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你不是一个青少年,你也可以像他们一样尽情尖叫。
昨晚,一群极度兴奋的女观众和后街男孩一起尽情狂欢了一晚,就好像是在1999年一样。那时候,现在这些二三十岁的观众还是尖叫着的青少年。
“你们当中谁第一次见到我们的时候,才只有10岁?”Brian Littrell在100分钟表演的中途问道。很明显的,差不多每个人都是的。
从开场的一声齐呼“Oh my God, we’re back again!”,唱响了“Everybody”,男孩们给几乎座无虚席场下,带来了观众们所有想要的:所有的热门金曲,和一些不大有名的新歌。
这个现在的四人组频繁的换着服装,他们一会穿着西装,一会是运动服,街头服装,还有能让人们联想起Michael Jackson的“Beat It” MV的戏服。而在那首精力充沛的“Larger Than Life”中,他们又下子来到了外太空,跳起了机械舞。
将所有必要的浪漫因素贯穿整场演出,男孩们不时的向台下的崇拜者打招呼,好像说着:“我看见你了,亲爱的女孩。”
当唱到“I’ll Never Break Your Heart”时,他们搬出了凳子,手中拿着玫瑰,许下永恒的爱的誓言。
演出进行到了一半,Howie Dorough感谢了到场的观众,因为他们选择了来看这场演出,而不是去看凯尔特人队的比赛。但是实际上,很多歌迷为了能来看他们的演出,就算把自己的婚礼改期都在所不惜。
看着当年的流行明星变成了中年男人,的确有些怪异,但是后街男孩好像对这个过渡期处理的还很不错。
从声音上来讲,男孩们还是很和谐的。这晚最棒的跟还是情歌,就像是令人悲伤的“Show Me the Meaning of Being Lonely”,和中板曲目“Shape of My Heart” 还有“I Want It That Way,” 他们第一首No.1金曲,使他们的和声从此享誉全球。
而那些快节奏、高能量,需要全面的编舞的曲目就显得不太正常。因为他们的舞步总是有些跟不上拍,从演出的一开始,Littrell就时不时的慢了一拍,或是忘了一个动作。
有一些歌曲的选择也让人觉得节目单应该稍作调整。把“The Call”剪切的只剩可怜的一小段,而与此同时却把那首无聊的“The One”从头唱到尾。
最后的安可歌是“Straight Through My Heart”,是他们最新专辑“This Is Us”里的一首歌。这样的设置使整个演出显得有些虎头蛇尾。
但是这张专辑中的那复杂的而尖利的“Undone”却是十分优秀的,而当男孩们唱起了“Incomplete”,他们2005年那惆怅的金曲时,Nick的围巾慵懒的随风飘扬,白烟笼罩着舞台,这感觉非常和谐融洽。
开场歌手Mindless Behavior有些像一个小号的正在接受训练的后街男孩。这个洛杉矶的四人组有趣地融合了动作流畅的舞蹈,精力充沛的流行曲目,又加上烟雾机的点缀。实际上,没有人在真地唱歌,而且他们在对口型上也有一些困难。虽然如此,这个青少年超级乐团还是像大家展示了他们的可爱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