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文: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人身自成小天地,其中有真阳运行,这个真阳就是细胞运动后所产生的的混沌能量,和宇宙大空间相比较的话就是人的身体比天、其中运行的能量比太阳,所以叫“若天与日”。
万物生长靠太阳,人的生命能正常的运转内靠的就是“真阳之气”,如果人体“真阳之气”与身体不平衡了就叫“失其所”,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从而影响寿元,所以叫“则折寿而不彰”。
太阳系的正常运转是因为太阳赤乌恒星按照既定轨迹运转而显像,而人体空间的正常运转是因为得天地之气味化转能量而维持正常的运行,这其中人身与天地是相对同频的。天气地味在人身化转能量为“阳气”应在上在外,并起到保护身体,抵御外邪的作用。
在这里大家要理解一下五行的各个本意,化转之功在土,《礼斗威仪》云:『得皇极之正气,含黄中之德,能苞万物。』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就是以土为主,所以细胞运动释放能量就是土的化转之功。
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这里的天运当指太阳系恒星,就是说太阳系恒星能够正常的运行,整个太阳系的生命体、地球上的生命体能够正常的生存是离不开太阳的,故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那么人法天地而生,自成小世界,那么在外就离不开太阳,在内就离不开“阳气”,而阳气的特性是趋上而卫外,所以说“是故阳因而上”,这个要和上一句一起看才好理解。“卫外者也”就是说人体的“阳气”不但维持人体机能的正常运转,也为人体提供者护卫功能,就是抵抗外来的邪气。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宇宙之生气三阴三阳,化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六气各有特性,风主动、寒主潜、暑(火)主浮、湿主迟、燥主收。“因于寒”就是说人体若感受寒邪(寒邪就是太过之寒气、与人体不相益之寒气),客于门户之间。
在这里要说一下人体的门户指什么?
人体的门户是阳气循行出入、流转的地方,其实就是各个关节。如果说寒邪客于关节,寒的特性是把阳气潜藏压制于虚无空间,寒亦主收引,而人的关节活动与木气关联。
水本生木,所以生者因水中有真阳萌动,若水无真阳以寒而论则水寒木郁。这时候就会造成关节活动不利,要知道关节如门户,门户之开启如同枢纽。那么当人体的枢纽运转不利则有可能就是寒邪所客。
文中所言“因于寒,欲如运枢”,就是寒邪客在关节,这时候想要活动关节,则会非常的疼痛,《病机十九条》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当疼痛牵动心神则会造成神气外浮的状况,所以又接着说“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暑为热,同于火,若太过之暑气客于人体则会出现身体火热犹如火炭、伴随着出汗、心烦、喘促有声,安静下来又会话多,就是经文所说的“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
暑热之邪客体因与火同源则首先入上焦区域心肺空间,当热邪积聚在上焦区域空间则压迫肺脏细胞运动从而出现喘喝之症,热邪积聚在心脏周围则影响心神,所以心烦,热邪在上焦所以心胸部位汗出,要注意啊,因于暑的人汗出首先在胸项、多发于季夏。多有头痛伴随,因为头以为天阳所处,后天离卦、先天乾卦所居。
若想“汗出而散”不但要发表还要清热、强肺气。更要注意的是中暑往往伴随着湿邪,所以往往是暑湿同现,在解决问题是这一点是一定要注意的。
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驰长。緛短为拘,驰长为痿。
攘:排斥、排挤。
緛:同软,大筋~短,小筋弛长。
湿有外湿与内湿指分别,外湿客体一般脚先受之,内湿的产生一般和饮食习惯有关系,很多人喜欢喝酒吃肉,酒浆热而肉生湿,血气熏蒸,上行如雾,客在头,导致头部浑沉,如有所裹,所以叫“因于湿,首如裹”。
阳热之气,逢湿则滞,湿热不攘(就是相互不能分离,混合在一起)。不能外出皮毛腠理,则内入于筋骨之间,导致大筋软弱而短,小筋驰纵而长。
大筋连于骨内,软短,则屈而不伸,故软短为拘。“拘”就是拘挛的意思。
小筋络于骨外,弛长则伸而不屈,故驰长为瘘。“痿”就是痿软无力。
这就是所谓的“緛短为拘,驰长为痿。”
