。
从董卓之乱起,皇甫嵩便没什么大作为,也没有实权和兵权,公元192年,董卓被司徒王允设计杀死,朝廷立刻任命皇甫嵩为征西将军,带兵屠灭董卓全族。后来李傕郭汜乱长安,不仅留下了直接诛杀董卓的皇甫嵩、还任命皇甫嵩为车骑将军。后来又升其为太尉。这些 不过是安定人心罢了。此时的皇帝彻底被架空变成了牌位,公元195年,皇甫嵩病逝,朝廷赠以骠骑将军印绶。黄巾终结者只会带兵,不会做人,一心只是忠于汉室,却与朝堂格格不入,其实这样的人做不了帅,只适合做一个领兵的将,但即使是将,也是个顶尖的将才。
唐德宗时,位列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位列武庙七十二将之一。(具体都有谁可以去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