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周瑜吧 关注:42贴子:353
  • 5回复贴,共1

(ZZ)周瑜资料大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百度 转自瑜吧


IP属地:上海1楼2010-06-14 13:38回复
    正文:瑜与程普又进南郡,与仁相对,各隔大江。兵未交锋,(1)瑜即遣甘宁前据夷陵。仁分兵骑别攻围宁。宁告急于瑜。瑜用吕蒙计,留凌统以守其后,身与蒙 上救宁。宁围既解,乃渡屯北岸,克期大战。瑜亲跨马擽陈,会流矢中右胁,疮甚,便还。后仁闻瑜卧未起,勒兵就陈。瑜乃自兴,案行军营,激扬吏士,仁由是遂 退。
    裴注:
    (1)《吴录》曰:备谓瑜云:“仁守江陵城,城中粮多,足为疾害。使张益德将千人随卿,卿分二千人追我,相为从夏水人截仁后,仁闻吾入必走。”瑜 以二千人益之。
    正文: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以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为奉邑,屯据江陵。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治公安。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刘备以枭 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 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
    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日:“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 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於巴丘病卒,(1)时年三十六。权素服举哀,感动左右。 丧当还吴,又迎之芜湖,众事费度,一为供给。后著令曰:“故将军周瑜、程普,其有人客,皆不得问。”初瑜见友于策,太妃又使权以兄奉之。是时权位为将军, 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2)
    裴注:
    (1)臣松之案,瑜欲取蜀,还江陵治严,所卒之处,应在今之巴陵,与前所镇巴丘,名同处异也。
    (2)《江表传》曰: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时人以 其谦让服人如此。初曹公闻瑜年少有美才,谓可游说动也,乃密下扬州,遣九江蒋干往见瑜。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乃布衣葛巾,自 托私行诣瑜。瑜出迎之,立谓干曰:“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邪?”干曰:“吾与足下州里,中间别隔,遥闻芳烈,故来叙阔,并观雅规,而云说客,无 乃逆诈乎?”瑜曰:“吾虽不及夔、旷,闻弦赏音,足知雅曲也。”因延干入,为设酒食。毕,遣之曰:“适吾有密事,且出就馆,事了,别自相请。”后三日,瑜 请干与周观营中,行视仓库军资器仗讫,还宴饮,示之侍者服饰珍玩之物,因谓干曰:“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 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干但笑,终无所言。干还,称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中州之士,亦以此多之。刘备 之自京还也,权乘飞云大船,与张昭、秦松、鲁肃等十馀人共追送之,大宴会叙别。昭、肃等先出,权独与备留语,因言次,叹瑜曰:“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 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瑜之破魏军也,曹公曰:“孤不羞走。”后书与权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瑜威声远 著,故曹公、刘备咸欲疑谮之。及卒,权流涕曰:“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后权称尊号,谓公卿曰:“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IP属地:上海4楼2010-06-14 13:40
    回复
      《资治通鉴》周瑜部分
      《资治通鉴卷六十一 汉纪五十三》
      (1)坚从军于外,留家寿春。策年十馀岁,已交结知名。舒人周瑜与策同年,亦英达夙成。闻策声问,自舒来造焉,便推结分好,劝策徙居舒;策从之。 瑜乃推道南大宅与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2)时周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将兵迎之,仍助以资粮。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进攻横江、当利,皆拔之,樊能、张英败走。
      (3)袁术以从弟胤为丹阳太守。周尚、周瑜皆还寿春。
      《资治通鉴卷六十二 汉纪五十四》
      (1)袁术以周瑜为居巢长,以临淮鲁肃为东城 长。瑜、肃知术终无所成,皆弃官渡江从孙策。策以瑜为建威中郎将。
      《资治通鉴卷六十三 汉纪五十五》
      (1)时策引兵西击黄祖,行及石城,闻勋在海昏,策乃分遣从兄贲、辅将八千人屯彭泽,自与领江夏太守周瑜将二万人袭皖城,克之,得术、勋妻子及部 曲三万馀人。
      (2)策分豫章为庐陵郡,以孙贲为豫章太守,孙辅为庐陵太守。会僮芝病,辅遂进取庐陵,留周瑜镇巴丘。
      (3)鲁肃将北还,周瑜止之,因荐肃于权曰:“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
      《资治通鉴卷六十四 汉纪五十六》
      (1)曹操下书责孙权任子,权召群僚会议,张昭、秦松等犹豫不决。权引周瑜诣吴夫人前定议,瑜曰:“昔楚国初封,不满百里之地。继嗣贤能,广土开 境,遂据荆、扬,传业延祚,九百馀年。今将军承父兄馀资,兼六郡之众,兵精粮多,将士用命,铸山为铜,煮海为盐,境内富饶,人不思乱,有何逼迫而欲送质? 质一入,不得不与曹氏相首尾,与相首尾,则命召不得不往,如此,便见制于人也。极不过一侯印,仆从十馀人,车数乘,马数匹,岂与南面称孤同哉!不如勿遣, 徐观其变。若曹氏能率义以正天下,将军事之未晚;若图为暴乱,彼自亡之不暇,焉能害人!”吴夫人曰:“公瑾议是也。公瑾与伯符同年,小一月耳,我视之如子 也,汝其兄事之。”遂不送质。