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阳明燥金主气之收引,阳气能收归北海则安,但凡怒则伤肝,肝气有余则横克脾土,脾土受邪则不能制衡肾水,肝脏区域能量太过则上行,阳明金气不能及时收引阳气则阳浮于上,若阳气不能收归北海则北海寒凝,出现水寒土湿之兆,水寒土湿阳浮于上则四肢发肿,盖因脾主四肢。所以说:“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
烦劳:因为过度劳作而导致阳气外散,使心脏周围能量加大,所以过度运动后会烦躁。
张:指阳气外越上浮
精绝:精血失藏阳气上浮不归导致坎府无根
煎厥:内热消烁阴液而出现的昏厥病症
就是说人如果过度的劳累会导致心跳过速,阳气外越上浮,心脏周围能量加大则烦,到夏季暑热之时,因为天阳外越,便易使人发生煎厥病。我们知道阳根居坎,如果真阳拔根则人阴阳不能相济则会出现晕厥。所以才说“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
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汨汨乎不可止。
《难经·二十难》曰:“脱阴者,目盲。”
眼睛是阳神凝聚发散之处,真阳之根居坎,坎为阴,阴中抱阳为既济之象。
若真阳离根则眼睛无所依仗,所以会出现“目盲不可以视”
肾开窍在耳,耳有所闻也是因为坎中阴阳相抱的结果,当真阳离根则耳无所依就会出现“耳闭不可以听”
“溃溃”是混乱的一种意象,“溃溃乎若坏都”,是说耳目昏乱,神失其守,象国都败坏之象。
“汨汨”是流动的一种意象,“汨汨乎不可止”,是说神气散驰,流而不返,不可挽回。都是说烦劳伤精,而导致神气内乱的现象。
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
薄厥:虚极而厥逆
阳在上而根在下,自下而上,本于阴血(就是细胞运动后所辐射的能量),那么如果一个人因为情绪激动(大怒),会使肝脏区域空间能量急剧增加,气行则血行,肝又藏血,阳气激发而上,导致气上不接于下(所有有的人一生气就晕过去了),血随气行,气逆则血郁于上,气血皆逆,则使人薄厥。
“有伤于筋,纵”我们又知道肝藏血,血养筋,当气血都积聚在上,导致血不养筋,则有伤于筋,筋伤则纵。这个纵是啥意思呢?就是转动不能,抽过去了。“其若不容”就是这是大怒气逆,而血不荣筋导致的结果。
以上是我的一点个人理解
不代表所有,如有人有不同见解可以交流应证
希望对大家的临床有所帮助。
三理道医(方外六合)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人身自成小天地,其中有真阳运行,这个真阳就是细胞运动后所产生的的混沌能量,和宇宙大空间相比较的话就是人的身体比天、其中运行的能量比太阳,所以叫“若天与日”。
万物生长靠太阳,人的生命能正常的运转内靠的就是“真阳之气”,如果人体“真阳之气”与身体不平衡了就叫“失其所”,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从而影响寿元,所以叫“则折寿而不彰”。
太阳系的正常运转是因为太阳赤乌恒星按照既定轨迹运转而显像,而人体空间的正常运转是因为得天地之气味化转能量而维持正常的运行,这其中人身与天地是相对同频的。天气地味在人身化转能量为“阳气”应在上在外,并起到保护身体,抵御外邪的作用。
在这里大家要理解一下五行的各个本意,化转之功在土,《礼斗威仪》云:『得皇极之正气,含黄中之德,能苞万物。』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就是以土为主,所以细胞运动释放能量就是土的化转之功。
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这里的天运当指太阳系恒星,就是说太阳系恒星能够正常的运行,整个太阳系的生命体、地球上的生命体能够正常的生存是离不开太阳的,故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那么人法天地而生,自成小世界,那么在外就离不开太阳,在内就离不开“阳气”,而阳气的特性是趋上而卫外,所以说“是故阳因而上”,这个要和上一句一起看才好理解。“卫外者也”就是说人体的“阳气”不但维持人体机能的正常运转,也为人体提供者护卫功能,就是抵抗外来的邪气。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宇宙之生气三阴三阳,化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六气各有特性,风主动、寒主潜、暑(火)主浮、湿主迟、燥主收。“因于寒”就是说人体若感受寒邪(寒邪就是太过之寒气、与人体不相益之寒气),客于门户之间。
在这里要说一下人体的门户指什么?
