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好的亲密关系,不会让人太“舒适”
工作坊上,我邀请小A站在今天,再去评价一下这段关系。
她想了想,半分钟没有答话。
又过了一会儿,她用了四个字总结了全过程——“挺平淡的”。
她说,这段关系中,有很开心的事儿。
一起玩、一起看电影,甚至租车跨省去山上看日出。
当然也有很灰色的经历,意见不和的大吵、两人赌气互删好友...
但是这些经历却好像在她生命里没有刻下独特的痕迹。
即便现在分开了,小A也觉得,“他还是他,我还是我”。
小A的感觉,正是一种营造了亲密关系的“错觉”。
这是一种“亲密经历”,却未必能成为高质量的“关系”。
那么,一段好的亲密关系是什么样子呢?
它至少会有三个维度的展现:
第一点是,亲密关系的两方,会为关系进行自愿的、长期的改变。
这正是在开头,我说“为何亲密关系不会让人感觉过于舒适”的原因。
因为亲密关系的存在,自己需要放弃一些习惯。
需要约束一定的自由,去获得两个人稳定的发展。
很多关系在开头过于“舒适”的原因是由于激情在。
两方愿意迁就对方,让对方获得照顾。
但时间一久,女生受不了男生不讲卫生,男生开始觉得女生“事儿多”...
过去的包容变成了“在这段关系中的牺牲与忍让”,矛盾和争吵就出现了。
02、好的亲密关系,是一种滋养
第二点是,优质的亲密关系,对一个人是有滋养的。
这里的滋养,并非是获得了“照顾感”,而是获得了成长。
让一个人可以对自己有更深刻、更积极的觉察,开始一段新旅程。
这让我想到之前的一位朋友,她传统家庭中长大的乖乖女,在28岁的时候遇到了经商的老公。
如今回忆起这段感情,她对我说,这段感情如同发现了新大陆:
从小家里教育她做女人要“文静贤惠”的她,一直努力保持“大家闺秀”的样子。
直到有一天,她休假去公司探望老公,当时老公正在与下属开会——
她说,就是像是电视剧中“商战”的感觉,把她深深吸引。
会议中没有传统单位的拖泥带水,而是明确、高效。
每个人双眼都泛光,为了目标一起努力。
自那时起,她似乎发现自己也有商业天赋和“对目标的执着”。
她开始与老公开始或多或少聊这方面的事情,也透露出要不要自己转行。
一开始还害怕老公会像家里人一样劝她好好干好稳定的教师工作,将来在家带孩子。
没想到老公直接说“你要想,我们就试试”。
正是老公的坚定,让她有了莫大的勇气。
不久后,她不顾家里人反对,在老公的陪伴下,辞去工作,经营起了家具业务。
今天,他们夫妇成为当地很有名的家具商,她也活出了自己曾经渴望又不敢想的人生。
朋友的老公究竟做了什么,让这一切发生了?
其实在于他明白:自己的生意再成功,另一半也还是处在“压抑中”。
这让他没有选择“自己好就OK”,而是选择了一条“让我们好”的道路。
这让我想起依恋理论中的一句话:
人们会把重要的依恋对象纳入“自我”。
当TA受到威胁时,就好像我们自身受到威胁。
同样,TA如果开心、快乐,我们也会有同样的感觉。
朋友和她老公形成的一种彼此都安全的“依恋感”,也正是我们所说的“好的亲密关系”。
在这样一段关系中,双方彼此看见,相互支持:
我可以发现你的好处,也可以发现你的困难,你在我这里不需要遮遮掩掩。
我支持你向想要走的地方,你取得了成绩我为你开心,你遇到了困难我和你一起走。
古人说,千金难觅一知音,“懂你和懂我”是最难的。
而一旦做到,就是其他人难以企及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