      IP属地:上海7楼2010-06-14 13:41
      回复
        《资治通鉴卷六十六 汉纪五十八》
        (1)周瑜攻曹仁岁馀,所杀伤甚众,仁委城走。权以瑜领南郡太守,屯据江陵;程普领江夏太守,治沙羡;吕范领彭泽太守;吕蒙领寻阳令。刘备表权行 车骑将军,领徐州牧。会刘琦卒,权以备领荆州牧,周瑜分南岸地以给备。备立营于油口,改名公安。
        (2)曹操密遣九江蒋干往说周瑜。干以才辨独步于江、淮之间,乃布衣葛巾,自托私行诣瑜。瑜出迎之,立谓干曰:“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 客邪?”因延干,与周观营中,行视仓库、军资、器仗讫,还饮宴,示之侍者服饰珍玩之物。因谓干曰:“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 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能移其意乎?”干但笑,终无所言。还白操,称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能间也。
        (3)刘表故吏士多归刘备,备以周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容其众,乃自诣京见孙权,求都督荆州。瑜上疏于权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 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 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吕范亦劝留之。权以曹操在北,方当广揽英雄,不从。备还公安,久乃闻之,叹曰:“天下智谋之 士,所见略同。时孔明谏孤莫行,其意亦虑此也。孤方危急,不得不往,此诚险途,殆不免周瑜之手!”
        (4)周瑜诣京见权曰:“今曹操新政,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 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
        (5)周瑜还江陵为行装,于道病困,与权笺曰:“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方今曹操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 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傥所言可采,瑜死不朽矣!”卒于巴丘。权闻之哀恸,曰:“公瑾 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
        (6)瑜有一女、二男,权为长子登娶其女;以其男循为骑都尉,妻以女;胤为兴业都尉,妻以宗女。
        (7)初,瑜见友于孙策,太夫人又使权以兄奉之。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程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瑜折节 下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IP属地:上海8楼2010-06-14 13:42
        回复
          诗词追忆
          吴~韦昭《伐乌林》
          曹操北伐拨抑城,乘胜席卷遂南征。
          刘氏不睦,八郡震惊。
          众既降,操屠荆。
          舟车十万扬风声,议者孤疑虑无成。
          赖我大皇发圣明,虎臣雄烈周与程。
          破曹乌林,显章功名。
          唐~李端《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唐~李白《咏赤壁》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唐~孙元晏《赤壁》
          会猎书来举国惊,只应周鲁不教迎。
          曹公一战奔波后,赤壁功传万古名。
          唐~刘禹锡《纥那曲》
          杨柳郁青青,竹枝无限情。
          周郎一回顾,听唱纥那声。
          踏曲兴无穷,调同词不同。
          愿郎千万寿,长作主人翁。
          唐~胡曾《咏赤壁》
          烈火西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破英雄百万师。
          唐~胡曾《题周瑜将军庙》
          共说生前国步艰,山川龙战血漫漫。
          交锋魏武旌旗退,委任君王社稷安。
          庭际雨余春草长,庙前风起晚光残。
          功勋碑碣今何在?不得当时一字看。
          唐~张祜《觱篥》
          一管妙清商,纤红玉指长。
          雪藤新换束,霞锦旋抽囊。
          并揭声犹远,深含曲未央。
          坐中知密顾,微笑是周郎。


          IP属地:上海10楼2010-06-14 13:43
          回复
            金~李纯甫《赤壁风月笛图》
            征鼓掀天旗脚红,老狐胆落武昌东。
            书生那得麾白羽?谁识潭潭盖世雄?
            裕陵果用轼为将,黄河倒卷湔西戎。
            却教载酒月明中,船尾呜呜一笛风。
            九原唤起周公瑾,笑煞瞻州秃鬓翁。
            元~邵亨贞《贺新郎》
            马上貂裘裂。
            料明妃、几番回首,旧家陵阙。
            留得胡沙千年恨,写入冰弦四列。
            想历遍、关河风雪。
            弹动伊凉哀怨曲,把梨园风韵都销歇。
            南部乐,向谁说。
            多情只记潇湘瑟。
            纵而今、宫移羽换,此怀难竭。
            便有传来中原谱,终带穹庐烟月。
            甚长是未歌先咽。
            顾曲周郎今已矣,满江南谁是知音客。
            人世事,几圆缺。
            明~王奉《过赤壁偶成绝句二首》
            其一
            赤壁横岸瞰大江,周瑜于此破曹郎。
            天公已定三分势,可叹奸雄不自量。
            其二
            孟德雄心实啖吴,皇天未肯遂其图。
            水军八十万东下,赤壁山前一火元。
            明~朱桢《赤壁石刻》
            赤壁之山上摩空,三江之波浩无穷。
            峭壁穷峙江流东,当年鏖战乘天风。
            百万北走无曹公,鼎立已成烟焰中。
            大书石上莓苔封,千年不泯周郎功。
            我今送客放舟去,江山如旧还英雄。
            清~郑板桥《念奴娇 周瑜宅》
            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
            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
            楼舻云崩,旌旗电扫, 射江流血。
            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
            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
            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
            吴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
            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清~秋瑾《赤壁怀古》
            潼潼水势向江东,此地曾闻用火攻。
            怪道侬来凭吊日,岸花焦灼尚余红。 


            IP属地:上海12楼2010-06-14 13: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