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主持人王小骞:“这里(宽甸)是座非常适合休闲度假的精致小城。”
/
央视财经频道主编孙晓伟:“等到秋叶红透或是来年桃花盛开的时候,我们一定再来!”
今年上半年,央视等省级以上主流媒体14次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宽甸这个边远的少数民族边境县城。报道规格之高、采访密度之大、反映题材之广前所未见。
2月13日下午4点至8点,在央视虎年春晚前黄金时段中播出的《一年又一年》节目,播发了“长城脚下过年”的特别节目,将宽甸雄伟的虎山长城、浓郁的满族风情等全方位地呈现给全国的电视观众 2月17日(大年初四),中央电视台高清频道首播《欢乐中国行·魅力宽甸》节目,再次展示了宽甸旖旎的自然风光、淳朴的乡土人情和丰厚的人文历史,节目播出后,引起了强烈反响。 4月、5月两月间,中国青年报和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科教频道、少儿·军事·农业频道等,纷纷派出记者或栏目组来到宽甸的乡镇山村进行采访报道活动。这是继去年央视《新闻1+1》栏目、中国青年报关注宽甸黄校车、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走遍中国》栏目播出宽甸“柱参传奇”、“盛夏冰凌之迷”专题片后,这片深山里的沃土再次成为中央各路媒体聚焦的热点地区。频繁“露脸”央视,不仅让宽甸秀美山水的知名度在全国持续升高。随着宽甸永甸镇村民黄丽杰夫妇收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熊幼仔;十七年如一日义务接送学生上下学的“摇橹教师”王勇等动人故事和优秀人物,也被搬上了央视的荧幕,一个更加立体的宽甸正逐渐呈现在全国电视观众面前。 自5月17日开始至6月15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国际频道连续播出宽甸城市宣传片。惟美的画面,集中展示了宽甸独特优美的旅游资源,“鸭绿江畔,山水奇观,长寿之地,辽宁宽甸”正成为许多人谈论和向往的地方 一个边远县城凭何受到如此关注?6月7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理财在线》栏目组不远千里来到宽甸满族自治县,开始了为期一周的采访拍摄活动,宽甸的林蛙、网箱养鱼、中华蜂等特色养殖业为栏目组提供了丰富的报道素材。编导赵斌告诉本报记者:“第一次到宽甸来,虽然行程紧,任务重,但沿途的自然风光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宽甸人的热情、宣传部门的大力配合也让我们的采访如鱼得水、相当顺利。希望有机会能再来这里。”而早先来过的另一位央视节目编导哈聪回北京后,对自己的主编孙晓峰说:“你以前是做旅游节目的,怎么没去过宽甸呢,把那么美丽的地方漏掉了,可惜啊!”为了求证,孙主编这次亲自率队前来,几天下来,这位“老旅游”发出这样的感慨:“没想到这里的旅游资源这么丰富,乡土人情这么浓厚……”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丰富的新闻线索与独特的资源优势自然是吸引各路媒体争相前来的基础,而县委、县政府在其中动的脑筋、下的工夫也功不可没。近年来,宽甸始终保持着与央视等高端媒体的持续接触,不断提供有价值、有内容的新闻线索素材,并借助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向外推介、宣传宽甸。今年4月,央视财经频道的主编、编导们到宽甸与基层电视观众面对面,征求节目改版后观众的意见和建议。县宣传部把这次座谈当作是推介宽甸的载体,将掌握的各类新闻线索全盘托出,还向北京的客人们赠送了精心制作的宽甸宣传碟片,与央视财经频道搭建起了良好的联系。“这半年几乎没休过几个周末,每次有来采访的,我们都是提前做策划、找资料、联系采访对象、协调相关部门,有时候为了一个小细节,打十几个电话都是正常的事。”宽甸宣传部的一名工作人员说时代在变,观念在更新。宽甸要想走出深山密林、实现做大做强,包装、策划、宣传必须走在前面。央视作为中国第一权威传媒,其在海内外影响力如日中天。注重与高端媒体的广泛连线,无疑是抢占了城市宣传的制高点。目前,全国50%以上县级市都在央视投放地区宣传广告,政府并无直接收益,却使一个地区的品牌和价值得到了巨大提升。