人体的门户是阳气循行出入、流转的地方,其实就是各个关节。如果说寒邪客于关节,寒的特性是把阳气潜藏压制于虚无空间,寒亦主收引,而人的关节活动与木气关联。
水本生木,所以生者因水中有真阳萌动,若水无真阳以寒而论则水寒木郁。这时候就会造成关节活动不利,要知道关节如门户,门户之开启如同枢纽。那么当人体的枢纽运转不利则有可能就是寒邪所客。
文中所言“因于寒,欲如运枢”,就是寒邪客在关节,这时候想要活动关节,则会非常的疼痛,《病机十九条》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当疼痛牵动心神则会造成神气外浮的状况,所以又接着说“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暑为热,同于火,若太过之暑气客于人体则会出现身体火热犹如火炭、伴随着出汗、心烦、喘促有声,安静下来又会话多,就是经文所说的“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
暑热之邪客体因与火同源则首先入上焦区域心肺空间,当热邪积聚在上焦区域空间则压迫肺脏细胞运动从而出现喘喝之症,热邪积聚在心脏周围则影响心神,所以心烦,热邪在上焦所以心胸部位汗出,要注意啊,因于暑的人汗出首先在胸项、多发于季夏。多有头痛伴随,因为头以为天阳所处,后天离卦、先天乾卦所居。
若想“汗出而散”不但要发表还要清热、强肺气。更要注意的是中暑往往伴随着湿邪,所以往往是暑湿同现,在解决问题是这一点是一定要注意的。
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驰长。緛短为拘,驰长为痿。
攘:排斥、排挤。
緛:同软,大筋~短,小筋弛长。
湿有外湿与内湿指分别,外湿客体一般脚先受之,内湿的产生一般和饮食习惯有关系,很多人喜欢喝酒吃肉,酒浆热而肉生湿,血气熏蒸,上行如雾,客在头,导致头部浑沉,如有所裹,所以叫“因于湿,首如裹”。
阳热之气,逢湿则滞,湿热不攘(就是相互不能分离,混合在一起)。不能外出皮毛腠理,则内入于筋骨之间,导致大筋软弱而短,小筋驰纵而长。
大筋连于骨内,软短,则屈而不伸,故软短为拘。“拘”就是拘挛的意思。
小筋络于骨外,弛长则伸而不屈,故驰长为瘘。“痿”就是痿软无力。
这就是所谓的“緛短为拘,驰长为痿。”
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阳明燥金主气之收引,阳气能收归北海则安,但凡怒则伤肝,肝气有余则横克脾土,脾土受邪则不能制衡肾水,肝脏区域能量太过则上行,阳明金气不能及时收引阳气则阳浮于上,若阳气不能收归北海则北海寒凝,出现水寒土湿之兆,水寒土湿阳浮于上则四肢发肿,盖因脾主四肢。所以说:“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
烦劳:因为过度劳作而导致阳气外散,使心脏周围能量加大,所以过度运动后会烦躁。
张:指阳气外越上浮
精绝:精血失藏阳气上浮不归导致坎府无根
煎厥:内热消烁阴液而出现的昏厥病症
就是说人如果过度的劳累会导致心跳过速,阳气外越上浮,心脏周围能量加大则烦,到夏季暑热之时,因为天阳外越,便易使人发生煎厥病。我们知道阳根居坎,如果真阳拔根则人阴阳不能相济则会出现晕厥。所以才说“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
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汨汨乎不可止。
《难经·二十难》曰:“脱阴者,目盲。”
眼睛是阳神凝聚发散之处,真阳之根居坎,坎为阴,阴中抱阳为既济之象。
若真阳离根则眼睛无所依仗,所以会出现“目盲不可以视”
肾开窍在耳,耳有所闻也是因为坎中阴阳相抱的结果,当真阳离根则耳无所依就会出现“耳闭不可以听”
“溃溃”是混乱的一种意象,“溃溃乎若坏都”,是说耳目昏乱,神失其守,象国都败坏之象。
“汨汨”是流动的一种意象,“汨汨乎不可止”,是说神气散驰,流而不返,不可挽回。都是说烦劳伤精,而导致神气内乱的现象。
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
薄厥:虚极而厥逆
阳在上而根在下,自下而上,本于阴血(就是细胞运动后所辐射的能量),那么如果一个人因为情绪激动(大怒),会使肝脏区域空间能量急剧增加,气行则血行,肝又藏血,阳气激发而上,导致气上不接于下(所有有的人一生气就晕过去了),血随气行,气逆则血郁于上,气血皆逆,则使人薄厥。
“有伤于筋,纵”我们又知道肝藏血,血养筋,当气血都积聚在上,导致血不养筋,则有伤于筋,筋伤则纵。这个纵是啥意思呢?就是转动不能,抽过去了。“其若不容”就是这是大怒气逆,而血不荣筋导致的结果。
以上是我的一点个人理解
不代表所有,如有人有不同见解可以交流应证
希望对大家的临床有所帮助。
三理道医(方外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